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新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五下第66至67頁。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經歷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它與商不變規律之間的聯系。
2. 會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 通過猜想、驗證,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發現、歸納和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引發猜想
1. 師:學習數學,離不開數。說一說,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數?
學生舉例:自然數、小數、分數。
2. 師:在自然數范圍內,有沒有兩個不同的自然數相等呢?
師:能不能找到一個不同的數和3相等?
指出:整數范圍內,沒有兩個不同的自然數相等。
師:在小數范圍內,有沒有兩個不同的小數,它們大小相等呢?
學生舉例,說明理由。
指出:根據小數的性質,一個小數可以有無數個不同的小數大小和它相等。
3. 師:想一想,有沒有兩個不同的分數相等呢?
學生提出猜想。
設計意圖:小學階段學生認識的數主要有整數、分數、小數和百分數。上述環節,教師通過找相同大小的數的活動,引導學生從整數、小數領域中尋找大小相等的數,從而引發學生對分數中是否有大小相等的分數的猜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其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驗證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