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偉
摘 要: 慕課的迅速發展,給英語文學課程帶來機遇和挑戰。英語文學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應借鑒慕課教學的課程內容和資源,促進課堂與英語國家文化和語言的無縫鏈接。教學中發揮傳統課堂教學面對面線性交流的優勢,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制度,教師及時將正面情緒傳遞給學生,充分評估和激勵學生,實現文學課堂教學的結構升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慕課 英語文學教學 優勢
一、引言
互聯網作為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技術變革,正使得全世界高校的教學模式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劇變。慕課、翻轉課堂、微課、混合型教學法,一波接一波沖擊著高校教學的模式。作為其中之一的慕課,興起于2012年哈佛大學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到了2013年,“這種授課方式為世界各地大學所接受”(巴格利,2014),慕課已經成為教育界討論的熱點之一。我國也不甘落后,繼世界三大著名慕課網站Udacity、Coursera、edX興起后,中國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http://www.jingpinke.com/、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http://www.icourses.cn/home/和許多國內著名高校的在線課程紛紛跟進。它突破了傳統大學的圍墻,使得教育跨越國界。英語文學作為人文課程,不同于理工、工程等自然學科領域的課程,有著獨有的特點。其所承載的內涵遠遠大于語言課,涉及文化、社會、心理、哲學等各個層面。面對慕課的蓬勃發展,高校英語文學課堂的陣地何在?面對慕課環境給英語文學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構建有特色的英語文學課堂?這成為高校英語文學教學面臨的特殊問題。目前,國內有關英語文學教學的研究成果很多,關于慕課模式的教學運用也不少,但對于慕課和英語文學教學相關的研究不多,深度和廣度也不夠。截至目前,從知網檢索到的7篇文章來看,周麗華探討了英美文學課程的慕課教模式,其余主要是對于英美文學慕課教學的思考,研究遠未充分。本文從英語文學教學的角度審視慕課,分析英語文學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應借鑒慕課教學的課程內容和資源。同時,教學中發揮傳統課堂教學面對面交流的優勢,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制度,教師及時將正面情緒傳遞給學生,充分評估和激勵學生,實現文學課堂教學的結構升級和教學質量提升。
二、慕課環境下英語文學教學的優勢
英語文學課作為英語專業的必修課,其重要性無可置疑。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英語本土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其豐富的思想性、審美性和開放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提高文學品味和鑒賞力,也有助于寫作和語言等能力的提高。英語文學以其思想、審美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受到電影、視頻和碎片化閱讀的沖擊,加之英語文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飽受邊緣化困擾。慕課作為教育界的熱點之一,以其大規模、在線和開放性的優勢,吸引了全世界的學習者。慕課教學一般由課程內容、在線互動、學習支持服務、測試考核和學習證書五方面組成。因此,英語文學可以在以下方面汲取慕課教育的有益元素,揚長避短,強化英語文學課程教學效果。
首先,慕課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入英語文學課堂。通常,慕課課程內容會提供教學大綱與課程摘要、在線免費教材、教學課件和電子教案、多媒體資源和實驗實踐。其中,多媒體資源為慕課教學內容的特色,往往由“3-5個”“5-15分鐘”左右的視頻組成(張振紅,2013)。視頻間穿插測試或小測驗,以鞏固學習者所學內容。就視頻的長度來說,國內慕課重要網站的課程往往是一節課40分鐘,如中國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和各知名大學的精品課網站的課程,輔以可下載的學習資料。就視頻的內容來說,國外慕課網站如Coursera、EdX的文學課程是全英授課,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授課內容,都是以英語為本族語者的思想和生活狀態全開放呈現,本身就是國際水準,這對國內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極其必要。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這樣的視頻,可以改變當前教學中漢語思維的過多干擾和轉換,有利于學生培養純正的英語思維,理解英語人士的思想和狀態。與國外等相比,國內慕課英語文學課基本是教師傳統課堂的全程錄制,教學理念沒有真正改變。而且,不少高校視頻授課的教師不是本校最出色的教師人選,課程質量并不理想。在這樣的慕課資源中選擇,必須有重點地截取精華部分,將其化整為零,把視頻改得短小,以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除了英語文學課程外,慕課網站均有大量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大量人文學科的課程,英語文學課應利用這一優勢,將所需內容作為課堂內容的延展和引申,引發學生課下就某一主題繼續進行更深入和持續的思考和探討,因為解讀和理解文本需要多學科知識。作為解讀文學文本工具的文學理論,其本身就是在其他人類學科基礎之上建構的。
