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秦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學點撥是一種教學智慧,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在關鍵時刻對學生學習思路進行恰當?shù)狞c撥,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掌握數(shù)學學習核心知識。交流是師生平等互動模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點撥與交流指導整合在一起,并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顯著增強數(shù)學教學效果。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點撥與交流指導相融合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我國小學數(shù)學教師提供參考。
現(xiàn)階段,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單向灌輸現(xiàn)象的存在,教師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自身創(chuàng)造能力受到了限制。新課改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發(fā)揮指導作用,通過點撥、交流等方式,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掌握數(shù)學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因此,加強對點撥與交流指導相融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chuàng)建和諧互動氛圍,點撥于思維斷層處
和諧互動氛圍是教師進行交流指導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的互動氛圍,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還應給予學生更多關心和尊重,避免對學生嚴厲的批評,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和表揚學生的行為,增強學生們樂于表現(xiàn)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點,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及興趣點,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從本質層面來看,數(shù)學學習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學生通過感知與思維活動能夠掌握問題解決方法。但其過程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此時,教師如若給予點撥和支持,能夠幫助學生突破困難,從而掌握數(shù)學基礎知識。如在進行“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其中有一道題:有一個長8米、寬6米的紙板,它的面積是多少?如果將紙板長度減掉3米,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們積極思考,很快計算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但對第二個問題卻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撥,讓學生將文字轉換為圖形,然后再計算面積,很快學生們便找到了分析方法,從而解決問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實施合作交流方式,點撥于爭議之處
合作學習是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本學習方法,其不僅能夠為教師交流指導提供支持,還能夠進行生生交流,使得學生學會合作、傾聽及分享。如在“百分數(sh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實踐性任務,對黃豆的發(fā)芽率進行計算。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小組成員分配任務、相互配合,記錄黃豆粒數(shù)、質量等,并進行觀察,之后在課堂上匯報各組的實踐成果。受到黃豆質量、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發(fā)芽率必會存在差異性。此時學生將產生疑問,教師可以讓學生陳述自己的想法。由于每個學生的出發(fā)點不同,將會對該問題產生爭議。故教師要抓住機會,當學生存在認知沖突時,教師進行恰當?shù)狞c撥,如是否光照不足、溫度不夠等,學生們會停下爭執(zhí),回憶整個培育過程,進而準確找到原因所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百分數(shù)如何運用,還能夠豐富學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和認識。
三、圍繞教學目標,點撥于問題核心處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交流指導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避免盲目交流互動,影響教學進度順利開展。如果在實踐中出現(xiàn)交流指導與目標偏離,極易影響學生學習思維朝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中,教師對學生的交流指導可以設置相應的主題,即“為什么梯形面積公式是底*高/2”,然后進行互動和交流探討,通過梯形面積公式作為引導,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
數(shù)學學習的核心在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認知困惑。因此教師點撥指導要強調問題核心。如在“比的基本性質”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了解“比”各部分與除法算式的關系,指導學生轉化思路學習“比”,通過無形的點撥指導,學生對原來的猜測進行充分驗證,使得學生對問題核心具備清晰的理解,從而能夠真正意義上認識“比”的基本性質。無論是點撥指導還是交流指導,教師都不能過于直白,我們可以將二者有機融合到一起,在交流中點撥,在點撥中交流,形成良性循環(huán),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和靈感。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進程不斷深化,使教學朝著科學化方向發(fā)展。其中點撥與交流指導相融合作為一項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能夠激活課堂,幫助學生清除障礙,在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得學生積極思考,并在遇到問題時,得到教師的及時援助,從而逐漸形成數(shù)學思維。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