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
摘 要:如何保護并將民族文明傳播下去,本文就此問題,以剪紙藝術為例,簡述了中國剪紙藝術的發展和歷史,同時,也對如何用數字化手段保護剪紙文化和傳播剪紙文化進行了相關的探究,最后以此來說明我國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如何用數字化方式來進行保護與傳播,包括數字化方式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播中所含有的意義。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剪紙
中圖分類號:J528.1;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4-0156-01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財富,它傳承著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文明與精神,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開始在非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面做出了諸多行動,而我國因為在此方面的起步較為落后,現如今如何利用數字化方式保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確保它的傳播和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迫在眉睫的關鍵時期。
一、剪紙藝術
1.關于剪紙藝術的發展和歷史。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即公元前6世紀,在這之前有關于剪紙的藝術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團花剪紙。而剪紙藝術的大發展時期是在唐朝,在當時,以剪紙招魂的風俗就已流傳于民間了。
到了宋代,制紙行業變得成熟起來,為剪紙藝術的傳播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條件,一直到明、清朝代,剪紙藝術終于達到鼎盛時期,剪紙藝術雖然是來自于民間,但在清朝的時候,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民族藝術,就連當時的皇親國戚也都離不開剪紙。源自于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華,剪紙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國民族民間傳統藝術,自其誕生以來,就沒有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斷過。它活在各種民俗活動中,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當中,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之一。
2.剪紙藝術的分類。剪紙藝術分為單色剪紙、彩色剪紙、和立體剪紙。其中單色剪紙是剪紙當中最為基本的一種剪紙形式,它由紅、綠、黑、金等多種顏色剪成,主要是作為窗花的裝飾,或者是刺繡的底樣。表現手法主要有陰刻、陽刻或者陰陽結合三種。另外單色剪紙還包括折疊剪紙,即通過使用不同的折疊方式而剪制的剪紙;剪影,所謂剪影,是通過外輪廓,來表現人物的形狀與物象的形狀,所以它在于塑造外輪廓的美與形態,剪影因為輪廓造型的限制,一般都是表現人物或物體的側面;最后單色剪紙中還有一個分類,叫做撕紙,它是通過傳統民間剪紙變形出來的一種新類型。
3.剪紙藝術的發展現狀。剪紙藝術作為我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典,在過去,每年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要貼剪紙,以此來裝飾過年的喜慶,和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但隨著如今時代的改變,國家社會經濟的一體化,科技的高速發展和進步,古老的一些傳統開始被新生代的人們淡淡遺忘,雖然現如今關于我國剪紙的大名幾乎全世界都知道,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卻鳳毛麟角,這對于剪紙的發展和傳承是致命的。
二、剪紙藝術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播
1.虛擬交互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讓人們開始對其所帶來的現實感和趣味性好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在滿足人們對于個性化渴望的前提下,巧借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對剪紙藝術進行數字化保護的同時,也是一種傳播它的好方法。在浙江大學彭冬梅的研究課題“面向剪紙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中,從眾多的剪紙團中,搜尋出了剪紙最為基本的元素符號,創建了以剪紙為核心的基礎元素庫、符號庫、和圖案庫,為剪紙藝術的內容進步和形式進步打下了完美的基礎。同時根據系統設計的思路和機構以及使用方法等角度,對剪紙藝術設計軟件的組成與效果進行了研究,為剪紙軟件系統的創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使用電子計算機系統,然后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代替些剪紙藝術的元素,如剪紙工具,剪紙圖案,紙張等,那么人們就可以通過虛擬交互系統,來完成在現實中的剪紙操作,即滿足了人們興趣的同時,又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剪紙藝術,得到了文化的傳承。
2.“剪紙系統”的適用范圍?!疤摂M交互式”剪紙系統能夠在多范圍進行使用,例如,很多的剪紙藝術博物館主要是對于剪紙藝術的文化和歷史等相關的信息進行展示和傳播,并展示一些已完成的作品,這種游覽方式大部分的游客們已經經歷太多了,過于乏味了。但如果將虛擬交互式剪紙系統在剪紙藝術博物館中使用,在加強了游客游覽活動樂趣的同時,也達到了我們要傳播和保護剪紙文化的目的。同時,在教學課堂中,也可以利用虛擬交互式剪紙系統對學生們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在趣味中學會剪紙,成為剪紙藝術的繼承人。
三、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并未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民族個性和民族審美“活”的表現。它因人而存,以人的聲音、人的形象和人的技藝為表現,并需要人們以身口相傳,才能延續,是“活”的文化,但它現在正在走向死亡,我們需要拯救它,保護它,讓我們華夏民族的文明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馬佳.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民間美術傳承與保護——以忻州剪紙為例[J].天工,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