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瑾
【內容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時期,注重學生的德、體、智、勞、美的全面發展。美術課是培養學生接受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在中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美術通過采用創新型的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個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和文化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促進智力發展。
【關鍵詞】美術 教學 審美觀 培養
在創作美術作品的時候,許多學生在繪畫過程不能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繪畫的作品缺乏新意、脫離生活、技法陳舊、沒有創造性。在美術教學中需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生活、走進生活、創設情景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創作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個性。采用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歷史相聯系,創建多維互動的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在活動中兼顧玩和學習。教師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良好審美,陶冶藝術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美術課的主要目的是帶領學生了解藝術的精髓,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有的學生因為缺乏對藝術的基本認識,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念,經常會發生“以丑為美,以美為丑的”現象。例如:在進行人體素描作品的觀賞的時候,由于缺乏對藝術的基本認識,經常會將其與淫穢圖像混淆,對作品缺乏鑒賞能力。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頂峰階段,這段時期他們求知欲強,可塑性大,通過學習、培養、訓練,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可以不斷積累和升華對美的體驗。
不同學生對藝術的掌握程度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有快有慢。美術教學課程要根據學生實際的具體情況進行安排,教學內容要難以得當。教師切不可照本宣書,要在書本知識中插入自己的創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一方面不脫離書本教材,保留優秀部分,一方面根據時代的變化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更新書中的原有內容,做到真正貼近學生心靈。書中的內容有的枯燥無味,有的生動有趣,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挑選和側重。有的抽象難懂的內容學生往往感到乏味無趣,這一部分內容可以淺淺地一帶而過,甚至是跳過;而內涵豐富又有趣的內容往往是學生最感興趣和向往的,可以將其進行擴充,展開教學。這樣不僅保持了課堂的活躍,還可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不僅教學內容要精彩紛呈,學生提交的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硬性規定統一的作業形式,不僅讓學生的興趣遞減,還會束縛學生的創作思維。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教師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進行家教學,例如:電影、廣告、參觀、音樂甚至游戲,圍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激發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對不同藝術作品進行鑒賞的過程,學生可以體會到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作形式,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和藝術思維。通過對所接觸事物的了解,創造出獨特、個性的藝術作品。以廣告為例:廣告,雖然是為了銷售商品而生,但是一則優秀的廣告其實就是一項優秀的藝術品。廣告是創作者通過藝術形式將自己產品的理念展示在大眾眼前,讓大家更了解它,接受它。將廣告選為教學教材,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藝術的息息相關;優秀的廣告有趣并且具有強烈的觀賞價值,有的更是有豐富的內涵,通過對廣告的觀賞,引發學生對藝術更深層次的思考。藝術并不是離我們遠不可及的,而是存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并且構思:如果自己要為某一產品設計廣告,要如何設計。
一直以來,美術的教學都被局限于教學課室。藝術并不是生硬的知識理論,而是人對美的一種體驗以及表達,藝術的美麗無論教師在課堂如何說教,都不及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得更有說服力。美術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室,大自然奧妙無窮,它的鬼斧神工讓我們驚嘆,它是一名最優秀的藝術家,它的作品遍布大地。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對于激發學生興趣,打破局限思維有很大幫助。在對大自然的欣賞過程,學生不僅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還可讓學生到身心愉悅,對于體驗藝術的精髓,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很大幫助。安排好一切事宜后,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到某一風景處,通過對美景視覺、聽覺、嗅覺的全方位體驗,充分地感受當地的藝術氣息,提高自己的審美。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進行藝術感知的交流。觀賞結束回到課堂,學生可以以各種藝術形式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體驗表現出來,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藝術不僅要學會體會,還要學會自己創造。陶瓷是中國藝術的瑰寶,其獨特的魅力值得我們回味。在欣賞完這些珍貴的藝術品后,學生一定躍躍欲試,想象如果是通過自己雙手,會創造出怎樣的藝術瑰寶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橡皮泥或者陶瓷泥自行創造簡單的藝術作品,體會創造的樂趣,讓自己也當一回藝術家。
結束語
美術課是初中的一門基礎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個人素養方面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不可拘泥于書本和教學形式,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躍的學習氣氛中進行藝術的體會和創造。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藝術創造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是教學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 凌國榮. 初中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策略探究[D]. 合肥師范學院,2014.
[2] 陸青. 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 中國校外教育,2014(13).
[3] 陸春.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 美術教育研究(5).
(作者單位:江西省大余縣南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