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燕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手工課在美術課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手工課的內容也趨于豐富,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手工制作。現在的手工課,取材非常廣泛,可以利用我們身邊的廢舊物品,也可以利用自然物品,只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就能夠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創作出美不勝收的手工作品。
一、彩紙粘貼,凸顯個性
紙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物品,而且紙的種類繁多,尤其是一些色彩鮮艷的彩紙,更是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利用各種顏色的彩紙進行手工拼貼,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僅取材方便,更易于接受。彩紙粘貼還能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他們的手腦協調能力。
在蘇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第16課《拼拼搭搭》一課中,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我首先帶領學生欣賞了一些漂亮的、簡單的且生活中常見事物的彩紙拼搭作品。讓學生對紙制手工作品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隨后我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各種顏色的卡紙并引導他們剪出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各種圖形。隨后,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剪好的各種形狀的卡紙利用穿插的形式或粘貼的形式組合起來,看哪位小朋友做得比較棒。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穿插的方法把各種簡單的圖形連接到了一起,做成了立體的積木造型;還有一部分學生發揮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不同形狀的卡紙進行粘貼,一個個鮮活的小動物的形象就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利用彩紙粘貼,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凸顯了他們的創造個性。
在彩紙粘貼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由易到難的課程設計,這樣既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又能夠鍛煉他們的造型能力,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在彩紙粘貼中還能夠協調學生的手腦結合能力,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
二、揉捏泥土,親近自然
泥土是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自然物質,讓學生在泥土的揉捏中感受自然的氣息,體會大自然帶給他們的樂趣,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不同的經歷。利用美術課上的手工制作讓學生捏一捏泥土,給學生創造一個親近自然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蘇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第11課《玩泥巴》一課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我首先通過觸摸的游戲讓他們了解了泥巴的特性。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知道了泥巴的外形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發生改變,還容易定型。于是我又帶領學生玩起了改變泥巴外形的游戲。學生通過自己大膽的想象,用揉、捏、壓的方式分別把泥巴變成了泥柱、泥片,還有泥球等不同形狀。在揉捏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思考,泥條、泥片和泥球分別可以做什么。學生通過討論和想象,知道泥片可以捏成紙杯,把長的泥條卷起來還像蝸牛的殼;泥條看起來像蚯蚓,還像面條;泥球可以做多啦A夢的頭,小的泥球還可以做成眼睛,等等。于是我鼓勵學生把制作的各種泥巴的形狀按照自己的想象力,組合成理想中的手工作品。學生在玩泥巴的同時既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又體會到了大自然的親切。
泥巴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種很有親和力的材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了駕馭這種材質的方法,并在揉捏的過程中通過改變泥巴的外形傳遞著他們的想法和情感。在泥巴的手工制作中,學生與大自然有了親近的機會,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創作信心。
三、五彩編制,鼓勵創新
手工編制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隨著現代化的進程,手工編制的物品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利用美術課讓學生體會手工編制所帶來的樂趣,在編制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視覺美感,喚起他們大膽創新的意識,用精美的手工創作裝點自己的生活。
在蘇教版美術四年級下冊第4課《穿穿編編》一課中,我通過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了“穿編物品”的美感,學習了基本的“穿編”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精神。在學生躍躍欲試的氛圍中,我拿出了一些破舊的、變得一條條的小背心,讓學生以兩人為一組的形式用十字編織法進行衣服的織補。于是學生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廢舊的毛線繩,興致勃勃地做起了織補的任務。在織補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把兩根不同顏色的毛線繩分別作為經線和緯線,進行十字編織,編出的圖案看起來清新、亮麗;還有學生分別把幾種顏色的毛線一起使用,進行編制,效果也很精彩;還有學生只用一根毛線繩從頭編到尾,做了底色,然后再在底色的上面又利用其他顏色的毛線進行了局部編織,編出了小花或者小草的圖案。學生在編制的過程中,集思廣益,表現出了大膽的創新意識。
手工編織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愿望。通過手工編織的學習,學生體會到了手工創作帶給他們的無限樂趣,通過掌握的基本編織技法,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從而編織創作出了精美的圖案,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滿足,找到了自信。
手工制作讓學生展示了才能,找到了自信,同時手工制作也讓學生愛上了美術課程。在美術課上,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手工作品展示了創作才能,增強了創新意識。學生通過手工制作享受著美術課帶給他們的動力和樂趣,美術課也被學生精彩的手工作品裝點得“美”不勝收。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