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促進腦卒中吞咽障礙的康復效果。方法 將86例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按住院時間先后順序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吞咽功能訓練、營造良好就餐環境、改變吞咽姿勢、合理飲食搭配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吞咽康復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吞咽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及營養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可比性(P<0.05),而吞咽障礙相關并發癥實驗組明顯較對照組減少,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 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效果,保證了患者營養支持,并減少了吞咽相關并發癥,從而讓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
關鍵詞:腦卒中;護理;吞咽障礙;康復
吞咽是軀體最復雜的反射之一,各種原因致食物不能經口腔到達胃的過程稱為吞咽障礙。吞咽障礙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功能障礙,有增加患者發生肺炎、營養不良的概率,是導致患者死亡和影響功能恢復的最重要原因[1]。我們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86例,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42~79歲,平均(66.21±11.46)歲;住院均≥3 w;按病種分:腦出血27例,腦梗死59例。本組患者診斷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為腦卒中,或經上級醫院治療病情穩定后轉入我院。入院時吞咽障礙按飲水實驗法[2]分為3級12例、4級35例、5級39例。入選患者病情穩定,無明顯認知障礙,能理解指令,但均有吞咽障礙的臨床表現;排除精神異常、吞咽通道結構異常及有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按住院時間順序隨機將86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及實驗組各4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病情、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根據病情給予神經營養、改善腦循環及對癥等治療,同時給予腦卒中常規康復訓練及護理。
1.2.2實驗組 在對照組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導: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讓他們知曉吞咽障礙的危害,解除患者及家屬不良心理負擔,以積極配合吞咽障礙康復訓練。②吞咽訓練:用湯匙下壓舌部將少許湯劑送入口中、用感覺較強的食物進行咀嚼、用軟食刺激軟腭做吞咽動作等進行吞咽感覺促進訓練;對口腔段吞咽障礙患者行頸、頰、咽部按摩及活動,囑患者張口、閉唇、撅嘴、鼓腮、咽鄂閉合及舌向各個方向主動運動,同時按摩牙齦、軟腭,以強化肌群力量及協調性,來促進吞咽器官功能的恢復。咽段吞咽障礙患者采用空氣或唾液咽下訓練、呼吸訓練、咳嗽訓練。③營造良好進餐環境:保持病室清潔、舒適、安靜,減少噪音,餐前協助患者大小便,做好患者面部、口腔、手等處的個人衛生。吞咽訓練一般3~4 次/d,20~30 min/次。④飲食準備:根據患者實際吞咽情況選擇外觀能刺激食欲,濕度適宜,營養搭配合理易吞咽的食物。一般從流質、半流質、軟食,逐漸過渡到普食,少食多餐,注意補充湯汁及水份。⑤進食方法:讓患者精神集中,能坐的患者取端坐位,不能坐的取半臥位,病情不允許的床頭搖高30°~60°,偏癱側肩部墊以小軟枕。喂食者在患者健側,用湯勺將食物置于患者口腔,讓患者緩慢安全吞咽后,再進行重復喂食。采取體位補償如調整頭部或身體姿勢,以確保患者安全進食,患者口、咽部同時功能障礙時,應頭部前屈、軀體30°仰臥位,可避免食物從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團向舌根,并可減少鼻腔返流和誤咽的危險;患者取坐位,軀干前傾20°,頸部稍向前屈曲,可誘發吞咽反射,使食物易入食道,防止誤吸;如身體向健側傾45°,有利于健側咽部擴大,食物容易進入;如頸部向患側轉90°,不僅咽部擴大,且還減少食物殘留。⑥特殊吞咽干預:患者進食如有嗆咳就立即停止進食,囑患者深呼吸,待平靜后繼續在喂少許溫開水。不同形態食物交互吞咽,有利減少咽部殘留物。
1.3評價指標 ①在患者入院20 d采用飲水實驗法評價患者吞咽功能及療效:患者吞咽功能1級≤5 s為正常,1級>5 s或2級為可疑,3~5級為異常。如患者吞咽困難消失,飲水實驗1級為痊愈,吞咽功能提高2級為顯效,提高1級為有效,如吞咽困難無改變或改變不大為無效。②統計兩組患者營養狀況及吞咽障礙所致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吞咽障礙改善情況 實驗組患者吞咽障礙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營養情況 實驗組患者的營養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患者發生嗆咳12例,肺部感染6例,對照組發生嗆咳25例,肺部感染13例,兩組并發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48,P<0.01)。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發生吞咽障礙為22%~65%,如不及時干預可引起患者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甚至喪失最佳吞咽障礙治療時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吞咽功能干預,可以促進患者口、咽、頸部肌肉的靈活性及協調性,并可放射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神經網絡重組及加速側枝循環的建立,讓皮質感覺區擴大,防止吞咽肌群發生廢用性萎縮[3]。從我們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吞咽障礙改善及營養狀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而實驗組吞咽障礙并發癥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可比性(P<0.01)。護理干預通過心理疏導、反復刺激吞咽肌群進行吞咽訓練、營造良好就餐環境、改變吞咽體位、合理飲食搭配等方法讓吞咽障礙明顯得到改善,不僅讓患者得到充足營養,提高了呼吸系統的反應性,讓分泌物有效排除,減少了誤吸的發生,并讓口咽清潔度提高,因此肺部感染發生率也明顯得到控制[4-5]。
腦卒中吞咽障礙康復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由于醫療資源有限,綜合醫院不能完全滿足或達到患者功能的全面康復,因此我們下級醫院應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康復措施,充分利用家庭社會支持系統,進行吞咽康復訓練,訓練時要有安全保護措施,訓練時間及量應循序漸進,以患者不疲倦為宜,避免操之過急。不良飲食習慣是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出院前要為患者制定出下一步健康行為計劃,完善院外服務,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卒中復發率,這樣不僅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同時也相應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柏出血,姚秋近,祝曉娟,等.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及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299-301.
[2]高娟碧,梁衛群,胡榮亮,等.吞咽功能障礙評估工具在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病雜志,2013,16(5):86-88.
[3]Fashner J,Gitu A C.Common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dysphagia[J]. Fp Essentials,2013,413(413):11.
[4]姜敏.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46-47.
[5]周金英,高媛,楊嬌,等.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科學,2012,02(2):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