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蘭
【摘 要】在長期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中學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來自家庭社會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對學校教育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影響了中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如果家庭、學校、社會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異,產生不良的后果。學校適時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奠定人生長足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班主任;家庭;社會;素質教育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協調者。班主任要熱衷于本職工作,盡職盡則,持之以恒,要時時處處做好學生的榜樣。班主任對于如何創設好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發展人才,落實學校的教育措施,教育目的的實現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班主任工作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出現重重困難。面對這些問題,作為素質教育的先鋒者的班主任該怎么辦?社會各界該如何來共同協助?
一、班主任工作面臨的問題
1.素質教育被弱化導致班主任工作陳式化、樣板化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是新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量化的管理容易產生負面影響,會使教育異化。不少學校領導僅滿足于數字量化的應對,而不作細致的思想教育,不著力內化優化學生思想行為,班主任管理班的目標僅停留在不出問題就行的低層境界中,很少啟發引導學生開展自覺自省性活動。讓學生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他們就能夠提高自己的讀書欲望,自動自發地進行學習。除了從目標上激起學生自覺學習的行為,還要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總之,德育工作的過度量化導致教育內化功能缺失,這種教育效果是短期的、虛假的,這種量化管理不能達到育人為本的目的。
2.家庭、社會的負面影響直接挑戰著班主任的工作效果
學校、家庭、社會是學生發展的三大環境。其核心便是學校教育。這種觀念使人們對教育形成一種片面的理解:教育的場所就是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是上學,就是上課。這一錯誤觀念的普遍與泛濫,根本上導致了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長期錯位與缺失,而這一失誤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是疲于奔命的班主任、焦頭爛額的學校和憤憤不平的家長,對越來越多叛逆的學生束手無策。
而家庭教育不當也會對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不良影響。有的家庭雖然富有,但父母綜合素質尤其是消費素質低下,本身不良行為給孩子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在管教孩子上步入誤區。認為在子女管教上完全可以依賴學校,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為此,不能與學校配合教育孩子。同時,社會上各種意識形態也使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一些影響,社會上不良風氣蔓延滋長,這一切無疑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加大了班主任工作難度,是對班主任工作的一種挑戰。
3.班主任自身素質和責任感缺乏
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教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學生的各項素質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種習慣,而凡是習慣都是通過反復的實踐養成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對班主任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更不要說學校從素質教育的目標來制定一套有效的班主任評價機制,使得班主任工作在自身素質建設上缺乏一種責任感。
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愛是教育的源泉。”的確,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你確實是愛他們了,你才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信任。班主任應該用愛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班主任在工作中無論對人對事都要公正、平等,特別是對待后進生要真心實意,不要給學生一種“老師做個樣子”的感覺。班主任雖然不可能將自己的精力在同一時期平均分給每一個學生,但只要我們心中裝著全體學生,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就一定能夠發現學生身上潛藏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掘出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作為班主任,更應該用辛勤的汗水和愛的甘露去精心培育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那些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不足和困難的學生,更應用愛去啟開他們的心靈。
二、班主任工作策略應對
1.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理念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條件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定型。在萬變的今天,把班主任工作經驗按老教師總結的一套全部繼承或教師經驗不足時,都會對管理工作帶固化和僵化。不斷學習而獲得新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對當今學生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的認識才能,是保證班主任工作順利圓滿達到教育學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們不是一直在說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嗎?素質教育這面旗幟真正升起來,我們必須從宏觀上改變以分數為定論的模式,由此班主任才能充分發展其積極性和培育作用把班級、班集體管理好。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善于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班主任隊伍,要把轉化后進生及有不良傾向和劣跡的學生列為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因此,要針對當前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多的特點,要經常組織班主任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師的責任感,積極發揮教師的垂范作用。
2.高度重視家庭教育這一主陣營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個學堂、學生的言行舉止很大一部分受家長的影響。今天,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仍出現嚴重不和諧。那么,根據當今家庭教育出現的情況,要建立起學?!爸鞴艿掠I導→班主任→班結合老師”這一條“校家聯系”線的協調、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通過實行家訪、信訪、電話訪;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或家長代表座談會、建立家長接待日進行家庭教育咨詢;制作反饋調控聯系卡等途徑和形式,拓展校家聯系路子,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一致認為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老師一定有能力有辦法,教育好他們的孩子,可是他們不知道現代教育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更不知道現代教育的統一性和互動性。有了這樣的心理前提,我們就會取得家長的理解從而達到溝通的可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平時我們主要借助家長會、家訪以及電話聯系等方式來進行,而每個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優點,這些方法交互使用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雙方建立密切聯系后定能發揮出高效的育人作用。
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不僅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奠定他們終身發展的基礎,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班級是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就能孕育出一支有作為、有擔當的優秀人才。初中是青少年思想、行為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所以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尤為重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樹立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營造出一種團結和諧的班級氛圍。班主任更應該在學生與任課老師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做好與任課老師的配合、協調工作。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形成班級合力。
總之,班主任工作現存一系列問題影響著對班級的管理,從而也影響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習。這一切需社會各個層面進行協助共同把它解決好,這既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由此把教育共同向素質化推進,我們的教育事業才能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