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鳳
云南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淺談“三通兩平臺”視閾下的云南民族教育
鐘美鳳
云南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主要從國家政策背景出發,分析了云南民族教育研究的現狀和現云南民族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在“三通兩平臺”下,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發展云南民族教育,旨在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進一步的促進云南民族教育的發展。
三通兩平臺;民族教育;教育信息化
三通兩平臺是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當時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來的,在“十二五”期間要以建設好“三通兩平臺”為抓手,實現教育現代化,提高教育質量。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綱要》)也提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可見,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影響是有多大,民族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換句話說就是“信息技術對民族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1]“三通兩平臺”作為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徑,必然也對民族教育信息化起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以“民族教育”并含“云南“為主題,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搜索有關云南民族教育研究的文獻,由于本文是研究“三通兩平臺”視域下的云南民族教育研究現狀,所以把搜索的時間限定在2012年9月5劉延東副總理號提出“三通兩平臺”以后,又因為研究是現在開始著手寫這個文章,所以把時間限定在2016年12月4日以前。通過檢索我們可以找到有89條記錄,再仔細排除一些采訪記錄、會議記錄、主持人簡介、新聞報道和一稿多投的文章,我們能搜集到的有關“云南民族教育”的文章不多,只有61篇。其中核心期刊有19篇。
對這19篇核心文章仔細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文章的主題大致如下表:

年份研究主題2012年回族民間教育(全球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較少民族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和諧社會視野下)2013年較少民族教育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研究(民族和諧發展戰略視閾下)沿邊地區民族教育與邊防近代化(清末民國時期)民族地區突出的民生問題及解決對策全納教育在民族教育發展中的促進價值(以云南“愛生學校”建設項目為例)2014年基礎教育階段:云南民族教育的發展變遷2015年邊疆民族教育政策之比較(明清時期)少數民族社會轉型與基礎教育(以麗江為例)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教育人類學視野中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開發(大理喜洲民居為例)民族文化教育資源開發保護問題探究2016年人口較少民族教育觀念的轉變(對布朗山鄉曼囡村委會紅旗村的個案分析)基于MOOC的云南民族地區遠程教育發展策略人口較少民族教育問題與教育扶貧跨界民族涉外婚姻外籍子女受教育問題少數民族大學生語言使用能力調查(以一職業院校為例)
從這些核心期刊我們可出,研究的主題類別比較的多,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有的是研究明清、清末民國時期的民族教育,有的是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出現,有的是站在全球背景下,有的是站在和諧社會、和諧民族的這個角度。站在信息化這個角度的有2015年的“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和2016年的“基于MOOC的云南民族地區遠程教育發展策略”研究。從這兩篇站在信息化的角度來研究民族教育的情況來看,2015年8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還是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也有利于加快云南民族教育信息化。
(一)資源分布不均,云南民族教育實現“人人通”缺乏現實條件
在中國教育信息化網站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人通項目概述,其中有一條是這樣說的:“探索‘政府規范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的機制,按照‘教師率先使用、職業教育率先部署、發達地區率先示范’的原則,加快推動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為學校和相關教育機構建立機構網絡空間,為師生建立個人網絡空間,鼓勵家長建立家長網絡空間”。從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幾點:1、云南處于西部,并非發達地區,這對云南來說可能意味著喪失示范機會。2、學校購買服務,這對云南貧困地區而言,購買這項服務可能有困難。和中東部比,云南在教育資源和其他資源這塊,遠遠不如其他中東地區。國家這種資源分布不均的狀況,也是導致云南民族教育難以順利實現“人人通”的重要因素。
(二)優質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不完善、不齊全
通過查找發現云南省教育資源平臺主要有2個,分別是:“云南教育
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云南教育資源網”。再進入到“云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下面簡稱“平臺”)”我們發現符合少數民族的優秀資源很少。就拿小學語文教材來說,我們在“平臺”中找到的語文教材版本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語文S版”、“語文A版”。再深入分析這些版本的教材,我們會發現這教材比較適合“漢族”的學生學習,而不是那些少數民族。現在國家也大力提倡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是“雙語”教學。“在《教育規劃綱要》中就對少數民族雙語問題進行了專表述:‘大力推進雙語教學。’”[2]就目前來說,一是尚未完善的開發出符合“雙語”教學的電子教材,二是目前的資源庫建設還亟需完善,尤其是符合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特點的優秀資源。在“云南教育資源網”上我們能找到小學階段的信息基本是“語文”、“數學”、“英語”這三塊的內容。其他科目的信息基本上為零。通過這兩個平臺我們能看出,在資源庫建設這塊云南省做得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完善。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要使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教育信息資源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就需要加強教育信息化的管理,然而在教育管理信息化這塊并不盡人意。就像我國的學者所說:“重使用,輕管理。教師的使用積極性高,教學應用效果也好,但管理水平差,維護條件弱,設備損壞率高,能正常使用的設備有限。”[3]。通過研究還發現,各少數民族學校、各少數民族地區并沒有統一的教育管理信息標準,都是根據當地各自業務的需要建立一個可用的管理系統。這樣的建設系統是方便,但是這種建設不利于資源的交流、共享和整合。這不僅和“互聯網+”跨界融合、重塑結構、開放生態、連接一切的特征逆道而行,而且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信息孤島”這種現象是要極力避免的。只有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才能促進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健康發展,才能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還和那些一線教師的信息素養不高有關。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相關有效的培訓和系統學習。
