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問題,它是以生活教育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改變的有效途徑和必然趨勢。然而,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路徑才是關鍵。總的來說,共有兩條基本思路:一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主體、目標、內容和方法生活化;二是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質量,引導其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和全面關注人的生活。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讓思想政治教育圍繞生活,結合生活,通過生活來進行,最終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從根本上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脫離生活而帶來的不足。生活、社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課堂,陶行知說過:"教育這個社會現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該為社會生活服務,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凡是社會生活的中心問題也就是教育的中心問題"。[1]。他還強調說:"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學校就是死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就是死書本"[2]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回歸,以生活為載體,教育與學習應該從受教育者的實際生活出發,關注人的現實需要,以自我教育為根本出發點,讓人們在生活體驗中理解社會的道德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具體實現路徑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為目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雙向交往互動的教育實現活動過程"。[3] 第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置于生活。
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完成人格的自我建構,避免脫離生活的"灌輸"教育,將人置于實際生存的生活之中,去體驗、反省、批判、創造,提高人的主體地位。
第三,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貼近生活。傳統的教育目標遠離生活,理想性有余,基礎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要放棄不切實際的過于理想化的目標,從實際中存在的那種定位于"高""大""空"的抽象的理想主義目標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第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即教育",生活決定教育,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但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實際,而且要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由生活決定,要取材于生活,立足于人的現實生活。 第五,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融入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每一種方法只有與生活實際結合,才能增強有效性。例如,使用"說理教育法"時,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生活案例去說理,要深入淺出地進行教育;使用"實際鍛煉法"時,要多組織受教育者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會考察,使他們通過切實的生活體驗來自我教育。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理論灌輸,這種靜態教育的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具有滯后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強調教育方法必須緊密結合社會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受教育者的生活實際,讓受教育者在一種動態的生活環境中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 第六,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注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人的生活世界,讓人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享受人的尊嚴和幸福等權利。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尤其是人們精神境界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要注重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首先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融入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體驗和感悟生活的意義所在;其次,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種"合乎人性發展的環境"。[4]
第七,培養科學的生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對人的生活世界的強行干預,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的基礎上引導受教育者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最終通過促進其自由全面的發展,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引導受教育者的生活實踐,驗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并在傳承科學的價值體系、正確的社會觀念和倫理觀念等精神特質時,引導受教育者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和正確的生活態度,從而選擇科學而積極的生活方式。 第八,全面關注人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關注受教育者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還要關注他們的尊嚴、人格與能力的發展。人是一個生活的統一整體,人自身包含很多方面,并且相互制約,任何一個方面的存在和發展都以其他方面的存在和發展作為條件,任何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又為其他方面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關懷人成長的教育,要把人視為完整的人,關心生活的各個方面。"唯有此,思想政治教育才不會把人當做工具來培養,而是作為目的來培養"。[5]
總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同時要適時地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路徑,做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參考文獻:
[1]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郭元祥.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論綱[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張國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徑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5]佟英.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及實踐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2010,(1).
作者簡介:
李海榮,男,36歲,陜西蒲城人,中十冶集團有限公司員工,政工師。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