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超
【摘 要】本文基于我國制造業面臨升級轉型的背景,分析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解讀舉辦計算機技能大賽的目的,對CAD計算機技能大賽推進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進行探析,以期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技能大賽 教學改革 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15-02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制造業面臨升級轉型,在“中國制造 2025”的政策下,我國工業產品設計緊跟世界步伐,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要讓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必須加快創新的步伐,培養高技能復合型創新人才,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這對職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提出了新高度。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 CAD)簡稱CAD,是利用計算機及其圖形設備幫助設計人員進行設計工作。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為將來在企業崗位上從事工藝的編程、擔任產品的設計和新產品的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舉辦工業產品 CAD 技能大賽的目的是將輔導技能競賽學習到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有效地運用于日常的教學改革中,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
(一)計算機軟硬件落后。目前,由于受到國家財政投入經費的制約,許多中職學校的實驗室條件不達標,計算機硬件配置比較低,跟不上當前主流計算機的硬件設施配置,導致許多新型的軟件無法安裝運行。而計算機軟件和硬件更新換代較快,如不能更新安裝就無法保障教學順利進行,從而導致學生學不到實用的技能。由于人員配備不足,許多計算機缺乏維護,出現故障的計算機和被損壞的計算機日漸增多,致使學生可用的計算機數量不斷減少,從而無法保證一人一機,最終導致學生無法正常有序地學習。
(二)教學內容陳舊落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生產技術也不斷更新,而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材和計算機教學內容,仍停留在多年前的基礎上,從而導致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產需求相脫節。教師對教材內容不做深層次挖掘,課堂實驗內容讓學生隨意去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缺乏實驗指導用書,沒有一套能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的、有利于學生就業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三)學生素質整體偏低。中職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來自農村、城鎮及城市的學習成績不好的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各方面素質比較低,文化水平也較低,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沒有學習目標,都是抱著在學校混文憑混日子的想法,在生活和學習上都形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學生素質明顯偏低。此外大部分中職學生從小是留守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缺失,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自控力較差,加上互聯網的普及,網吧的興起,許多學生沉迷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以為計算機課就是玩游戲、網購、聊天,對學習系統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有抵觸情緒,因此慢慢放棄了學習。
(四)師資力量薄弱。由于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對職業教育投入的經費不足,導致教師待遇降低,造成大量教師人才流失,教師的數量不斷減少,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嚴重缺乏。另外,投入經費不足,使教師無法參加培訓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進而造成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相脫節,使學生在學習上學不到有效的知識,導致教學質量和效果下降。
(五)教學方法落后。目前許多中職學校仍是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講授方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大,學不到實用的操作技能。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落后,缺乏創新和活力,不能與時俱進。應該結合企業生產的實際對授課內容進行改良,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以提升教學質量。
二、舉辦計算機技能大賽的目的
舉辦計算機技能大賽的目的是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改變職業教育落后的現狀,完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結構。以全區計算機輔助設計(工業產品 CAD)技術比賽為平臺,促進中等職業學校工業產品設計、計算機應用和機械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創新,促進實踐教學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升中職學校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一)技能大賽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通過參加技能大賽,了解技能大賽的內容、考核方式和技能要求,狠抓常規教學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評價。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校嚴格把關教學質量,根據企業行業發展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把企業行業技術標準融入課堂實踐教學之中,又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專業知識、實踐操作以及職業素養,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技能大賽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在技能大賽開始前,教師都要閱讀和比賽項目有關的書籍和資料,根據比賽的相關內容,擬定模擬題進行拓展訓練,從而擴大自我的見識與視野。通過參加和指導學生備戰比賽,教師對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更加了解。教師因此會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實現師生共同進步,使教師的實踐能力以及職業技能水平在大賽中得到逐步提高。
(三)技能大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團隊間分工協作,默契配合,努力完成比賽任務,進而培養了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精神,而這些都體現了職業素養的要求。可見,技能大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四)技能大賽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在備戰過程中培養了認真學習的精神。高強度的題海訓練,使學生形成了頑強的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通過訓練和比賽,學生無論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心理素質等都得到提高。參賽獲獎的學生,由于各方面的素質都比未參賽的學生強,在就業時更容易受到企業的歡迎,進而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五)技能大賽推動校企合作。舉辦技能大賽,獲得了企業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企業為了宣傳自身的企業文化、企業品牌、企業形象等,大力贊助技能比賽所需要的比賽設備以及資金,并希望在比賽中發現企業所需的高技術高素質的人才。企業參與技能大賽,一來提升了企業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二來拉近了學校與企業的距離,加強了校企合作的力度。
三、計算機技能大賽促進教學改革
為進一步深化全區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自治區每年都舉辦區級中職學校學生職業技能大賽,而“工業產品 CAD”技能大賽是賽項之一,通過競賽,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
(一)推進教學內容改革。根據技能大賽考核內容和技能考核標準,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把大賽考核內容和考核標準融入到常規教學中,以大賽考核內容為項目載體,在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強化實踐能力教學。以前沒有舉辦技能大賽,大部分中職學校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照本宣科地講授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學習沒有積極性,也缺乏熱情,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質量無法被保障。以項目為載體對參賽選手進行考核評分,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產學結合,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這些變化過程推動了教學內容改革。
(二)促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師在輔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積極利用網絡搜索與大賽有關的歷年試題和各種學習資源,總結大賽成敗的經驗,改善教學方法,將輔導技能競賽的教學方法運用于日常的教學改革中,強化技能教學,促進職業教育理念的更新。采用先進的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對學生提出任務,幫學生分析、設計任務,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而且還讓學生的獨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三)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教師在輔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要熟悉比賽的考核內容和技能要求。為保證比賽獲得好成績,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有關比賽的專業技能,大量地強化技能訓練,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教學業務水平。教師還要關注企業的新技術新動態,把新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大賽提升自身的創新素質,而學生的創新素質正是教師創新素質的傳遞,因此大賽也提高了教師的創新素質。通過技能競賽,教師的各方面素質得以提高,而且體現了教師較高的實訓能力。
(四)促進實訓基地建設。要想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學校必須給參賽選手提供較好的實訓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更新了實訓實驗設備。為了滿足技能比賽的要求,學校這幾年與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企業合作,購置了新式電腦,配置了多媒體電腦室、廣告工作室、網絡實驗室等,強化了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除此以外,學校還優化實訓環境,在機房安裝相關軟件進行企業仿真環境模擬,實現教學與企業生產崗位的無縫對接。
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體現了職業學校的教學成果和教學質量,強化了職業學校的實訓練習,使理實一體化教學得以實現,進一步促進了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此外,技能大賽提高了教師技能水平,加快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促進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技能大賽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潛能。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職業技能大賽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改革,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 姬.技能競賽推動工業產品設計課程建設的啟發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
[2]劉 滟.基于Inventor的工業產品設計技術技能競賽實訓方案初探[J].職教通訊,2012(3)
[3]廖晨君.以職業技能競賽為支點構建教學改革發展平臺[J].中國教育報,2009(7)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桂教職成[2015]22號);二級項目《中職計算機專業實訓課項目化實踐操作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封 超,女,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教育。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