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媚
摘 要:志愿服務事業作為一種高尚、文明的社會行為和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為增強社會保障、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推動經濟發展以及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等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文從文化志愿者工作實踐中,提出相應看法和觀點。
關鍵詞:志愿隊伍;文化建設;社會服務
中圖分類號:D632.9;G24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227-02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深入,志愿者作為非營利組織的核心資源,是非營利性組織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參與者,在傳播先進文化、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展示文化建設成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緩解了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緊缺的問題,對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基本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而不同于普通志愿者的是,文化志愿者更加專業性,也強調以自身文藝技能更好的服務公益文化藝術。
一、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特點
文化志愿者包含“文化”的特性,因而區別于其他服務,其具有以下特點:
(一)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規范性
為了挑選熱心為市民提供文化服務的文化志愿者,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的持續發展,一些文化部門,如深圳市圖書館、深圳市少兒圖書館等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著手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規則,明確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及使用,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務章程,規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條件、考核程序、服務崗位、服務內容、考核與激勵以及相關權利和義務等,努力通過制度建設推動志愿者隊伍的建設。例如,根據深圳市圖書館所制定的文化志愿者服務章程有關規定,文化志愿者參與圖書館服務的崗位主要有三類: 一是普通的崗位,如圖書借還、圖書上架、架位整理、圖書修補、圖書加工、回答讀者簡單咨詢等; 二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崗位,例如,英文閱覽室管理、美術設計、網頁制作以及文化下鄉、送戲到社區等; 三是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如圖書分類編目、大型讀者活動、回答讀者專題咨詢、業務輔導、系統管理等。圍繞這三類崗位要求,文化部門可以據此有針對性的招募相應的志愿者。
(二)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專業性
志愿者服務是一項專業性、專門性比較強的社會服務工作,只有專業人士才有可能為市民提供專業的文化志愿服務,也只有加強對文化志愿者的專業培訓才有可能使他們為民眾提供更加規范的志愿服務。為此,市文化等部門設法招募有一技之長的愛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隊伍,以便提升文化志愿者的專業素養。
(三)文化志愿者服務的基層性
基層群眾是文化志愿服務的重要方向,也是文化志愿服務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可靠依據,更是文化志愿者隊伍具有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深圳不僅要達到國家制定的“東部創建標準”,而且要能夠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經驗。
(四)文化志愿者自律性
自我管理是文化志愿者得到持續發展的可靠保證,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務境界的重要方面。為此,深圳市圖書館、青少年宮、少兒圖書館等部門積極引導文化志愿者進行自我管理,由他們自己組織填寫志愿服務時間、內容以及心得等,同時引導志愿者創建深圳市文化志愿者網站,各區建起文化志愿者QQ 群,設立文化志愿者論壇,組織文化志愿者經驗交流以及聯誼活動,推動文化志愿者隊伍自我完善與自我管理,努力在“助人”過程中實現“自助”,增進服務對象、志愿組織以及志愿者個人三方面的共同發展。
二、文化志愿者隊伍取得的成效
突出了文化志愿者隊伍的重要地位。文化志愿者服務年活動的舉辦,提升了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地位,擴大了文化志愿者服務的影響力,對文化志愿者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開通了群眾文化服務的重要途徑
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開辟了公共文化的重要途徑,志愿者提供的點單式服務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是新時期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普通民眾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對政府社會功能不足的彌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忽視的力量。
(二)推進了公共文化均等化、一體化進程
公共文化首先需要承擔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培育合格公民的重任,其服務是需要全民的文化均等化、一體化。文化志愿者建設無疑為推進公共文化均等化、一體化進程,加快了步伐,找到了途徑。
(三)促進了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
文化資源主要體現在人和物兩個方面,以人為主體的文化者隊伍可吸納一切有益的、主動的、提供文化服務的個人,發揮每個個人的文化熱情為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人提供特色服務,達到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扶持薄弱的地區,實現政策、資金、人員向這些地區的傾斜。文化志愿者服務,還可有效利用各類文化資源特別是閑置的公共文化設施,促進了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整合各類文化服務資源提供均等服務。
三、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建議及其價值
(一)完善文化志愿者組織機構,加強文化志愿者的組織領導
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健全的組織領導,組織結構是指導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
樞紐與關鍵所在。只有加強文化志愿者組織機構的建設,明確文化志愿者的組織管理機構,才有可能統籌規劃各地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總體目標與具體實施,也才能使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文化志愿者的績效考核等工作得以系統而規范地進行,還能有效地推進文化志愿者從自發到自覺、從無序到有序狀態的轉變,促進文化志愿服務的深入開展。
(二)完善文化志愿者的準入與退出制度,確保文化志愿者合理流動
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建設,明確文化志愿者的基本條件( 如年齡范圍、身體狀況等) 與專業技能要求,規定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質、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熱心公益事業、自覺開展志愿服務、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或文藝專長的人可以成為文化志愿者,確保那些真正既具有志愿服務精神又具有志愿服務能力的人進入到文化志愿者隊伍; 另一方面,要落實文化志愿者退出機制。對那些自愿退出者應該經過書面申請確認,辦理退出及注銷手續,對那些違反志愿服務單位的規章制度并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故意給服務對象帶來傷害,甚至打著文化志愿者名義從事其它不法行為的人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資格,辦理退出注銷手續,書面通知其本人。
(三)完善文化志愿者績效考核制度,明確文化志愿者績效要求
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績效考核是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只有進行績效考核,才能激勵文化志愿者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發現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使他們揚長避短,更好地實現價值目標。
為此,就要圍繞業績、能力、態度、潛力以及適應性等五個方面制定績效考核標準與考核程序,確定考核指標、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計劃,量化評分實施與評定,進行績效考核記過反饋與改進等,進而推進文化志愿者規范化、科學化管理,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長效管理機制的實現。
(四)引進先進管理手段,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網絡管理
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絡的積極功能,鼓勵市民直接在網上報名,填寫文化志愿者申請資料,由后臺工作人員根據報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篩選; 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圍繞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訓以及考核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從而增強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與有效性; 在志愿服務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QQ 群、MSN、飛信等虛擬空間,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組織之間、文化志愿者之間、文化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能夠通暢地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志愿者隊伍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在倡導“自愿”、“無償”、“奉獻”等志愿精神,號召更多的人成為文化志愿者的同時,還要在如何組織協調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訓、志愿保障激勵措施等方面做出規范,如何實現文化志愿者服務的經常化儲備、常態化服務、品牌化培養和項目化配置,從而保障文化志愿活動的持續開展,應該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申圳.城市社區服務中的志愿者管理探析[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15.
[2]陳岑.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