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聞+堯必文+付小清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摘要】文章通過梳理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概論”精品課程建設過程,強調了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對提高“概論”課程教學效果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師資隊伍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的教師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概論”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本文介紹了“概論”課程的改革與實踐情況。
一、課程定位
中宣部和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共三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是其中的核心課程,是高等院校全體大學生的必修課程。
“概論”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配合著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的輔助手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認識與實踐、理論與實際、歷史與邏輯相結合,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政治理論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論思維水平和政策認知水平,使大學生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新成果有一個比較完整、準確和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及實施
(一)因材施教,優化課程體系
教學內容是課程的重要環節。在“概論”課程教學中,我們注重改進教學內容、思想與方法,注重“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考慮到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為學生打牢理論基礎。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思維特點,突出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內容處理上凸顯精講、精讀,既成體系,又有重點,使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達到和諧統一。課程組統一編寫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電子授課教案和電子課件(PPT)、電子教學案例。每學期根據學生反映和教學要求,對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進行更新和完善,及時補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新成果,增強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把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相結合。例如,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讓學生觀看教學錄像《復興之路》,觀看視頻《滄桑正道》。
(二)進行專題式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以教材為依托,將教材的15章內容歸納為15個專題,組建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學校領導和兼職教師共同參加的教學團隊,形成課程主持人、主講教師、特聘專家、學生助教“四位一體”共同協調完成的教學新形式。將專題講授和其他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如錄像教學、課堂討論、案例教學等,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講授時以學科教材系統的知識體系為基礎,根據教材內容組織、編排、提煉相關知識,并形成自己的觀點,使之在專題這一系統內重新系統化,突出重點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專題教學由多位教師輪流授課,學生可以在同一課程中領略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獲得全新的課堂感受。這就增強了課堂的新意和吸引力。
(三)改革教學方法,重視課堂實踐教學
針對“概論”的學科特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靈活運用了參與式、討論式、演講式、辯論式、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以力求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結合運用,使理論具體化,觀點問題化,過程互動化,構筑“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平臺。本課程所設計的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為:通過問題驅動學生參與,讓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教學過程,營造出人人動腦、共同參與、活潑熱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關心的問題,在上課過程中由學生圍繞布置的問題自愿自由討論發言,鼓勵學生爭論和辯論,當發言、爭論或辯論比較充分時,由教師進行總結陳述。根據教學內容和現實問題,凝練一個或兩個題目,通過演講的方式進行教學。此法常常由學生自愿報名進行演講,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實際問題出發,精選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源于實際問題的典型例題與案例,通過講解這些從實踐中抽取并經過精心改造和設計的例題和案例,讓學生逐步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教師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手段,課堂上采用電子教案與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方式,并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穿插一些動畫、聲音視頻,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參加社會實踐,提高實踐能力
我們在校內組織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積極與撫州市王安石、湯顯祖紀念館合作,成立了我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每屆學生去參觀,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臨川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生到工廠實地考察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在學習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第四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時,帶領學生去江西富中制藥廠進行現場教學,指導學生設計關于自主創新的類型、條件等實驗方案,要求學生采集該廠研發經費占總產值的比例、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自主知識產權數量等關鍵數據,驗證工廠自主創新的成果,感悟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意義,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我們與撫州市臨川區街道辦事處、社區、養老院、福利院、殘障學校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組織學生深入社區,認識社區,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
三、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教研活動、學術交流會和在職進修等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定期舉行教學研究活動和科研學術活動,開展集體備課和教學觀摩活動,提高主講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積極創造條件,鼓勵青年教師繼續深造,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選派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學習,積極參與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以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及時掌握本學科最前沿動態。堅持青年教師配備導師制度,嚴把教學質量關,努力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為每一位青年教師安排導師,一對一地實行幫扶帶教,幫助青年教師全面地理解這門課程的背景、知識要點、教學要求和內容,掌握各種教學方法。帶領青年教師參加科研項目,鼓勵和支持他們發表學術和教育教學論文。從科研實踐中不斷豐富青年教師的實踐經歷,以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使其在教學的同時能夠獨立申報和承擔科研課題。近五年來,本課程組帶領青年教師承擔的廳級以上課題達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講教師主持省級課題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