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一定要有必要的互動、交流、探究,發動學生集思廣益,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班,讓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得到了根本的轉變,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體現,學生合作意識、探索精神、主動思維、創新理念得到了真正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小班
小學數學課堂所謂的小班教學絕不僅僅是指規模小,其核心理念是個性化教育,其教學策略以自主、合作和差別化、個別化為主,評價策略體現發展性、過程性和主體性。
實施小班化教學,能很好地把教學形式從批量生產式的大班教學向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個別化教學轉化,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小班化教學是教育的發展趨勢。小班化教學創建了多樣的自主學習環境,傳統的大班數學教學模式永遠也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
當然,從教學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看,不管是大班還是小班,都必須符合教育規律,小班教學也不能獨立于教學目標及教學理念,小班的優勢是更易實現教學理念,更方便教師和教學實踐,使學生更好地享受教育資源,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小班化的教學需求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個性發展。“小班教育”強調讓每個學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強調因材施教,是當代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小學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或舉措。
新的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育的重點是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和自我發現。小班課堂環境的重組和優化大大推進了理論的實踐深入,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條件。舊的大班教學,不利于學生個性特點的充分發揮,學生受到諸多的限制、支配、束縛、控制。因此,只有改善課堂環境才能真正把學生從被動的課堂活動中解放出來,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小學數學小班教學就是為此應運而生的課堂建構形式。
小學數學教學的小班化是以提高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為目標指向的,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充分照顧其個性特長為目的,通過對教育內容、方法、形式、過程、策略及方式的改革和適應,形成更多的教與學的互動、更好的資源優化和利用。
“大班”教育講求的是教育的標準化,這種模式有利于集體主義教育和促進學生共同提高,是大量快速培養人才的途徑。但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與個性發展。“大班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時期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現代化逐步推向深入,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大班化”教育模式不再適應現代化人才培養的需要。
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人民群眾對子女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小班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的教育資源,適應新社會條件下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和追求。
由于學生班額的減少,給數學教師提供了更多教育和輔導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和個性發展,適應了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小班化數學教學是實踐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才的有益方式。
二、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小學數學的小班化教學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促進劑。小班化教學為教師和學生交互作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于小班人數少,師生活動的空間更大,每個學生得到老師的關注和針對性的輔導的機會增多了,學生參與活動,發表自己見解的時間充裕了,學生的個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般情況下,教師可采用多種模式開展小班化教學。如,合作探索,獨立思考;學生交流,統一成果;全班交流,相互補充;開展討論,加深理解;總結回顧,構建認知等等。每個模式中,教師要積極地做學生的合作者,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才給他們以點撥和引導。
小學數學的小班化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催化劑。小班化教育給師生提供了更為優裕的條件,有利于教學過程的組織與開展。學生有更多的動手實際操作的機會,有更多的體驗知識的過程。小班化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多媒體教學工具互動,引導學生觀察、操作教學媒體,在觀察中學,在玩中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學習,給學生以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更多的實踐機會。
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小班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集體。小班的再分組教學,給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從多樣性、隨機性原則出發,從空間和心理上都縮短了師生的距離。
小學數學的小班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機會。小班教學增強了學生參與意識,建立了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數學課堂小班化教學中,教師可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對學生給予信任和贊賞。小班教學的評價,更能引起雙方信息共振,實現師生互動的最佳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形式為全面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小學數學教學小班化模式是一個值得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它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