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花 熊孝慧
摘 要:“健康中國”戰略使得我國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1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健康產業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1]。基于江西健康產業發展現狀的研究,探究發展中存在的三個重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促進醫藥、健康、食品、旅游融合發展,實現資源有效整合;運用“互聯網+”發展移動醫療,實現健康產業鏈的升級;強化產業集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產業集聚效應;健全統計數據,規范行業標準,推動健康產業有序發展;宣傳現代健康理念,推動健康小鎮的建設等五點政策建議。
關鍵詞:江西;健康產業;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029-02
在“健康中國”戰略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大背景下,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10萬億元市場規模,可以說,整個大健康產業已經處于產業升級的入口[1]。2016年2月,江西省政府發布《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發揮中醫藥作用,著力推進健康江西建設,包括實施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工程,實施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工程,培育健康養老服務業等[2]。因此,本文基于江西省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對如何構建健康江西進行了研究與思考。
一、江西健康產業的發展現狀
健康產業是經濟系統中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緩和性醫療商品和服務的部門的總稱,通常包括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服務、保健品、健康保健服務等領域[3]。由于江西省健康產業起步較晚且主要涉及醫療產業,而且其他健康產業規模較小沒有相關數據。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的是醫療產業。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需求大。2015年全省各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數有1億多人,比2014年增長了4個百分點,盡管增長速度放緩,但基數仍然較大。其中,2014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診療人次同比增長0.54%,到2015年同比增長3.42%,增速增長了533%,2014年健康檢查人次同比增長3.73%,2015年健康檢查人次同比增長18.55%,增速增長397%。可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醫療服務需求量問題較為突出。
2.醫藥產業發展日益突出。江西省醫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在中部六省中一直穩居第二,2014年更是突破1 000億元大關,到2015年高達1 135億元,并以11.25%的增長率成為全省千億產業中增長較快的產業。其中,中藥制造業發展最為突出,其次是醫療設備制造業和化學藥品制造業。
3.科研人才支撐逐步加強。2015年江西省的衛生技術人員將近30萬人,其中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分別以10%和8%增長速度領先于其他衛生技術人員。而平均每千人存在衛生技術人員數量也從2000年的2.97人增長到目前的4.62人。此外,江西省的創新天然藥物與中藥注射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藥物與高效節能降耗制藥設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已成為科技部2015年公布的第三批批準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4]。
二、存在的問題
1.資源整合不到位,產業鏈條未延伸。健康產業涉及醫藥制造、健康旅游、保健營養品、醫療服務、養生養老等多個領域,產業鏈條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而江西現有涉及健康產業的資源比較分散,行業間聯系少,未能形成產業化、集團化、規模化的態勢。
2.產業布局較分散,產品結構不合理。江西省的健康產業布局與浙江、廣州等兄弟省份相比較,較為分散,產業集聚程度不高,集聚區的規劃和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相關企業規模較小,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缺乏中高端產品。
3.統計數據不健全,行業標準不完善。由于健康產業屬于新興產業,使得江西省許多行業如保健產品、醫療器械、健康保險等數據至今仍然是空白。同時,行業標準和服務規范尚未建立和完善,使得健康產業的產品與服務十分混亂,亟待政府規范行業標準,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統計體系。
三、政策建議
1.促進醫藥、健康、食品、旅游融合發展,實現資源有效整合。依托我省中醫藥優勢,構建集中醫醫療、養生康復、藥膳、健康旅游、中醫藥美容、護理安老為一體的中醫藥養生康復體系,帶動健康產業發展。按照“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科技支撐、突出特色”的原則,大力發展保健酒、養生茶,促進特色保健品和綠色食品系列化、專業化和品牌化。促進健康與旅游融合,充分利用溫泉、中藥、森林等特色資源和生態優勢,積極發展避暑休閑養生養老、溫泉養生養老、田園觀光養生養老和生態養生養老等新業態,把江西省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2.運用“互聯網+”發展移動醫療,實現健康產業鏈的升級。“互聯網+”為江西省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助力。應以“信息技術、網絡終端”為手段,以“供給側轉向需求側”為方式,以“提供產品轉向創造價值”為目的,鼓勵在線尋醫問診和遠程醫療模式,使患者在線完成掛號、檢查、繳費、取藥等流程,減輕我省醫療服務壓力,尤其是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醫療服務需求量較大的問題,可以通過網上問診來解決這部分的需求壓力。同時,通過互聯網收集健康信息和數據,分析健康市場需求,開發健康產品和服務,積極開展網商打造健康全產業鏈。
3.強化產業集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產業集聚效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機構或園區建設臨床研究、中試、委托加工、檢驗檢測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支持和鼓勵健康產業園區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并對此類服務平臺和機構在租金和運營方面給予適當補貼支持。同時,充分發揮高校、研究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項目,加強校企合作機會,尋找新的合作模式,從而提高產業集群的研發制造能力。鼓勵健康產業企業、機構參與國內外合作和交流,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或機構在本省組織開展健康產業論壇、展會等行業交流、貿易等活動,營造江西省健康產業集聚氛圍,對于具有行業較大影響力并達到較好效果的,經政府認可,并給予適當經費支持。
4.健全統計數據,規范行業標準,推動健康產業有序發展。江西省統計部門要根據統計實際,制定相應統計制度,加強對健康服務業行業分類標準研究,加快完善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強化組織領導,各鎮區、各相關部門要明確專人負責,每年對全市健康產業進行統計分析,指導我省健康產業發展。此外,應當建立統一的、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完善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醫藥企業溝通機制,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形成全社會共治的監管格局,以保證健康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安全,最終實現健康產業有序發展[5]。
5.宣傳現代健康理念,推動健康小鎮的建設。充分利用媒體廣泛開展健康欄目,打造宣傳陣地,改變大眾認為“沒病”就是健康這一思維定式,引導居民培養健康的生活理念,使其形成“治未病”這一思維模式。同時,以建設“特色小鎮”為契機,因勢利導推動健康小鎮建設,積極開展年度的健康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打造健康小鎮品牌。嚴格規范藥品、保健食品用品、醫療機構等健康產品方面廣告和宣傳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為健康小鎮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健康消費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玉.“大健康”產業將成經濟發展新引擎[N].經濟參考報,2016-04-19.
[2] 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N].江西日報,2016-02-24.
[3] 李江,劉文蕾,梁鈺.中國大健康產業全要素生產率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S2):62-64.
[4] 科技部.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擬新建立項名單公示[Z].2015.
[5] 張杰.淺議我國健康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6,(5):31-33.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