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幼兒時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教師的工作重點,也是幼兒教師必須長期開展的工作。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抓實、抓細,于細微處見成效。
關鍵詞:幼兒;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良好習慣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期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幼兒形成的各種良好的習慣不僅奠定了幼兒未來健康成長的基礎,還有益于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所以,幼兒日常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我認為應該從我們日常學習、生活的點滴抓起。
一、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培養習慣
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孩子們每天都要做許多事,如洗臉、刷牙、吃飯、上幼兒園等,這些繁雜而瑣碎的事每天都要重復著去做,雖然同樣是做,每個幼兒卻各不相同,這就是習慣問題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耐心去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了。許多幼兒剛入園時,看見老師和小朋友不主動打招呼,于是,當早上他們入園,我就主動迎上去跟他們問好,下午離園的時候,我先跟他們說再見,并告訴他們,早上看見老師要問“老師,早上好”,下午回家時要跟老師說“老師,再見”或“老師,明天見”,還要跟小朋友打招呼。每天堅持和他們互相問好、說再見,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漸漸習慣了。有一個叫田××的小男孩,現在每天早晨進教室,他總是先到老師跟前問好,才去脫掉外衣并整理好。
剛上幼兒園時,我們孩子的衛生習慣的確是個大問題,不會洗手,亂扔垃圾,于是,我利用每兩周一次的衛生檢查時間,告訴他們回家要洗澡、剪指甲。平時也不時地提醒他們要勤換衣服、勤洗頭。在園里,督促他們飯前便后要洗手,教他們正確的洗手方法,還隨時讓他們撿起扔在地上的臟物等等。因為孩子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需要我們細致而耐心地去指導、去督促,時間久了,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也就慢慢成形了。
二、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培養習慣
游戲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出發點”,同時也是“生長點”。平時,我們要精心設計好游戲活動,做到寓教于樂、寓情于理、潤物無聲。
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因為環境的因素,孩子們比較自私,針對這一現狀,我設計了“老鷹捉小雞”和“拔河”游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取得勝利。
我班有一個女孩子,有拿別的小朋友東西的小毛病,于是,我設計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戲,讓她在游戲中扮演警察。游戲過后,她不好意思地走到我跟前和我說:“老師,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小偷,警察會抓我的,我不要當小偷,我要當警察。”我摸著她的頭,笑著說:“你是個好孩子,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一定是個好警察。”在游戲中幼兒通過耳濡目染,充分認識了自我,樹立了正確的行為意識。
孩子年齡小,在游戲活動中,我們不斷把正確的行為習慣灌輸給孩子,孩子在長期的教育引導下,良好習慣就會逐漸形成。在表演角色游戲的,我讓不同性格的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內向的孩子扮演主持人,懶惰的孩子扮演雷鋒,調皮的孩子扮演軍人。孩子們為真實地扮演角色、履行角色職責而認真體會、再現、模仿、練習,從而在游戲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在幼兒課堂中培養習慣
幼兒的特點就是年齡小、自制力差、特別好動。所以每一節課,我們都要不厭其煩地要求幼兒上課時手要放好,身體要坐端正,聽講要認真,不做小動作;回答問題要舉手,不能隨意亂喊,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做完手工和畫完畫,要將手工材料和學具整理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
由于幼兒自身的特點和現在社會、家庭的影響,他們大多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在幼兒園好多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做,也不會做。作為老師,我們就要利用有利時機培養他們動手的習慣和能力。在手工課上,我不僅教給孩子做手工的技巧,讓每個孩子在觀察、傾聽、思考后做出自己的作品,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認真傾聽和思考的習慣,還要在整個過程中,提醒孩子們隨時收拾整理好自己的材料,以免桌子混亂或材料丟失。授課結束時,要求孩子們將作品放到自己的籃子里,并將遺留的垃圾扔到垃圾桶。起初,孩子們做這些事都有些不情愿,動作也有些緩慢,但慢慢的,他們都知道這是必須要做的,也就不再那么不情愿了。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貫穿于我們對幼兒教育的每一個細小環節。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不放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定可以使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成長為一棵棵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田麗娜.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J].少兒科學周刊,2014.
[2]李治英.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J].幼兒教育,1990.
作者簡介:李彩霞(1971—),女,漢族,甘肅省武威市人,大學本科,現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實驗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