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琪
[摘 要] 隨著社會生活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英語是我國基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然而相比于語文課程和數學課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發展還是還是不夠健全,存在著許多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根據《小學英語新課程修訂版》,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便對聽說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聽說教學 語境
一、聽說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英語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英語語言知識、情感態度、英語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最終達到使學生能夠形成英語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而其中最基礎的便是英語語言技能,所謂語言技能總結為四個字便是:聽、說、讀、寫。掌握這四項語言技能是達成后續基礎目標和綜合目標的必要條件。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分為九級應達到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目標。其中小學階段需要達到的為一到二級是小學階段所要達成的目標。一級目標是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夠聽懂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涂顏色、連線)。進行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夠演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二級目標是小學六年級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就是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于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于了解異國文化、習俗。從這兩個級別的目標中不難看出,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以聽說能力的培養為主。這一方面是適應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知識能力特點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突出強調了英語學科作為一門基礎的工具型學科,首先要達到其工具性的效用,也就是聽懂、會用。因此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尤其要突出聽說教學。
二、聽說訓練的語境創設
聽說教學是學生接觸英語的起始階段,這影響者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這一點對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的英語學習都產生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聽說教學的設計。聽說模塊的教學設計是創設特定的語言環境并進行過程的創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科目,始終存在于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之中,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英語便只是一些邏輯意義上的符號,而無法達到交際運用的功能。創設英語聽說教學的語言環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是真實性的原則。真實性是語境創設的基礎,只有真實的才是有意義的。真實的語境的創設可以給聽說教學帶來這樣兩個好處:與現實緊密相連,使單純的語言符號鮮活起來,讓學生易與理解,也更加容易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鼓勵他們自由的去探索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價值上的認同感,與真實的生活情境相貼合,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無處不在、無人不用,這種價值上的認同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創設真實的英語語境并不難,比如在學習“Shopping”這個單元的時候,和學生們一起把教室布置成一個買賣商品的場所。其次語境創設要突出“拓展性”的原則,拓展性原則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教學不是教學生他已經會的而是教他能夠會的。維果斯基在他的“最近發展區”中提出,學生有兩種知識發展的水平,一種是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可能達到的水平。教師的作用就是找到這個最近發展區,給學生提供最適合的訓練。那么在聽說教學中也是這樣,創設語境是給學生提供一個開闊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在給定的語境中自由交流,大膽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在實際語言交流中拓展語言知識面,而不是單純的就知識教知識。
第三個原則是匹配性原則,所謂匹配性原則,要求語境的創設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這與前面所談的拓展性并不矛盾,拓展性原則是在匹配性原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是無限的拓展而是符合學生特點與能力的拓展。根據課程標準,我國小學階段的正式英語學習是從三年級開始,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從小學一年級便開設了英語課程,于是英語課程的學習貫穿整個小學階段。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年齡在6-12周歲之間,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又可以把他們分為小學低年級和小學高年級。語境創設需要考慮不同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特點、認知特點。尤其是要注意語境創設的趣味性和時間設置。巧用游戲,寓教于樂,合理安排學習節奏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語境的效用。最后是沉浸性原則,語境創設的目的是讓學生真實地體會英語語言運用的情境。但是如果創設好了語境而學生并沒有投入情境之中,那么這種情況下的聽說教學便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就好像游泳一樣,光打濕皮膚永遠不可能學會游泳,想要學會游泳必須要沉浸入水中去劃水、去拍打。因此通過語境正真的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必須要使學生身心投入到語境中來,投入到個人角色里,去聽去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聽英語、說英語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高效的發展聽說能力。
三、聽說訓練的過程創設
語境創設是聽說訓練的鋪墊過程,創設適宜的語言氛圍從而使聽說訓練經行的更加順利而高效。語境創設之后,更加重要的是過程創設,過程是聽說訓練的主體部分。根據新課程改革中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思想,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落實“以語言交際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因此聽說訓練的過程創設需要緊密聯系語境圍繞交際展開。結合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小學階段兒童英語聽說學習過程的特點,聽說訓練的過程總的來說是形式創新、種類多樣的,主要分為詠唱對話、閱讀、和練習四個模塊。
詠唱模塊體現在模仿聽唱教學之中,喜歡詠唱歌曲和兒歌是兒童英語聽說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在模仿聽唱階段一般會提供四首歌以上的歌曲或者兒歌以支持教學,這些歌曲的選擇通常是圍繞課文的主體展開,緊貼句型設計。另外聽唱教學大多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既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又能以形象活潑的形式展示字母語言內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通過模仿聽唱的不斷練習,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和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單詞和句型。
聽說對話教學相比起模仿詠唱教學,難度要增強一些,但同時交際性也有所提高,更加能夠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中對話體現在師生對話、學生間的“兩兩對話”。課本中的“dialoges”版塊圍繞本單元單詞和句型提供對話練習材料,在這一版塊的學習中要注意要求學生聽讀,也就是聽的同時跟讀,既能對學生聽力能力進行鍛煉也能夠給學生模仿語音的機會更好的進行語音的教學。另外在聽說對話教學中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話教學要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盡量避免較多的師生問答模式,因為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并且教師掌握話語的主導權,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的展開。
自編故事聽說教學教學是小學階段聽說教學的另一重要途徑,故事對小學階段的兒童有一種普遍的吸引力,故事結合動畫的形式展開使學生更容易感受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和豐富性。一個單元的自編故事聽說教學體現在其“reading”版塊,在這版塊中提供圖文并茂的小故事讓學生在聽唱兒歌,對話練習的基礎上感受更加豐富和開放的聽讀性材料,加大語言輸入的容量和內涵。這個版塊的練習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復述、描述、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等說話練習。教師在這個版塊中要注意把握好材料的主題和難易程度。主題線索清晰便于學生理解:難以程度適當,符合最近發展取得要求。并且在自編故事聽說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以保證教學高效順利的展開。
看圖自主說話教學是建立在前三種教學基礎上的聽說教學,看圖說話是主要針對口語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策略,更加突出的是對學生語言輸出的要求,體現在課本中的“practices”版塊,這個板塊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單元主題提供不同形式和層次的看圖說話材料或者一些說話的話題,讓學生利用本單元所學詞句進行綜合性的練習,鍛煉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這個模塊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較高,難度也較大,因此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并且材料的選擇和任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說話材料要是學生熟悉的真實的,主題鮮明,線索清晰;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看圖說話的材料要盡量豐富,細節更多。
小學階段的聽說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創設輕松活躍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樂于說英語,創設恰當有序的聽說教學過程讓學生好好說英語、說好英語,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