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才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西方教育教學理論的逐漸滲透,合作學習已然成為當下的一種重要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改變著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一言堂”和學生“孤軍奮戰(zhàn)”的局面,不斷培養(yǎng)出具有思考、反思與團隊協(xié)作等能力的學生。
然而,在一些偏遠的城鎮(zhèn),合作學習的方式依然是“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在此,我針對我所在地區(qū)的高中語文教學情況提出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和運用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合作學習被西方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證明它能夠很好的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團隊協(xié)作與社會交往技能。早在1993年,美國就有79%的初中教師和62%的高中教師長期使用合作學習方法。我國在2001年的課程改革中,將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引進新課改?!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在“必修課課程目標”中強調(diào):“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互相切磋的習慣。”并在“實施建議”中進一步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出“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xié)作和分享”。因此,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上講,還是從學生能力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上講,合作學習都有著巨大的意義所在。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令學生處在被動局面,讓學生以主人翁的的姿態(tài)參與到學習中來,主動去探究知識、運用合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中嘗到了學習的快樂。這樣的學習無疑是高效的,這樣形成的能力無疑是扎實了,從學生的長遠來看,一定是讓他們終身受益的。
二、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
1.“思考、合作、共享”合作學習策略
“思考、合作、共享”的合作學習方式,指的是教師提出一個教學主題讓學生分別進行深入思考,并在小組中闡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一起分享和反思不同觀點的合作學習策略。
如,教學魯迅的《祝?!窌r,教師可扣住本課的教學重點“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運用“思考、合作、共享”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如下課堂教學組織:(1)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的合作小組;(2)教師給出學案,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有一系列學習任務,比如題為“造成祥林嫂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的學案中,可能設置如下問題:祥林嫂悲在哪里?她的悲劇是什么導致的?誰是這出悲劇的罪魁禍首?理由是什么?等等。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文本,完成學案。(3)合作小組成員就學案中涉及的學習任務完成結(jié)果展開交流討論。(4)合作小組整合本小組觀點,與全班“共享”觀點。(5)教師總結(jié)、補充,點評小組合作情況。
2.“已知、未知、建構(gòu)”合作學習策略
“已知、未知、建構(gòu)”的合作學習,即在已知的知識基礎上,打破學習平衡,向求知世界探究,尋找一種新的平衡,進而構(gòu)建新的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組織方式。其步驟如下:(1)教師為學生設計表格欄。其欄目包含“已知、未知、建構(gòu)”三個部分?!耙阎本褪菍W生已經(jīng)理解掌握到的知識,“未知”則是學生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知識,“建構(gòu)”則是指通過對已知知識的疏理和自己對未知的知識的探究,進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2)組織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完成表格,督促好每一位學生的學習。(3)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以達到自我修正的作用。(4)小組形結(jié)結(jié)論并將自己結(jié)論拿出來在全班進行交流,教師給予及時的指導、評價。
接下來,同樣以魯迅的《祝?!窞槔M行解說。首先,給足學生充分的自主閱讀的時間,而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讓學習談感受的同時,教師就能掌握學生“已知”這部分,并以板書的形式將其梳理出來。其次,問學生讀完后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或還想知道什么,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去掉沒有價值或價值不大的,當場解決難度系數(shù)小的。如果學生提出問題后,還有涉及課文重點的問題沒提到,教師亦可補充提出。而后將問題交于學生,讓其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力量,思考、討論和解決。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交于全班大討論,或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解決。
3.主題式的合作學習策略
主題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指定學生合作學習的范圍,圍繞一個明確而統(tǒng)一的學習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如,教學完魯迅的《祝福》后,就可以設計一個“魯迅作品專題研究”的主題,讓學生去進行主題式探究合作學習。
值得注意的是,進行主題式教學,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研究的范圍進行明確的圈定,這樣才能讓接下來的探究有目標性、有針對性。其次,教師一定要為學習的主題探究提供詳實的材料和規(guī)劃好探究的步驟。最后,教師要為學習的主題探究建立合作交流的平臺。因為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認識都帶著個體的局限性。教師為學生搭建的平臺可以是課堂討論、文化墻展示,也可以是網(wǎng)絡博客、論壇等交流平臺。
當然了,能夠運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教學的策略還有很多,每個語文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生情況、教學內(nèi)容和自身教學特長選擇最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策略,這樣教學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將合作學習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限度,讓語文教學走向更高效。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