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摘 要:湘西文化源遠流長,而湘西鼓文化是湘西文化中一個特別的符號,其代表著湘西人民的風采,表達著湘西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是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章從湘西文化底蘊的角度,研究湘西苗族文化多與湘西鼓文化的連帶作用。通過探討湘西地區文化特色對湘西鼓文化的影響,提出傳承和發展的思維,提出結合湘西文化底蘊與湘西鼓文化的傳承方式,為湘西鼓文化體育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從而使湘西鼓文化傳承與發展更加長遠、更有活力。
關鍵詞: 湘西文化;湘西鼓文化;傳承和發展
一、 湘西鼓文化背景研究
鼓,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鼓文化源遠流長,從農耕時期到現代,由每一代人不斷傳承和發展著。鼓映射著精神和力量,鼓的敲響激發著人們對未來的崇尚。作為優秀的民間鼓舞,湘西苗鼓傳承著農耕文化底蘊,現如今也在日益走向世界。苗族人民將其美的天分和靈性融入對苗鼓的感悟之中,在苗鼓節奏、音色異常豐富的基礎上,將敘事舞蹈表演藝術也融入其中,使苗鼓文化成了中國鼓樂文化中獨特的一枝。鼓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遠,鼓聲飄揚有力,深入人心,鼓舞步堅實有聲,鼓舞服多彩絢麗,其在傳承和發展上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究。
湘西苗族文化神秘而豐富。不僅有“湘西趕尸”的神秘,還有美味而神秘的湘醋,多彩的湘西苗族文化包羅萬象,而湘西苗族的鼓文化在這份神秘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由于湘西的地理位置,多個少數民族文化的聚集以及山原地貌的原因,湘西苗族鼓舞文化存著多樣的變化。苗族鼓文化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地理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人文環境中族群的遷徙、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巫術與民俗的影響尤為重要,特別是宗教信仰、巫術與民俗引領著湘西苗族鼓文化的風潮。說得簡單點,主要是受到豐富多彩的湘西文化底蘊所影響,也就是說什么樣的文化熏陶就會出現什么樣的文化特色。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人類文明的腳步一直在不停地前進,文化特色也在追逐前行。文化的變遷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變遷帶來文化的調試與變遷,文化變遷與發展的累積同樣帶來社會的變遷與發展,湘西苗族鼓文化亦是如此。湘西苗族鼓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不斷地發展。不管是從苗族鼓舞服飾道具,還是鼓舞的動作以及鼓舞的表演形態,都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
湘西鼓文化,特別是鼓舞文化,不但有著生動的樂性,還伴隨著鼓舞的動性。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伴隨著特有的韻律和特有的舞姿,鼓舞文化廣布開來,成為當地苗族在姊妹節、春節、苗年以及各種大型集體聚會活動中,由婦女們根據木鼓敲擊的音樂節拍進行自編、自跳、自舞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現如今,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在湘西苗族地區舉辦過多場國際鼓文化節,湘西苗族的鼓聲越來越響徹四方,鼓文化的內涵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鼓文化作為一項體育文化的傳承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各個地區越來越重視鼓文化所帶來的“快餐效應”,鼓文化的傳承也越來越失去了內涵。
二、湘西鼓文化的傳承
每一項民族藝術的創新與傳承離不開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離開了自身的文化底蘊,這個民族藝術就有可能走向退步甚至消亡。湘西鼓文化亦是如此,在豐富多彩的鼓舞文化韻律背后是湘西苗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所造就的。一旦離開了自己原有的文化底蘊,就會變得有型而無神的狀態。所以,對湘西苗族鼓文化的傳承,我們不僅僅要傳承它的技藝,更要傳承它的文化以及其所帶來的藝術性。
現如今“快餐文化”盛行,鼓文化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旅游公司的形式化表演讓人們記住的是鼓文化所帶來的多樣的舞蹈和聲音的外形,而表演者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把鼓舞的神韻表現出來,純粹以經濟利益為主,在傳承鼓技藝的過程中丟失了其內在的文化價值。表演者只是為了表演而表演,沒能真正地了解鼓舞背后的湘西苗族文化底蘊,有形而無神。一個只是有形而無神的民族藝術不能稱之為藝術,而沒有神韻的文化我們能稱之為文化嗎?所以我們在傳承湘西苗族鼓文化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傳承鼓文化的技藝,更需要傳承這背后的文化底蘊以及其所形成的藝術性。
三、湘西鼓文化的未來發展
