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飛
【內容摘要】知識遷移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能力。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通過“學習”影響另外一種“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是正序的,有利于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這對學習的發展有積極意義。本文著重介紹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關鍵詞】化學 知識遷移 策略
知識遷移是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通過先前學習影響后繼學習而進行的一系列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知識遷移,幫助學生實現知識、態度、能力等均衡發展,這也是化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大有裨益。
在日常教學中,化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規律以及當前的教學內容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構建系統化學認知結構
化學認知結構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認知結構組織,這是學生在學習內化在頭腦中形成的觀念和組織,是重要的知識內部聯系和規律。奧蘇伯爾認為,良好的認知結構有利于發展人的知識遷移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化學教師幫助學生建構化學認知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筆者在研究傳統的高中化學教材時,發現其編寫規律注重知識的邏輯順序,以章為單元,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相反,在研究新教材時,筆者又發現新教材更加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更注重以學科知識為載體,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為主。教學目標的不同,這也就造成了新老教材在編寫思路上的差異。
在日常教學中,化學教師認當認真研讀教材,實現必修教材內容的邏輯整理以及必修與選修知識板塊的有機整合,形成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有效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重復認知,減輕了學生的認知負擔。
二、深度剖析,重在理解
理解知識是學習中的重要活動環節,這也是形成知識遷移能力的的關鍵步驟。學生不能理解當前知識,自然就不會形成今后的知識拓展延伸。換而言之,沒有理解就沒有知識遷移。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應用知識,為了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演變和獲取新知識,化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新的應用情境,給學生的知識遷移做嫁衣,讓學生在形成知識遷移的過程中,使剛學到的知識得到強化。
例如,以下面例題為例:
已知淺綠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著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 +2H+,滴入適當鹽酸,溶液顏色會怎樣變化( )。
A.綠色變深 B.綠色變淺
C.變黃綠色 D.不變
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存在片面認知以及理解,認為由于Fe(NO3)2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鹽酸,會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動。導致亞鐵離子濃度增大,所以導致綠色加深。這種相仿忽略了硝酸根離子在隨性條件下有強氧化性,所以當往硝酸亞鐵溶液中加入鹽酸時,亞鐵離子被氧化為鐵離子,因此溶液呈黃綠色,故答案選C。
三、科學歸納和總結
在教學或者學習中,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死記硬背相關知識內容很容易忘,只有利用一些認知規律和記憶線索才能記得更牢固。例如,在教學“元素周期表”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系統清晰同類元素的的性質,化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出一般性規律,讓學生沿著這些基本規律進行知識延伸記憶學習,理性認知,科學鞏固和延伸、最終達到知識的拓寬和深化,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理性分析和科學歸納總結才是學習遷移的真正本質及要素。又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出一道這道例題:超臨界水是常態水在溫度超過374℃、壓強超過2.21×107Pa下形成的氣、液密度相等的一種特殊狀態的物質。在密閉條件下,超臨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過氧化反應,在較短時間內以高于90%的效率將廢塑料斷裂成油狀液體,以下有關超臨界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A.常態水形成超臨界水的過程是化學變化
B.超臨界水向固體內部的細孔中滲透能力極強
C.利用超臨界水技術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D.超臨界水處理廢塑料的工藝對設備耐高壓、耐高溫和耐腐蝕的要求很高
分析:學生在分析這道題的時候,由于題目給學生設置了很多干擾信息,簡要的分析,既要的概括就可以輕松理解題意,可以提醒學生將信息簡化為“超臨界水是常態水……的一種特殊狀態的物質。”明確超臨界水不過是水的一種狀態,就如氣態水,固態冰一樣,其本質仍是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就不難選出A選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在日常教學中,化學教師應當認真研讀教材,精心選取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進行歸納和總結,實現自主知識遷移。例如,在教學某種物質的化學性質時,可以鍛煉學生總結同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在教學某一反應原理時,也可以鍛煉學生通過特征現象來推斷反應原理;通過解決某一類問題,鍛煉學生歸納總結解決該類問題的通用方法及過程;有效地歸納總結助力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發展。最終實現知識遷移能力發展,進一步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任琴會. 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案例設計與應用研究[D]. 貴州師范大學,2016.
[2] 劉南安. 合作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05.
(作者單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