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楠
摘 要:我國始終堅持將素質教育理念貫徹到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而美術教育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形成方面有其獨有的作用。社會各界人士不僅認可,而且對美術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但是,在某些地區,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手工課被繪畫課所取代。一些設備設施齊全的學校,手工課過于花哨,只是在理論上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沒有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使其過于形式化;有部分教師考慮到材料、實踐以及工具和情感因素等,但是在課堂上卻讓學生沒有目的地折疊或揉捏,減少甚至忽視了美術知識的講解和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使學生難以真正學會制作方式。從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和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立體造型具有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立體造型;小學美術教學;手工制作;展現;應用
一、鼓勵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比知識更重要的就是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是無窮無盡的。教師想要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啟發和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例如,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圖形,如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梯形等,你能想到生活中哪些事物是由這些圖形構成的?教師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間讓小學生去大膽地猜測和想象,答案各種各樣,有的甚至大大出乎教師的意料。這一方式不僅讓小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而且還帶領小學生一起在現實與想象的海洋中遨游,從而加深小學生對各種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學《機器人》時,當看到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高科技以及外星機器人視頻后,小學生就會爭先恐后地講述自己看到和認識的機器人,如它們的功能、形狀、外貌等,有的小學生甚至對機器人的每一個部件的功能和作用都非常了解。還有一些小學生說“自己期待的機器人能夠洗衣、做飯、整理房間”“還能幫忙寫作業”“我想要一個像奧特曼一樣會變身的機器人”“我想要一個懂醫術的機器人,他們可以幫助許許多多的人解決病痛”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培養和發揮。
二、單元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
單元教學法是在1931年被莫李遜所提出的,被人們稱之為“莫李遜單元教學法”。其主要是以某一單元的內容作為整體來進行開發,并以此來規劃教學形式。教師將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和重點講述,并布置內容合適和數量適當的課后練習,但是要把握好這一單元中課與課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得學生能夠更容易、更全面且更系統地學習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將原有的美術課程通過分析、整合等方式按照單元的形式進行重新編排,使課程得到優化,內容變得更加全面且連貫,課程設置更具有延續性。下面筆者主要以材料為主體進行簡單的論述。首先,可以將美術教材中的內容分為繪畫、賞析和手工立體造型三個單元。其次,將手工立體造型按照材料的性質可以分為紙造型、泥塑造型和情景表演三個單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在準備材料時會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小學生的記憶特征,逐步增加工具的數量和提高材料的難度。
三、充分利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按照現代教育的評價理念,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評價是同等重要的,而且不是所有的學習都適合采取標準化的方式來進行客觀評價的,特別是美術這門課程,其本身就具有多元價值取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自己講述材料的選取、構思的設計以及方法的制作和創意等,這些實質上就是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口語評價和展示。而且學生的“自我推銷”,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態度的了解和掌握。
中、高年級在高效完成復雜且制作量較大的美術作品時,要充分考慮到材料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采用推優評價,即每一小組通過討論推選出代表參與評價。這種方式不僅讓評價更加全面和多元化,使得所有參與的學生都能夠獲益,而且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因此,不僅要重視教師的評價,自我評價也要同樣重視,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且多元化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展“立體造型”教學具有一定的優勢。“立體造型”是當前一種實踐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的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也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
參考文獻:
[1]徐文英.小學低段美術手工課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
[2]張正化.教師如何挖掘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廢舊材料利用的優勢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