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全
【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德育工作的開展,已經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現階段的很多小學生,雖然在學習成績較高,但是在品德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甚至是出現了性格上的缺陷和極端的思想,這些都需要通過德育工作進行良好的糾正,要在多方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素養(yǎng),減少各種不良現象的出現。文章針對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德育;策略
對于高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心智更加成熟,因此在行為或者是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這就難以通過簡單的手段來做出干預。我國對于小學生高年級的教育,偏向于素質教育,希望能夠減少高年級小學生的不足,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開展,由此必須在德育工作中不斷的努力,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一、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與既往的教育工作不同,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在落實的過程中,必須在基礎的德育內容上努力,如果因此而出現了缺失的現象,很容易導致德育工作陷入到較大的困境當中,屆時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難以在短期內糾正。構建和諧平衡的師生關系,是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的重要策略,同時也是今后教育的重點要求,絕對不能在該方面表現出任何的缺失現象,否則很有可能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產生較大的隱患。首先,日常與小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站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完成。教師與小學生交流的時候,應該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以理性的觀念來面對學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其次,在師生關系的和諧過程中,教師要端正自身的態(tài)度,不能總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來做事和學習。例如,在日常的知識學習和課后時間安排上,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本身的看法,如果強制性的干預,很容易遭到學生的痛恨,在師生關系的緊張程度上也特別的高,甚至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肢體沖突,這就違背了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的初衷。
二、選擇合理巧妙的批評方式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較高的警惕性。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都通過和藹的態(tài)度來開展,可是如果學生出現了部分的不足問題,教師就會直接對學生開展嚴厲的批評,還會通知家長聯合批評,由此在學生的內心中,形成了很不安的情緒,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成長,都會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建議在今后的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當中,要選擇合理巧妙的批評方式。例如,在學生犯下錯誤以后,應該與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交談,可以選擇在操場當中,或者是在學校的花園當中,向學生詢問為何會犯錯誤?有怎樣的心理想法?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減少教師審問帶來的內心恐懼、緊張。另一方面,對學生開展批評的過程中,態(tài)度必須保持和諧。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再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你還會這樣處理嗎?我們是不是可以提前做出防備,然后減少不良問題的出現?你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呢?”教師應該作為一種朋友的身份,讓學生可以敞開心扉的聊天,這樣在批評過程中,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對于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的開展,能夠產生很多的幫助。
三、與學生家長保持暢通溝通
在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教師一定要與家長保持暢通溝通。但是,如果教師總是向家長打小報告,則很容易遭到學生的厭惡,對德育工作的開展,將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例如,學生發(fā)現教師打小報告的現象后,會采用迂回的戰(zhàn)略來應對,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會非常好,平常認真聽講,在學校的安分程度也比較高。可是在放學后就完全的放飛自我,教師又沒有真憑實據,也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跟蹤,這就直接導致德育工作陷入到僵局當中,教師的可信度也會因此而降低,在家長心中的地位也非常的不牢固。所以,日后與家長溝通時,應該是站在家長的角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了解事情,提出看法和建議,而不是一味的進行錯誤批判,要保證德育的有效性,減少惡性循環(huán)的出現。
四、開展實踐活動深化德育教育
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中,還可以利用實踐活動來完成。例如,班主任可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貼近小學生實際情況與心理狀態(tài)的基礎上來開展各種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安全教育、衛(wèi)生教育等作為主題,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或活動作為載體,讓學生能夠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接受德育教育。又例如,班主任還可以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在保證小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小學生深入到社會中開展有意義的活動。
五、總結
本文對小學高年級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展開討論,現階段的教育工作中,整體上能夠按照預期設定內容來開展,基本上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今后,應該在德育工作中深入研究,不斷的健全德育教育體系,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以得到較多的指導和干預,能夠以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挫折,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成就。
參考文獻:
[1]譚雙.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6.03.
[2]張月鑫.淺談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