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瓊梅
【摘 要】本文分析職校學生在頂崗實習工作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闡述相應的解決辦法,以期為減少職校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安全事故,保障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合法權益,建立職校學生實習安全管理機制等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校學生 頂崗實習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B-0066-02
頂崗實習是職業學校教學過程中特有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學生對工作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面對同事、領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檢測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實現在校學習期間與企業、與崗位零距離的接觸。通過頂崗實習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提升專業技能,提高工作能力,目前效果非常顯著。因此,“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成為了越來越多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普遍選擇和重要模式。但近年來,職校學生到企業實習的傷害事故不斷增多,加上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導致職校實習學生權益受到損害,也影響了校企合作。因此,如何提出解決辦法,以減少職校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安全事故,保障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合法權益,建立職校學生實習安全管理機制,是職校順利開展企業實習活動急需破解的課題。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職校學生在頂崗實習工作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職校學生在企業里頂崗實習的工作崗位是以“準員工”的身份進行生產實踐,學生絕大多數在生產一線工作,在工作中等同于企業員工,因而實習學生在工作安全方面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一)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對安全問題認識不到位,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一方面,學生剛從“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校園、職場之間,環境不同,任務有別,其權利、義務、規范都存在極大差異,學生一下子沒有完全轉換好角色,以為自己還是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應負的責任,也沒有意識到在工作中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存在僥幸的心理,以為不會有事的,為了圖省事或一時的利益、一時的自由而不遵守勞動紀律,工作時違反操作規程,這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學生工作經驗不足,對突發事件缺乏應急處理能力。所謂應急處理能力,就是當發生突發事故的時候,要當機立斷作出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學生剛從學校進入到企業,見識少,經驗不足,再加上年少無知,一旦碰到突發事件的發生,就會六神無主、神經短路,或怕老師和領導知道后挨批評而隱瞞不報,導致后果越來越嚴重。可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需要很多的經驗積累,當然也需要盡量地熟悉操作規程和應急處理方案,還有必須盡可能地熟悉現場流程,這樣才能減小忙中出錯的情況發生,拋開技術層面,冷靜、堅強的心理素質才是最終的依靠,而這些就要靠平時工作生活中慢慢培養和積累。
(三)學生不是企業的正式員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在工傷、醫療等方面的保險就難以得到保障。而在頂崗實習工作期間,遇到安全事故導致實習學生身心受傷是最常見的事,最嚴重的后果會直接導致學生傷殘、失蹤甚至死亡。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學校和企業也許會先墊付一些醫療費用,但后續經費保障問題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結果會導致出事的學生家長到學校鬧事,會造成家長與學校之間嚴重的矛盾,會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也不利于校企之間的合作。
(四)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把實習學生當成正式員工對待,講究工作效率、追求經濟利益,往往忽略了對實習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企業認為:學生來企業不是來受教育的,而是來參加工作的,你做得了你就做,做不了你就走人。因此,企業為了能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往往會注重生產過程的管理,比如:要求實習學生加班加點、干活動作快點等,甚至輪流上夜班;對于實習學生的情感問題、生活問題不怎么去理會。而實習學生在從學生到準員工的角色轉變中所帶來的焦慮和浮躁、緊張、不安等這些心理問題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工作,稍不留神,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沒有明確的法律來認定學生在頂崗實習工作期間受到侵害時的責任方。頂崗實習只不過是職業學校教學過程中特有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途徑,不是《勞動法》里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所以,對于學生在頂崗實習工作期間受到侵害時的責任認定,很難用《勞動法》或《工傷保險條例》來加以確認。頂崗實習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并由帶隊老師駐廠管理,企業沒有直接雇傭學生。從這一點來看,實習生和企業之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雇傭關系。因此,學生在頂崗實習時由于安全事故所受的傷害,很難用雇傭關系為理由來要求用人單位賠償,而只是按照一般民事侵權賠償處理,這與無過錯責任的工傷賠償相比,顯然不能充分保護職校實習學生的利益。
二、解決的辦法
