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廣芹
【摘 要】實驗設計具有趣味化、多樣化、生活化的特點,實驗內容具有創新性,實驗過程更加注重了環境保護,注重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學生對待實驗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一契機,從合理地安排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和學生實驗,建設好有關化學實驗的校本課程,完善家庭實驗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實驗,培養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實驗設計特點;校本課程;家庭實驗
現行高中化學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兩本必修和五本選修(選修2今年已不再作為高考被選對象),文理學生都必學的必修1和必修2的八章24節課中涉及化學實驗58個(其中包括部分探究實驗和實踐活動),這些實驗現象集聲、色、形、味、熱、光等多種變化于一體,方式主要以驗證性實驗與探索性、研究性實驗相結合出現。我省進入新課改已經歷幾個完整的教學周期了,對新教材的使用情況進行總結,是提高下一輪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之一。新課標教材在知識體系和教學理念上,與老的教材相比,具有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在實驗教學的改革上,更是獨樹一幟。它在總結、繼承的基礎上,將原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整合成實驗和科學探究兩種形式,且不再區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這樣做可以給不同地區、不同實驗條件的學校以充分的自主權,同時也給也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
一、新課標教材中實驗設計的特點
新課標教材將《從實驗學化學》放在第一章,更加突出了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地位,整個教材中所編排的實驗具有以下的特點:
(1)人文化特點。在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首先安排了“化學實驗安全”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以便在以后的實驗中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傷害。這樣的編排更加彰顯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2)生活化特點。教材中用到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進行實驗,如土豆、面包、碘酒、食鹽、味精、蘋果等,使化學實驗更加貼近生活,從而更具有親近感。
(3)新穎性特點。過去的學生實驗的內容,都是老師課堂演示實驗的“再重復”,是一種“照方抓藥”式的純技能訓練,學生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缺乏主動探究的熱情,幾次實驗之后,學生便感到索然無味,普遍存在“完成任務”的現象。新課標教材每一個實驗的內容都不是重復的,無論你把它安排成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其內容都是新穎的,而且每個實驗之前都沒有已設定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實驗之后都有一些表格要學生自己去填寫,學生在實驗前根本不知道他的實驗將會出現什么結果,這樣就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和神秘色彩,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仔細實驗、認真觀察、實時記錄的良好習慣,更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對實驗的興趣比過去有較大的提高。
二、要恰如其分的利用新教材創設的良好環境
通過新教材的學習,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待實驗的態度也更具有科學精神,這些為學好化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要真正地做到合理地使用新教材,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地安排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和學生實驗。我們要合理地安排好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和學生實驗。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選擇具有典型實驗操作的實驗作為學生實驗,這些實驗中除含有化學知識外,還綜合了其它學科的知識,特別是物理知識,以幫助學生提高實驗技能并體驗多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
(2)將實驗家庭化生活化,彌補課堂實驗的不足。目前學校教學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將實驗家庭化生活化,足以彌補課堂實驗不足的缺憾。我們的做法是,對于那些能用日常生活中所用物質完成的實驗,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在家做實驗,或者將試劑、試紙等發放給學生,讓他們在家完成。如測定各種調味品的PH,蛋白質的性質,膠體的性質、提純,探究高級脂肪酸、碳酸、乙酸的酸性強弱等。
(3)建設好有關化學實驗的校本課程。化學知識紛繁復雜,僅使用國家課程的教材已不能滿足所有同學的需求,建設好自己的校本課程是對這種不足的補充。
生活中我們很多現象都與化學知識有關,熒屏上的魔術和神奇現象同學們都覺得遙不可及,如“燒不壞的手帕”“濟公扇”,但學習了高中化學中乙醇和鹽酸以及氨水的性質后,這些現象背后的神秘感瞬間消失,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再如我們可以根據化學實驗原理讓學生自制泡沫滅火器,更加認可化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化學作為一門學科,無論是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還是研究物質的結構,其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改良現有的物質、制備新的物質,并提供環境保護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所有這些均離不開化學實驗。加強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自身的要求,我們只有順應這種要求,才能實現新課標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宋心琦.化學學科的現狀及基礎化學教育改革問題.大學化學,2001年第一期.
[2]陳元慶.認識化學假想實驗及其危害.化學教育,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