其次,慕課多工具和平臺的使用可以為現今英語文學教學所借鑒。調查顯示,2013年慕課“每門課程使用工具數為4到11個,平均使用7.5個工具”(郝丹,2013)。多工具和平臺的使用,可以使學生在課下深入對某個主題的討論。在網絡發達到學生人人一部手機、隨時都能上網的今天,英語文學教學也可采用多工具和平臺,增強教學效果。就目前學生使用的情況來看,工具和平臺的數量遠不止平均值,所以,英語文學課可以充分利用多工具和平臺輔助學生課下學習。如利用搜索引擎和YouTube,學生可以查詢相關資料。微信和QQ使得學生可以隨時溝通,深入討論,發送英語文學課堂上的PPT、教學視頻、鏈接、作業等各種資料,還可以實現語音和電話功能。百度云盤可以作為英語文學課程的資料庫,存入任何學生可以用到的和英語文學課程相關的文檔、PPT、視頻等,這些資源既可以是基于文學文本拍攝的電影、作家的傳記片和時代背景等的視頻,又可以是詩歌朗誦的錄音和任何電子資源。有道云筆記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書寫平臺,有助于學生提高對作品的賞析和文字表達能力。喜馬拉雅也有所長,能夠幫助學生從一首歌、一段音頻開始學習。因此,多工具和平臺的使用有利于學生課堂上將注意力放在文本的分析、探討和理解上,使文本真正敞開,走進學生,激發興趣。還可以避免學生課堂記了不少筆記和材料,卻不易抓住文本分析重點的弊端,彌補現有課時的不足。有了多平臺和工具的課堂,學生能夠更充分地進行發散式、多角度的深入思考,文本的多樣性體現得更加充分。它是英語文學教學有效的助手,基本實現了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的高效溝通和交流。
三、慕課環境下英語文學教學需避免的問題
英語文學教學利用慕課的教學內容和資源,引入多工具和平臺,無疑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然而,慕課模式在全世界學習者使用的過程中也凸顯不少問題,如學生在線太多,在線互動效果不佳,學習支持服務有待提升,測試考評仍有待加強等。這時,和慕課相比,傳統英語文學教學的長項就比較明顯。因此,高校英語文學教學可以從下面三點著手,避免慕課模式教學弊端,發揮傳統教學獨有的優勢。
第一,慕課在線性互動有弊端,英語文學教學應發揚傳統教學面對面交流、集體互動的優勢。慕課環境下,學習者眾多,如edX的“電路與電子學”在2012年一個為期14周的課程“就有15.5萬人注冊”(陳肖庚,2013)。在線人數過多,容易導致“學生被論壇中的大量信息‘淹沒”,所以,“基于互聯網的教育在學員、教師互動方面,在整體教學氛圍方面依然無法達到傳統大學的優勢”(王文禮,2013)。而且,在線交流過程中,學生對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回答往往是非線性的,這就使得對于某個主題的思考和探討有時要耗費大量不必要的時間。集體互動的體驗,是大學課堂的重要元素。這是傳統課堂的魅力所在,也是慕課教學所不具備的重要優勢所在。2013年,哈佛大學從慕課的巨型課堂中分離出了小型在線限制性課程,就是有效的明證。對于英語文學這樣的文科性課程,主題的生發和深化在學生課堂的探討和交流中更容易產生。在互動中互相激發,學生思維處于活躍和發散狀態,對文本主題的理解有時會進入教師想象不到的空間,教學中的疑惑容易得到解決。而且,不同學生的觀點往往給文本闡釋留下大量可待開掘的空間,教師的直接反饋和鼓勵對學生的影響遠非在線平臺可比。
第二,英語文學教學應避免慕課教學的考評制度。慕課教學由于在線人數眾多,退課人數也多。超高的通過率使得對于學習者的考核難度較大。一些學生表現非常優秀,但是由于在線人數太多,教師無法知悉,不利于優秀學生脫穎而出。根據調查,人們對外語教師角色期待的排名中,學生最希望教師承擔的是學習促進者和建議的來源(束定芳,164)。慕課模式不能充分發揮教師學習促進者的功能,這也是很多學習較差學生中途離開和停止的部分原因所在。因此,英語文學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此功能,教學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在平時做到對學生課程掌握程度做出及時反饋,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同時發現優秀學生,鼓勵“差生”,推動大多數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英語文學教學應避免慕課環境下教師正面情緒無法在線傳遞給學習者。慕課環境下,學習者在線人數眾多,學習者之間討論和交流頻繁,師生間幾乎沒有互動。即使有的慕課網站為了避免學習者無人輔導,多走彎路,采用助教進行解決,然而,面對面教學時教師情緒的傳遞缺失無疑。傳統教學則不然,教師情緒的及時傳遞和對學生的鼓勵與欣賞具有慕課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教師的態度與情緒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往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的不是學生自身程度,而在于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以外的態度、欣賞和激勵,能夠激起學生對于學科的真正熱愛。甚而有時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學生的影響更重要。正是如此,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圍攻下,傳統高校教學的地位仍無可撼動。所以,英語文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面對面教學的優勢,及時將正能量傳遞給學生。
四、結語
慕課作為新興的事物有利與弊。慕課以自身的優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學習者,英語文學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應借鑒慕課教學的課程內容和資源,利用多工具和平臺,避免其不利傾向。同時,教學中發揮傳統課堂教學面對面交流的優勢,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制度,教師及時將正面情緒傳遞給學生,充分評估和激勵學生,以實現文學課堂教學的結構升級和教學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約翰·巴格利.反思MOOC熱潮[J].開發教育研究,2014(2):9-17.
[2]周麗華.MOOCs時代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11):171-174.
[3]張振紅,劉文,等.從OCW課堂到MOOC學堂:學習本源的回歸[J].現代遠程教育,2013(3):20-27.
[4]郝丹.MOOC研究現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1):42-50.
[5]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重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11):5-10.
[6]王文禮.MOOC的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 教學研究,2013(2):53-57.
[7]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3,7.
基金項目:2016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Web2.0環境對英語文學教學的影響及教學探索”,課題編號:2016-zc-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