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彧 曹永波
摘要:翻譯研究中傳統的忠實性判別一般忠于內容而忽略形式,這樣的忠實性忽略了詩學的作用,進而導致了文學作品翻譯中原作文學性的大量流失。本文以詩學為研究視角,以葛浩文英譯本《豐乳肥臀》具體研究對象,試圖重新攀比文學作品的忠實性。研究發現,傳統的忠實性判別并沒有做到真正的忠實。
關鍵詞:忠實;詩學;文學性
文學作品翻譯的忠實性究竟該重視內容的忠實還是形式的忠實,或者該二者兼顧?如果只忠實于文本內的信息,那么在翻譯的過程中會喪失什么?如果考慮到將可能喪失的東西,那么在翻譯的過程中又有哪些地方需要譯者特別的關注?本文試圖從詩學翻譯的視角問題上述幾個問題。
1958年,雅各布森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舉辦的文體學研討會上做的題為“語言學與詩學”的閉幕詞(經修訂該發言稿后來被收入1960的論文集《語言中的文體》)。在這篇文章中,雅各布森提出了這個著名的問題:“是什么使語言信息成為藝術作品的?”(王東風,2010)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言自名:“文學性”。由此來看,一部不忠于原文文學性的作品,即便傳遞了原文的信息內容,充其量也只是縮水的翻譯。如果把“信息的傳遞”定義為“內容”,而把“文學性”定義為“形式”,那么在文學翻譯中,若只翻譯出文本的“文內之意”而喪失了“弦外之音”,那無疑是對原作最大的不忠。
根據上述的論述來判斷譯文的忠實性,那么文學性的體現程度就尤為重要。或者說,忠實于原文不等于只忠于原文的文本內信息,也要忠實于原文的文學性。如果只忠實于原文的文內的信息,那么其文學性的喪失就是必然的,毫無疑問譯文也是不忠的。筆者以為,文學性可以理解為通過對文字架構的能力所體現出的語言張力,也就是詩歌翻譯中那些“不可譯”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則取決于譯者對原文背后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的領悟能力。在這種觀念指導下進行的翻譯,就是詩學翻譯。文化翻譯學派的代表人物勒弗維爾認為“詩學”是“文學觀念”的別稱,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文學手法、文體、主題、原型人物、情景與象征;二是文學在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作用(Lefeveer,2004)。由此可見,詩學翻譯是保留原文文學性的最佳途徑,而能否忠實于原文的文學性則取決于譯者對原文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很多譯文忠實于原文文內信息,這無可厚非,但從在詩學的視角這類譯文則需要重新審視。本文從詩學的角度,以葛浩文英譯本《豐乳肥臀》為具體的研究對象,對譯文的忠實性做重新的判別。
1.對于反“常態”表達的處理
清代袁枚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俄國形式主義學派也以為,陌生化是文學語言的本質屬性,也是文學作為一種語言藝術的根本特征。某種程度上,陌生化就是文學性的代名詞。常規化的日常語言,由于司空見慣,很難對讀者產生審美差異,進而形成時間和空間上的錯落感。對于一部文學作品的翻譯成功與否,在于如何把熟悉東西陌生化,把具體的東西抽象化。我們試看一例:
……她撫摸著驢臉,動情地說:“驢啊,驢,豁出來吧,咱們做女子的,都脫不了這一難!”……“驢啊,忍著點吧,誰讓咱做了女的呢?咬緊牙關,使勁兒……使勁兒啊,驢……”(莫言,2012:6)
……Then she stroked the donkeys face.“Donkey,”she said,“go on,get it over with.Its the curse of a11 females.”……“Donkey.endure it a whilelonger,”shemurnlured.“Whomade usfemale in the first place?Clench yourteeth.push…push harder…”(Howord Goldblatt,2013:22)
正常情況下,人不會把自己和牲口混為一談。而在莫言的筆下,上官魯氏和驢卻如同“姐妹”一般。這樣反常規的寫作方法雖成章不順理,但實際上卻凸顯了驢在這個家庭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葛浩文的譯作中,雖然采用“us”作主語,但葛浩文調整了出現的次序,這種處理無形中弱化了人和驢之間的“關系”。在翻譯“女子”一詞時,葛浩文選用“females”這一中性詞語,這使得原文中的“姐妹情深”之感蕩然無存。這樣的翻譯從內容上看似乎沒有問題,但內在的文學性卻已被大幅削弱。譯文的文本內意義雖然得以保留,卻喪失了作者的寫作目的。這樣的譯文看似忠實,實則不忠。
2.對于“畫面感”的刻畫
喬治·斯坦納作為翻譯詩學的代表人物,曾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畫面感概念的雛形。他主張從語音、詞匯、句法、人稱變換、句子等層面給讀者帶來的視覺和聽覺感受等角度對原作進行深入的分析。這種分析有利于對“意義的意義”即終極意義的追尋,而這種意義體現在譯者對詞語、句法尤其是語言學單位的靈活運用上(GeorgeSteinel;1998)。美學家宗白華也認為,好的詩學文字要有兩種特點:第一,產生音樂的效果,可以使人聽出音樂式的節奏;第二產生繪畫的效果,文字可以再現出空間的形相與色彩(宗白華,2004)。