從幾代鼓王的成長環境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很好的文化熏陶。第一代鼓王龍英棠,她出生并生長在一個苗鼓之鄉,從小就看別人打鼓,先看覺得不過癮,于是就偷偷跟著學,在勤學苦練中,她的鼓打得越來越好。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加上自己特別的興趣,第一代鼓王打出來的鼓不僅僅在技藝上出類拔萃,更是打出了苗族文化的底蘊。再看看這后面幾代鼓王,他們的出生環境以及成長的環境,無不圍繞著苗族文化的氣息,而且他們本身也正是苗族的一分子。這樣一個環境使得他們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苗家文化底蘊,從而使得他們在展示苗鼓文化的時候增加了不少的特色。周圍的文化熏陶對成長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毫無疑問的,周圍文化環境的熏陶,促使他們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這也相當于傳承了這個民族的文化特點。
現如今,鼓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地方也逐漸開設了一些相關的課程,比如,吉首大學體育學院就開設了相關的打鼓課程,有些中小學也逐漸加大了這方面的培訓,在一些老年人活動中心,也能看到很多人在排練鼓舞。苗族鼓文化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鼓舞所帶來的樂趣以及運動量特別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在發展鼓文化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把鼓文化背后的苗族文化給傳承下來。湘西苗族文化有少許區別于其他地區的苗族文化,這也使得湘西苗鼓文化有別于其他地區的鼓文化。所以我們在傳授下一代的打鼓技藝時,是否需要考慮加深對湘西苗族文化的關注呢?
體育文化詮釋著人律動的靈魂。現如今國家提倡全民健身,提倡通過藝術體育來修身養性。湘西鼓文化不僅僅有著韻律的音符,而且鼓舞的腳步處處體現出一個體育人的精神。湘西鼓舞文化多方面體現著健身的韻律,這可以從其舞蹈動作的的多樣性、舞蹈動作的強度和群眾參與的廣泛性得以體現。比如,在湘西的“踩鼓舞”中,其核心是“鼓”,在整個體育活動中,每個動作、每種文化意象和表演的主題等,都是圍繞“鼓”這個文化象征物來完成的。傳統上,湘西苗族鼓舞與巫術、祭祀儀式、苗族文化模式以及社會制度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鼓舞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基本圈定在職業巫師和普通苗族民眾范圍內,同時呈現出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又不是藝術家的民間藝術普適的混沌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湘西鼓舞也在發生著變化,從鼓舞的聲韻到鼓舞的步伐再到鼓舞的服飾,都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也體現出湘西鼓舞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發展,民族藝術和體育文化藝術在逐漸深入人們的視野,這也彰顯出湘西鼓文化的魅力所在。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一項民族藝術若只是停滯不前,最后只能是消失。中國有許許多多的這樣的案例,就像很多的茶文化藝術,最后只能從日本等國外再借鑒回來。在發展湘西苗族鼓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就如幾代鼓王,他們不僅僅有著相當濃厚的文化熏陶,他們對于鼓的熱愛更是深入,他們對鼓的熱愛帶著他們把鼓聲打出了風采。我們在傳承給下一代人時,更應該深入研究如何培養他們對于鼓文化的興趣。
四、結語
湘西鼓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勢在必行,而作為一項藝術文化遺產,傳承的保護是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傳承文化是傳承藝術的基礎,文化傳播是人與其意義空間交流互動的動態過程,而“湘西苗鼓”等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表征了民間文化話語權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實踐屬性。在全球化的“非遺”保護進程中,傳播者與受傳者要擺脫消費社會文化過程中的庸俗和功利作為,把握湘西苗鼓文化現代傳播的規律和趨勢,從而客觀科學地辨析其傳播情境中的流變機理,回歸區域自然生活,更進一步地感悟湘西苗鼓文化本源的生命力,并更多地、更切實地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懷。
傳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湘西鼓文化的多樣性,在湘西各地苗族鼓舞風格特點和形式不盡相同,種類各有側重。不同形式的苗族鼓舞,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各有其不同功能,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功能的轉化,也促使鼓舞的節奏及擊鼓動作發生更為復雜的變化,從而增強表演性和觀賞性。湘西鼓文化作為湘西一大特色,在湘西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年都在湘西地區舉辦鼓文化節,把神秘的湘西帶向了世界。湘西地區旅游文化的開發,同時促進了湘西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在發展湘西鼓文化時,我們需要借助旅游特色把湘西鼓文化帶出去,讓旅游和文化相輔相成,更好地帶動湘西城市的發展。
湘西鼓舞文化,跳動的舞步蕩漾在人們的腳下,隨著一代代人不斷傳遞著。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