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恕軍
摘要:傳統文化的重視是文化自省和自覺的要求。初中語文是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的重要階段,承上啟下,是關鍵時期。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則入手,從整體和字詞兩個角度探索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是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增強民族自信及民族本土文化認同的途徑,呈現開放和自由的特征,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通過日積月累,厚積而薄發。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則
(一)增加儲備,重視積累
傳統文化的教育是潛移默化中對我國本土文化的自覺認同。在教授過程中,是一個系統性的行為,要深入,要拓寬,不能僅僅流于形式。使用教材進行課文解讀時,教師要對傳統文化因素進行解剖式講解,選擇多層次多角度多方法進行恰當的講解,以陳述性為主的知識類型可以通過導入的方式進行認知,以情感類為主的內容要結合課文進行深入講解,以培養價值觀為主的內容要正向引導,通過理解其真實含義促進行為,學的目的是為了實踐。這三個層次的內容各有千秋,情感類和價值觀類不是短時的效果,是需要持久的滲透才能有所體現,在教材中所占比重大,教師可以觸類旁通,連續發力,形成一個連續的氛圍。在此基礎上,要適時的進行閱讀量的擴展,課堂內與課外讀物相結合,增長見識,提升興趣。
(二)掌握節奏,感受韻味
形音義組成了漢字,象形文字蘊藏著中國的千年的文化底蘊,是生活信息的傳遞和記錄,是人們交往實現溝通的方式,感情色彩濃烈。它承載著特殊的韻味,音體美融于一身。朗讀中,抑揚頓挫的呈現文字,感受文章的內涵,正是對傳統文化美的詮釋,有別于其他任何學科,是語文的特殊性所在。誦讀是融合朗讀和朗誦之間的適中的閱讀方式,強調閱讀時需要抒發的情感,又不注重形式化的手勢和表情,是情感的自然流淌,與文字情景交融的體會。提升誦讀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創新精神的開拓。初中語文教材選擇的文章是中華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以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為例,四時不同景色描寫,特點各異,氣勢磅礴,景色開闊,第二段的誦讀需要感情上揚,激情四溢。第三段的描述則對應陰雨天色,景色寓意心情悲傷,誦讀的語氣就要緩慢低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體會文章的韻味,作者的情感,寫作的精巧。
(三)激發興趣,多樣教學
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優秀文化的靈魂,是一種精神所在,這種熏陶是以啟發性為主,讓學生通過認知到認同,理解到踐行,被動到主動,自覺的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要采取多元的教學模式,課上課下,網絡平臺的線上線下,競賽演講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
(一)整體感知,把握靈魂
整體感知是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和感情基調,通常采取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通讀全文,對文章中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復述。先讀再找,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印象更為深刻,更能夠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和傳統文化的表達。《端午的雞蛋》就是借助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為背景,通過家鄉民俗傳遞作者汪曾祺對家鄉的懷念。地方特色的描寫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表達。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對其進行梳理,并結合學生的親身經歷,談感受,談見識,加深理解文章內容。
第二種方式是介紹背景。背景的介紹是與作家創作動機分不開的,了解了寫作背景這一關鍵,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感情主線。特定的背景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映射和反映,教師對背景進行整理,對歷史進行闡述,能夠強化學生記憶,改善課堂效果。
(二)知曉古今,以詞傳情
字詞的學習是初中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讀一讀,寫一寫”環節對文章中生字詞,成語,易錯字詞整理。教師通常采用默寫方式進行強化記憶,這種方式雖然在字詞記憶上確實有效果,但是屬于死記硬背,學生沒有理解中華文字的精髓所在。可以進行三步走:
第一步走,了解教學漢字的起源。教師講述每個漢字詞的起源,為什么出現,表達了什么,初始形態及演變過程。初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漢字范疇,對于課文中生僻難字的數量并不多,教師要根據字形字義進行闡釋。以《背影》中的狼藉為例,“狼藉”錯寫成“籍”。“籍”是書簡上記錄文字,把人口出生的官方記錄做成冊,竹簡用“竹字頭”。“藉”是拜祭時用的草墊,草墊用“草字頭”。借助中國的文化話漢字的起源,學生一下子就心領神會了。
第二步走,通達古今音。初中語文的教學是普通話的教學,語音是普通話的重點。在古文教學中,常常出現古音古韻,必須按照音韻的規律進行學習,感悟作者情感的跌宕。對于古音特殊的表意,教師要特殊注意。杜牧的“遠山寒山石徑斜”中的“斜”讀“xia”而不讀“xie”,符合古詩韻角的要求,是音律美的體現。
第三步走,繁簡對照。要在掌握簡筆字的基礎上,了解繁體字。繁字體尤其能夠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同音、近音等字的辨識,更多的了解漢字的構造,迅速把握文章中的生字字形,觸類旁通,能讀、會寫,知內涵。
參考文獻:
[1]鄧攀.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策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盧貴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J].新課程教育研究(基礎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