針對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為了切實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使頂崗實習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一)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責任感與安全意識。一是要對學生做好實習前角色轉換的教育,要求學生在實習前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明確“職業人”的任務、權利、義務、規范。讓學生明白:行為不許出錯,是對“職業人”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和實操訓練時,養成不允許自己出錯的習慣,養成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作風。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要求學生既學會技術更學會做人。通過實習前角色轉換的教育,讓學生從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實習與就業的充分準備,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二是要對學生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學生敬業、工作要主動、負責任、執行力強,心態要到位,姿態要到位,行動也要到位,通過教育來提升實習學生的職業素養。三是駐廠帶隊老師要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反復強調和提醒學生要注意生產安全和人身安全,要做到遵紀守法,在工作中要按規程操作。通過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讓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重視頂崗實習中的安全問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四是學校要有處理突發性事件的預案,直接管理頂崗實習的駐廠老師,要及時了解學生情況,聯系用人單位,共同排查各種安全隱患,做好實習生的安全保護工作。
(二)企業要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讓學生明白并遵守一切安全操作規程。學生到達企業的第一天,企業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首先,通過培訓,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崗位要如何進行安全的操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并用活生生的案例、血淋淋的事實來強調違規操作的嚴重后果(如:某廠青年操作工王某,上班時間勞保穿戴不規范,未扣紐扣,在對盤式過濾機輔料情況檢查時違反操作規程,未到操作平臺上觀察,而圖省事到導軌的危險區域觀察,致使自己被翻盤滾輪輾壓身亡)。其次,提醒學生在工作中要遵守勞動紀律和相關法規,否則,輕則影響生產進度和效率,造成殘次品;重則傷害生命,導致重大損失;違規者會受到相應的懲處甚至法律的嚴厲制裁。用這些血淋淋的安全事故來告誡學生不能違規操作,要遵守一切安全操作規程。
(三)學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實習工作能安全、順利地完成。具體如下:
1.要成立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作為組長統籌安排,教務處、學生處作為成員來協作管理,招生就業處負責安排并直接管理。
2.根據相關文件的精神,要制訂出頂崗實習駐廠老師的職責、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細則等制度。
3.校方應與學生簽訂實習管理協議書,除了要求學生在上面簽名外,也要求家長簽。校方、學生、家長都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4.為保證學生的安全和權益,學校要與實習單位、合法有權威的中介單位簽訂相關的協議。
5.要成立一支優秀的駐廠帶隊教師隊伍。切實做好學生在頂崗實習時的思想教育、實習管理和服務工作。
(四)學校要加強與中介、企業、家長的聯系,及時共同處理學生的安全事故。當發生學生人身傷害情況時,首先應聯系醫療機構進行緊急救治,駐廠老師、駐廠的中介直接負責人和企業相關部門領導應在第一時間奔赴事故現場,做好協調和善后工作。帶隊老師應及時向學校、家長匯報,并將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以及處理的結果以書面的形式上報給學校。
(五)學校、駐廠帶隊老師、班主任要切實做好學生實習跟蹤管理工作
1.學校主管領導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業了解情況,加強校企溝通,了解并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駐廠老師沒辦法解決的難題。
2.駐廠老師隨時了解實習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基本情況,把握實習生的情感問題、生活問題和工作困難,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和開導工作。
3.班主任要經常跟實習學生保持聯系,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
(六)學校、學生都要增強頂崗實習的風險意識
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遇到安全事故導致身心受傷是最常見的事,最嚴重的后果會直接導致學生傷殘、失蹤甚至死亡。而頂崗實習只不過是職校教學過程中特有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途徑,不屬于《勞動法》保護范疇,難以得到工傷、醫療等保險的保障。因此,為了有效防范和妥善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時的責任風險,保護學生的權益,校方要保證每個實習生都要購買實習保險,否則不能安排其參加頂崗實習活動。
安全重于泰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我們在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習時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讓安全教育始終貫穿于學生頂崗實習的整個過程。為此,我們要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讓學生實習前有安全培訓,實習中有過程管理,發生安全事故后有風險保障的全流程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或杜絕頂崗實習中傷亡事故的發生,才能更好地保障頂崗實習安全有序地進行。
【參考文獻】
[1]張子勝.職校學生頂崗實習安全管理的思考[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15)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