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甦
高中階段,是強化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美術鑒賞眼光,讓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從而養成熱愛祖國的藝術,尊重不同藝術風格的素養的重要時期,但是,作為所謂的“副科”,美術往往不受重視并常常被擠占,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應該提高美術教育教學的效率,通過合理的方法去追求最大的教育教學效果。對比,筆者結合自己的高中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環境營造
很多教師發現,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課堂上會顯得越來越沉默,這是學生逐漸成熟的必然結果,因為高中生不會再像小學生那樣認為自己知道答案后就想著急于表現自己,而是習慣對問題作更深的思索后才發表自己的觀點。雖然說美術課因為沒有升學的壓力,往往是受學生歡迎的科目之一,但并不意味著高中生會在美術課上像小學生那樣積極發言。因此,在培養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時,教師要特別注意環境的營造,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利用多媒體,在鑒賞傳統山水畫時,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箏曲,就容易將學生帶入到鑒賞的境界中去。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設置,激發學生鑒賞的欲望。比如將韓干的《牧馬圖》和徐悲鴻的《奔馬圖》放在一起,設置問題: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么?然后讓學生討論,教師通過相機引導,讓學生鑒賞到不同的時代背景以及與此相對應的審美表現。
二、運用方法
一幅偉大的作品,往往是形式語言、文化內涵與情感態度的完美結合,因此,美術鑒賞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從形式、內涵、情感等方面全面的分析,否則,學生只能徒嘆作品精彩而說不出所以然,于他們鑒賞能力的培養也非常不利。常用的美術鑒賞方法有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和比較式鑒賞,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名作,作鑒賞方法的講解。當然,這幾種常用的鑒賞方法其實是互相滲透的,在平時鑒賞的時候,是可以融合起來使用的。比如筆者所在的城市,既有歐式的五星級酒店,又有民國風情的老建筑,筆者將兩者的照片放在一起,讓學生對羅馬立柱拱券和青磚白瓦進行對比鑒賞,理解不同風格的美,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使用了比較式的鑒賞,同時也對兩類建筑的形式進行了鑒賞,在感悟的同時,了解了兩種不同建筑背后的社會學因素,從而對我們這個城市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三、思想引領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對中學生的“審美情趣”一項,提出了不僅要有“發現、感知、鑒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而且還要“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這與人教版《美術鑒賞》教材中“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中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重要階段,務必要讓學生具有積極進取的審美觀。不過,升學壓力巨大,讓很多學校疲于應付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價值取向的培養;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傳播,讓不少高中生無法明辨是非;更有一些化了美的妝的丑陋的藝術,吸引并毒害青少年。因此,高中美術教學中,必須注重思想引領,加大對學生的積極審美取向培養的力度。比如鑒賞名作《蒙娜麗莎》,可以讓學生從內容形象、創作手段、藝術效果等各個方面去鑒賞,從構圖、比例、色彩、透視、背景燈各個方面,體會名作之美。筆者有次讓學生鑒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在展示畫作的時候,聽到有學生帶著蔑視的吃吃地笑。于是大家說明原因,原來,同學們覺得“父親”這個老農民的形象,讓人感覺有貶低的味道。筆者抓住這個意外,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同學們終于領悟到作品的深邃內涵,鑒賞到了作者對父輩的關注與愛,也引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恩與愧疚之情。
四、聯系生活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術鑒賞的素材,但如果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則可供鑒賞的東西、能夠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內容每天都在眼前也不會得到合理的利用。比如有學校新造的藝術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藝術館的構造、功能、色彩的多方面進行鑒賞。當然,高中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很強,對于一些建筑的鑒賞,不必完全說好話,可以讓學生進行批判性的鑒賞,這反而有助于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外作業,比如學習《古代園林》之后,讓學生點評當地的園林等景觀設計,明白造園藝術的匠心;比如學習《現代山水畫》之后,可以結合學生的春游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寫作與繪畫相結合的方式,鑒賞自然的美景。總之,面向生活的鑒賞能力培養,有助于學生將來擁有一個審美人生。
五、鼓勵創作
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只是聽教師的講解,被動地接受,學生所能夠記住的很少,遺忘得也快;相反,如果能夠付諸于動手操作,則記憶理解的效果會很好。因此,美術鑒賞不是僅僅落實在觀賞、思考上面,同樣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比如前文所述的讓學生評價學校藝術館,可以布置這樣的任務:你覺得我們學校的藝術館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請為此設計草圖,并從藝術鑒賞的角度說明改進的理由。這必然會激發高中生創作的熱情。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學生既對于融科技與藝術一體的現代建筑的鑒賞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樣也會激發起他們的批評意識和創造激情。同樣,在教學民間美術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本地的一些手工藝進行制作,比如筆者讓學生集合本地風箏、藍印花布的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鑒賞富有本地特色和鄉土氣息的藝術之美。
總之,高中生處于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加大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讓他們最終成長為一個有良好素養的人。作為高中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站在培養人的高度去認識這個問題,才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