通過上述兩個概念可以看出,語言組織能力是構成畫面感的核心。畫面感的忠實,實則是對原文語言組織的忠實。具體而言,文學作品畫面感的構成主要通過意象的呈現、非敘述性場景的渲染、排比,夸張等句型的使用來體現。譯者只有清楚作者使用上述三點的目的和要達到的效果,才能忠實地“復刻”出原文的畫面。試看一列:
送葬的隊伍迎著血紅的落日返程。母親和姐姐們落在后邊,馬洛亞晃動著高大的身體走在最后邊。斷斷續續的隊伍拖了足有一里長。人們濃厚的身影,傾斜著躺到金紅色的麥田里。血紅黃昏的無邊寂靜里,響著沉重的腳步聲……響著在墓地中央那棵華蓋般的大桑樹上昏睡一天的肥胖貓頭鷹睡眼乍睜時的第一聲哀怨的長鳴。……(莫言,2012:29)
The members of the funeral detail walked toward the sunset on their wayhome.Mother and my sisters were well behind the ragged column of people,which stretched for at least a quarter of a mile.with Pastor Malory bringingup the rear on unsteady legs.……The seemingly endless expanse of qm。et wasbroken by the tramping of feet,…and the first drawn-out mournful hoot of a fat owl as it woke from a days sleep in the canopy of a mulberry tree in thecemetery.……(Howord Goldblatt,2013:85)
在漢語的表達中,讀者的腦海里可以很清晰地呈現出作者所要描述的畫面。莫言采用對比的寫法,色彩和聲音的描述,將這一送葬的場景出現在讀者的眼前。讀者很容易對“血紅色”和送葬的氣氛產生相關聯的聯想,葛浩文省略了第一個“血紅色”的翻譯,讓讀者難以體會這一畫面感的渲染。葛也沒有遵循原文中對瑪洛亞的描述,將“高大的”形容詞省略并且改譯成了“unsteady”。這明顯篡改了莫言所刻畫的畫面,譯文突出的是瑪洛亞的“腿”而不是他的身材。后文中的貓頭鷹“睡眼扎掙”這一略顯恐怖的動作在在譯文中則被省略了,而將重點放在了“一聲長鳴”上。這樣讓原文中一組連貫動作變成了孤立動作,造成了原文的畫面感缺失。
通過上例不難看出,譯文所呈現的畫面感遠沒有原文豐滿。葛浩文顯然沒有清楚他所省略的色彩詞以及動詞在原文中出現的目的是什么。如此改譯的譯文,缺損了原文中韻味,并沒有忠實的傳遞出原文的畫面。只能算是“形似”,而不是“神合”。
3.“語境關聯”的處理
語境翻譯對于每一個譯者都不陌生。具體到文學的層面,語境翻譯則可細分為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兩種語境。內部語境是指上下文之間,文本內的語境;而外部語境則包括文本外的諸多因素。根據I?A瑞查茲在《修辭哲學》中給“語境”所下的定義可以看出,文學性所說的語境關聯關注的是出現的單詞和沒出現的潛語境之間的“互文性”和“對話性”的關聯(楊矗,2010)。而這一概念的確立,就等于確定了外部社會和文學作品之間的關系。換句話說,文學創作本身是一種社會實踐。這與勒弗維爾所定義的詩學一體同宗。
由此可見,每一位作家的詩學風格都具有時代烙印,同時代的作家和譯者亦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原文所關聯的語境一定要放在其所在的時代背景、地域空間中去加以理解,才能確保譯文的忠實性。因此,如何保證譯文在目的語社會中的語境關聯與原文相一致,是判斷其忠實性的一個重要標準。
她喝著香氣撲鼻的“鳥巢”牌咖啡,說:“小舅,‘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到了您出馬攻關的時候了。”
She drank a cup of wonderfully fragrant Nestlés coffee.“Uncle,”she said.“an army trains for a thousand days to fight for one.The time has come for you to display your skills.
上述原文中,作者將連連喝的咖啡命名為“鳥巢咖啡。讀者可以輕易的體會出這里的“鳥巢”就是“雀巢”。取“鳥”棄“雀”要得就是幽默效果,進而對“鳥類中心”的反諷作用。葛浩文則直觀給出了關聯的意向“Nestle”,這一“標準化”的釋義無疑關閉了讀者“關聯”的想象空間,失去了幽默和反諷效果。
4.結論
普遍意義上的忠實指內容上的忠實,或者信息傳遞的忠實。而忠實不只忠實于內容,也要忠于形式。這樣的忠實對于文學作品的翻譯顯得尤為重要。保證文學作品形式的忠實就是保證翻譯過程中的文學性。而針對文學性忠實的翻譯及是詩學翻譯。本文通過《豐乳肥臀》這一著作的淺析,對詩學視角下的忠實性重新審視。最終發現,很多在解構主義視角下的忠實,其實在詩學的視角下是偽忠實。也希望詩學視角下的忠實性也能引起文學翻譯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