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添慧
摘要:在信息媒體發展背景下,現階段新聞采訪工作不再是單一以記者采訪角度去總結歸納一件事情,而是需要側重關注被采訪對象問存在的差異性,主要包含文化水平和興趣喜好等,及時適應多樣化采訪環境,體會被采訪者不同的心理需求,這樣一來就可以獲取良好的采訪效果。
關鍵詞:新聞;記者;采訪工作;思路;闡述
新聞采訪主要是指記者為了獲取信息,撰寫新聞、發表宣傳而采取的諸多行為,具體包括觀察、提問、聆聽與攝像記錄等。在現有新聞播欄目中,記者的采訪工作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聞信息的價值性。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新聞記者采訪工作的重要性。基于此,文中主要對新聞記者采訪工作的新思路分析及闡述,以期可以為采訪工作的有序發展提供一些參與建議。
一、采訪前期的準備環節
(一)細致深入的挖掘被采訪者的信息
為了全面保證新聞采訪工作的有序進行,記者需要在正式開展采訪工作前進行充足的準備工作,細致深入分析被采訪者的信息資料,其作為采訪前期準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采訪工作的發展走向。被采訪者的背景資料主要包含姓名、年齡、興趣愛好、婚配情況、文化程度、工作地址、植物、成長經歷、與本次采訪活動問的關系等,上述資料的查詢工作可以借助網絡信息獲取查閱資料,邀請被采訪者主要提供信息或者從身邊比較親近的人入手側面打聽等。
(二)新聞采訪工作大綱的預設
記者在前期凝練采訪大綱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被采訪者的實際情況,結合本次采訪工作的核心目標,以某一問題為切入點進行設計。其中尤為關鍵的是采訪問題的預設,要至少精心設計兩個核心問題。如:如何正確無誤的表述本次采訪的要求及注意事項。利用幾句簡單易懂的采訪要求,以重復、加重語氣、提高音量的形式對本次采訪活動的核心內容進行側重強調。如:“先生你好,可以請您運用幾分鐘的時間去回顧整個事件的發展經過嗎?”“簡單分享下您最近兩年內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好嗎?”從這簡單的問題中我們可以提煉出兩個要點:“近兩年”“印象深刻”。與此同時,怎樣具體詢問事件發展細節。在實際采訪過程中,可以圍繞事件發生過程中涉及到的多個關鍵點,通常情況下,記者可以選取四個關鍵詞,緊緊圍繞四個關鍵詞進行設計,如:背景、目的、行為、結局等。如:“可以簡單談一下當時的所思所想嗎?”“事件發展背景”“當時做出這一行動想要實現的何種目標?”“您在本次事件中充當著如何角色?”“事件的結果是怎樣的?”。
(三)相關注意事項
其一,在進行正式采訪前需要事先準備好采訪需要運用到的錄音設備,并第一時間檢查機器是否可以正常運行,運用記錄信息的筆紙是否準備齊全,攝像機各項功能是否運轉正常等。其二,在采訪過程中,要盡可能選取一個較為安靜且不受外界打擾的環境,規避一切不適宜聲音的出現而影響采訪工作的質量。其三,記者在實地采訪前,需要事先告知被采訪者具體采訪時間,并請被采訪者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時間,盡可能不要影響自己的生活工作時間。其四,記者在正式采訪前,需要事先告知被采訪者一些采訪注意事項,如采訪過程中禁止中途接聽電話等,以此來從根本上保證采訪質量。
二、采訪途中需要落實的各項工作
(一)依據被采訪者不同情況量身定制采訪方案
眾所周知,采訪工作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使被采訪者依據采訪要求具體細致的講述核心事件的發展經過。在實際開展采訪過程中,不同的采訪對象因為自我心理情況的不同,所求出的結果也會存在不同。基于此,記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需要事先采訪調查好被采訪者的心理情緒,結合受訪者的情緒情況開展采訪工作,具體操作如下:
其一,過于外向喜歡交流的受訪者。此類被采訪對象在實際采訪過程中,經常在記者提出一個問題后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講到事件的核心。此群體多是就職于銷售行業的精英或者是單位的領導干部,對于此類受訪者比較有效的引導策略就是將話題轉移至核心的主題上如:“您真的很健談,要是有時間我定會再向您請教,我現在最想了解的是…”一句看似簡單的話可以直接向受訪者傳遞兩種關鍵信息,一是新聞采訪具備一定限制要求;二是本次采訪無需如此全面系統,只需要按照事件的輕重緩急進行陳述即可。
其二,具備較強支配欲的受訪者,此類被采訪者經常在受到采訪過程中主次顛倒,且十分愛面子,經常出現管控全局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不遵照事先預定的采訪流程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甚至出現人身攻擊的現象。記者在實際采訪此類人群過程中,需要充分展現自我專業性,并及時表達自我對受訪者的尊重。與此同時,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記者需要有意識的加深受訪者的受訪意識,在保留受訪者人格尊嚴的基礎上,保障新聞采訪的有序進行。
其三,情緒較為偏激的受訪者。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記者會經常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在采訪途中,或者是講述某一事件時受訪者突然情緒出現浮動,甚至會大哭大鬧。對于此類人群,記者第一時間需要對其進行情緒安撫,表達自己對其的關懷與同情。隨后為其遞送紙巾與礦泉水等,幫助受訪者平復情緒。必要時,記者可以為受訪者制造一個空間,在受訪者情緒逐漸平靜后,再次進行采訪。在安撫受訪者過程中,受訪者會深刻感受到記者對其的關懷與支持,進一步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二)核查新聞采訪信息真實性
新聞報道中涉及到的任何一項信息都需要經得起考證與推敲,在信息爆炸的發展背景下,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新聞采訪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若是在初期采訪環節就無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那么這不僅是新聞記者失責的體現,也會嚴重影響到后續的新聞報道,使社會受眾對其新聞信息的專業性出現懷疑。因此,記者在進行實際采訪過程中需要遵守采訪真實性的原則,保證新聞信息涉及到各項要素真實有效,新聞來源良好、新聞信息中涉及到的人事物必須要當事人的真實想法等。要想切實有效做到以上原則,記者就必須要深入到事件現象,從信息源頭來求證信息真實性與否。同時,在編著信息過程中不可以隨意捏造事實,在采訪后多次進行調查研究,以此來從根本上保證信息要素的真實性。同時,記者群體需要在實際采訪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職業道德修養,強化自我職業意識,進而全面滿足人民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
除此之外,記者還可以運用微博、微信等新渠道開展采訪工作,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社會受眾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最新信息,這也為新聞采訪范圍的擴展奠定了扎實基礎,尤其是在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信息作用更加突出。如:2016年年末北京一處發生火宅,最先出現信息源的出處就是微博。微博微信的存在為記者收集新聞素材開開辟了全新路徑。通過有效利用全新信息采訪手段,有效增加了新聞記者的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面對此種新興的信息傳播手段,新聞記者必須要時刻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并結合工作經驗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聞記者若是想要切實有效提升采訪工作質量,除了需要應用以上提出的新思路之外,還需要以細節為切入點,不斷累積實地信息采集工作經驗,歸納總結記者采訪技巧,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真正走到千家萬戶中,以此來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