李亞理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十多年,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我從事小學數學教學有三十年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我覺得小學數學的教學不應只是講授數學知識,而應融入數學思想的教學,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涵養學生的數學精神。
一、數學思想教學的核心是關注過程
數學思想的教學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悄悄完成的。《學記》中強調教學“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就是要求教學不是一味地“灌”,而是要注重“導”。所以數學思想的教學應該更加關注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如小學五年級“方程知識”的教學中,一開始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什么是方程,而方程思想是數學中很重要的思想。所以,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靜下心來,通過簡單的追擊問題、路程問題等慢慢培養學生對方程的感性認識。只有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這個過程是無法提前的。
蘇教版教材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學生容易理解的問題、實例呈現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著力引導學生對知識學習過程的理解,逐步領會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對“三角形”的認識中,我們要在角的基礎上認識三角形,在實物圖形的認識中逐步抽象,將三角形的特征符號化。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由感性到抽象是必經之路,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更應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二、數學思想教學的關鍵是掌握時機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感性認知為主,抽象認知逐步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就必須順應小學生的這一特點。而在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中,教師以知識為載體,把握時機,這就可以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如在找規律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通過引導、觀察、思考,逐步教會學生領悟數學問題的規律性,進而加深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認識。在法則的歸納、公式的推導和結論發現的規程中,教師可以滲透類比、分析綜合等思想方法;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煉出問題的主干,揭示已知條件與目標問題的內在聯系,其中就可以滲透化歸思想、數學模型和數形結合等思想。
小學數學思想的教學不是“滿堂灌”,而是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逐步引導學生去認知,去感悟,去發現。因此,在合適的時機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無聲”中“潤物”,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數學思想教學的著力點是注重思維品質
數學教育的功能不在于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的思維品質有沒有得到鍛煉。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流暢性、變通性的學科。如在“雞兔同籠”一課的教學中,我就發現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得到鍛煉。
1. 列表法滲透函數思想
教師列表,和學生一起分析,讓學生理解在雞和兔總只數不變的情況下,雞的只數增多,兔的只數減少,腳的只數就會減少。反之,腳的只數就會增多。通過觀察表格,學生可以感受到雞、兔的只數和腳的只數存在內在聯系(雞減少一只,兔子每增多一只,腳就增加2條),對函數思想有了初步的認識。
2. 假設法滲透假設思想
先引導學生假設籠子里全是雞,就應該有2×8=16只腳。實際上是有26只腳,多出了10只,說明不會全部是雞,應該還有兔。一只兔比雞多了2只腳,那多出來的10只就是5只兔子的,所以籠子里有5只兔子和3只雞。
教材中是雞和兔總數是8只,當變通一下,總數較大時,列表法就有局限性,這個時候引導學生合理假設,可以另辟蹊徑,為學生的思維培養打開另外一扇窗。
3. 列方程滲透方程思想
列方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是比較直接、簡單的方法。設有x只雞,那么兔子就有(8-x)只。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2x+4(8-x)=26,求解得x=3。
方程思想是數學四大思想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問題的性質,找到未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建立模型,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四、數學思想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與必要的應用技能。”教師在教學中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出發,把教材內容“生活化”,實現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
如教授“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我就用實際事例來導入:從3月1日開始,小明的爸爸每5天休息一天,媽媽每4天休息一天,他們約定同時休息時帶小明去博物館玩,那么最早3月幾日他們可以一起出去玩?這樣的實際問題,學生感覺有趣,而又有困惑,就急于找到答案,教學的效果就好很多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讓學生思維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拓展,同時讓學生充分領略數學海洋中的美麗風景。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東縣城區第四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