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蓮英
語文,自古以來不外乎聽說讀寫。這看起來十分簡單似乎誰都會的事,其實不容易。我們有時會迷茫:語文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我們一心想教好語文,到底該怎么做?筆者覺得,關鍵就是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善聽會說,能讀會寫,其中最重要的應是讀與寫。筆者面對的是農村的學生,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可想而知。因此,必須沖破固有的條條框框,走一條適合農村學生的語文學習之路。那就是:從讀入手,誦讀,品讀,然后走向寫作,再閱讀、再寫作,如此多次循環,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以教材為藍本,提升教材的使用價值
現行的語文教材,無論是選文的質量還是每個單元的組合安排都很講究,我們要認真領會編者意圖,擬訂好教學目標。遇見美文、可讀性較強的文章,筆者更重視發揮讀的作用。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生命生命》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通過自讀,從杏林子的故事中初步感受作者的堅強和對生命的珍視;接著筆者配樂范讀了課文,讓學生從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貴;最后引導學生品析課文中的三個事例:飛蛾在險境中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靜聽自己的心跳,讓學生再一次領悟了生命的頑強,體會到我們必須熱愛生命、珍視生命。
筆者經常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仿寫課文里的語段。例如,在《秋天的雨》這篇課文中,作者的豐富想象是一大特色,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薄扒锾斓挠?,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的氣味?!薄扒锾斓挠?,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作者這樣連續地運用比喻,寫出了秋雨的特點,表達了自己喜愛秋雨的情感。品讀之后,筆者讓學生也學著以這樣的思路去寫春、夏、冬各季節的雨。在反饋時,筆者欣喜地看見,學生寫出的句子讓人驚嘆。“春天的雨是媽媽的懷抱。”“春天的雨是快樂的小伙伴?!薄l說三年級的學生太小,當他們搖搖晃晃跟上你的步伐、你的要求時,精彩的一幕幕已然不斷涌現。
二、貫通課內外,讓學生在閱讀中遇見好書
不光是我們教育者,凡是愛讀書者都知道,所有的好書都在告訴我們,詩歌是美好的,童話是美麗的,故事是有趣的。課本里的所有文字更是至誠至美的。筆者前些年在教五年級時,印象極深的開篇第一組文章就是告訴學生“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陡`讀記》中最后一句話是一位教師影響孩子一生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我的長生果》更明確告訴學生:“作文練習,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嘔心瀝血的創造?!惫P者無論接手哪一年級的教學任務,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要在課內進行引導。課堂內,我們帶領學生讀美好的詩文;課堂外,他們會熱愛生活,知道友情、親情、師生情……都是那么美好,他們由此逐步知道生活、生命的美與奇妙。三年級有一優美的古詩——葉紹翁的《夜書所見》,里面有“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的詩句。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作者在經歷了人生的坎坷和不順時還能有如此的童心和情趣,這是來自他對美對生活的至真情趣。還有王維的《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對親情友情的眷念,是對生活抱有濃郁的愛意。在學習這些詩文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讓學生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詩,去讀,去背,在適當的時候,開一場唐詩背誦比賽。
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同時,筆者還很重視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去看看同齡人都是怎么閱讀的,向他人學習。有一次,縣里召開小學生讀書演講比賽,筆者帶著班里的學生也參加了。他們異常激動,認真準備,可比賽的結果也可想而知,我們的學生不如城里的學生優秀,只獲得鼓勵獎。但這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生看見了城里的同齡人都在干什么,是怎樣閱讀的,知道了城里的學生從小就開始閱讀了,上小學三四年級時已經讀了好多的書!他們的見識、表達、氣質是大不同的!使學生認識到了閱讀神奇的魔力,閱讀竟如此快樂和幸福!接下來,筆者逐步向學生推薦那些經典的作品,比如適合小學生看的名著《安徒生童話》《小鵪鶉》《小王子》《草房子》等等。就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之路越走越寬廣。
三、打開學生的心扉,讓學生樂于表達
要打開學生的心扉,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說。在教學中,筆者經常鼓勵那些特別安靜的不善于表達的學生,讓他們說說自己的事,比如家里的事和鄰居的事,甚至在野外玩耍時的趣事;也放任那些愛說話的學生,讓他們多說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所有的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勵。當學生養成積極發言的習慣后,筆者會要求他們復述課外閱讀的文本。于是,他們的故事開始多了起來。在學生復述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小小的他們,也開始模仿童話、故事等的表達方式來敘述一些事物了,他們的心跟那些課內外的文本契合了。這時,筆者就告訴自己:學生知道閱讀的樂趣之際,就是開啟自己的心智之時。
要打開學生的心扉,還要創造機會讓他們愛說,爭先恐后地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是:“春天來了,小草紛紛探出頭來,柳枝抽出點點嫩芽——面對這樣的景色,我們會不約而同地說:‘走,我們去春游?!苯虒W這一課之前,筆者就在想,最美的花開在生活里,最壯麗的描繪也在于生活的創造之中,要讓學生愛說,一定要讓他們走進生活。該單元的課文已經讓學生徜徉在奇特、優美的景色中,此時我們何不引領學生游覽于美麗的自然之中,讓學生與自然來個親密接觸?于是課前,筆者布置學生制訂春游方案,各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春游方案,哪組說得好,方法可行,就采納這組的春游方案。因為學生對春游的迫切,第二天春游方案就出來了,有去寫生去攝影的,有去玩驚險游戲的,有去草地上做有益游戲的,有帶好吃的零食并搞一次野餐活動的……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暢所欲言,都能用流利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是要帶他們去春游,他們愛春游,所以他們愛說,也能爭先恐后地說。因為喜歡,春游回來學生寫的作文更是讓筆者驚喜連連,他們都把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滿滿地融進了作文中。后來有個學生參加作文競賽,寫了題為《春天,我們來了》的作文,還得了一等獎。誰說我們農村的學生不會說,不會寫?走進了生活,他們一樣思維活躍,文思泉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要讓每個農村學生都愛讀樂寫并非易事,但筆者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做生活和工作的有心人,抓住契機,用心引領,尋找合適的方法,學生就一定會走上愛讀樂寫之路。
(作者單位:福建省順昌縣埔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