(一)促進云南各少數民族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論語》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擔心分的少,而是擔心分配的不均勻。在云南是個地情復雜的地方,不僅少數民族種類多,有52個少數民族,而且少數民族語言種類也多。在云南這些少數民族內部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人口較多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之間存在差異,直過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也存在差異。這些少數民族之間在收入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早在2006年就有學者研究表明:“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總基尼系數為0.54,說明他們之間的收入不均等程度為差距懸殊,需要引起高度重視”[4]云南少數民族教育收益之間同樣存在著差異。(在云南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教育資源十分匱乏,接受到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教育收益率明顯低于基礎教育的教育收益率)[5]可見,促進云南各少數民族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十分的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促進云南少數民族教育資源均衡發展:1、發揮“互聯網+”開放生態的優勢,充分實現教育資源共享。2、給各少數民族一個平等的“機會”,而不是在其他發達地區先“示范”。3、師生資源共享、共建,相互督促、相互成長。
(二)加快優質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雖是牛頓自謙的話,但是我們從中可以得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你想走的更遠,那你就需要一個更好的平臺。同樣,少數民族教育,也正需要一個幫助他走的更遠、看的更多的一個平臺。那么這個平臺就是優質資源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想要建設的更加完善、齊全,這就需要立足實際,做好調研。走訪云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了解各個民族在教育這塊的真實需求,充分尊重各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加快優質資源服務平臺的建設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國家、政府要大力提倡投身到云南民族教育資源的開發中;2、企業、市場應該充分發揮和挖掘云南民族教育資源的巨大潛力3、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積極投身于優質資源的開發和建設中。4、調動當地的少數民族民眾的積極性,鼓勵參與到優質資源平臺建設中。
(三)提高云南民族教育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云南民族教育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從點滴做起,充分調動這個管理系統中每一份子的積極性。在“互聯網+”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整合這個管理系統中已有的資源,調整這個管理系統中的結構,連接一切可以連接的人力、物力、財力,以提高云南民族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本地區資源的長效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實的提高本地區的教育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1、借鑒已有的、十分完備的教育資源管理信息化成功案例三巨頭BAT和K12就是個很好案例,值得云南學習來提高本民族教育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2、國家、政府和當地政府應該加大對本地區民族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視,提供相關方面的技術指導,同時提供資金的幫助3、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化素養,提高相關培訓質量,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三通兩平臺”的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云南民族教育的長效發展,也是有利于加快云南教育的現代化進程。就像學者所說:“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一方面使得信息呈爆炸式增長,人們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另一方面也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6]“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推進政策是國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戰略和教育藍圖,也是實現云南民族教育質量重要途徑。更是對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積極響應和貫徹落實。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7-29.
[2]萬明鋼,劉海健.論我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從政策法規體系構建到教育教學模式變革[J].教育研究,2012(8):81-87.
[3]楊改學,胡俊杰.教育信息化對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J].電化教育研究,2014(9):5-8.
[4]趙長林,李興緒.基尼系數和泰爾熵指標的分解分析比較——以云南省17個少數民族地區的收入差距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68-71.
[5]楊榮海,張洪.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收益率的分析——以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10):95-99.
[6]王晨,劉男.互聯網+教育[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
鐘美鳳(1990-),江西宜春人,云南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研究生在讀。
G
A
1006-0049-(2017)12-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