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瑜
【摘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新《語文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練習的要求,筆者就如何有效開展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略談一些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36-02
小學一年級上冊新教科書已出版使用,筆者精心研讀了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教材的“七個創新點”,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有效開展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與思考。
口語交際是交際雙方為了特定的目的,運用口頭語言和適當的表達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種言語活動。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口語性,口語交際屬于情境語言范疇,非書面語言,因此有較強的隨意性、靈活性、可變性。二是交際性,因為口語交際是面對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據另一方或多方的反應做出相應的反應,而且聽者和說者的地位又隨著交流的需要在不斷轉換,它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
一、一年級口語交際的目標
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新《語文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對低年級口語交際練習的要求,我們確定一年級口語交際的目標是:
1.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與討論,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2.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3.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4.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5.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6.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一年級口語交際的內容和教學環節。
二、一年級口語交際的內容設計
1.交際內容范圍
很多時候,口語交際的“交際性”被忽視。教學時,教師往往重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講故事等的條理、語言技巧,往往忽視聽者的回應,使本該多向交流的信息單一化。針對這種偏重獨白言語的練習、很少關心聽者感受的現象,在口語交際課上,除了以交際內容為中心的語言訓練環節,我特意增加了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強調趣味性的體態訓練內容。體態訓練既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增進聽說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學中,教師要求說話人要有身體姿態、表情,用以吸引聽者的注意力。聽話者要始終保持專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態,要與說話者產生感情共鳴,有時點頭、微笑,表示接受、同意、贊賞。有時沉默不語,或更加專心致志,表示同情、慰問、支持,盡量給說話者以最大的尊重。這種雙向互動,會增加口語交際課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練習的興趣。
(2)評議內容,建立多邊信息交流網。為了豐富口語交際內容,提高口語交際練習質量,我調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每人說完都要有評議的過程。評議可以是說者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議,形成你說我聽、我說你評、我評你改的氣氛,建立多邊信息交流網,打通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通道,充分開展語言交流活動。
2.交際內容選擇
口語交際的功能性啟示我們,多實踐,是獲得交際能力的惟一途徑,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挖掘課程資源,以“教材為中心”的紙上談兵口語交際課會流于形式,學生收效甚微。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修改或自主選題。口語交際內容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源于學生生活
交際的話題應來自生活,對于孩子來說,生活就是他們正在經歷的每時每刻和點點滴滴。從空間意義上說,孩子們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口語交際內容的選擇源于他們身邊或周圍所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遠離他們生活的一些消息或事件。也就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放學回到家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和媽媽講與小伙伴做游戲的事;講學校運動會上拔河的事等等。
(2)學生有需要
學生的需要是交際的前提,學生感興趣,才愿意說,才有話可說,才有可能說好。比如:做“傳話”游戲,再討論為什么會傳錯話;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圖書,然后互相借書,并說明想借這本書的理由;向老師講清遲到原因;得了表揚或受了委屈想對最愛自己的人訴說……
(3)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
低年級學生對未來總是充滿著神奇美妙的幻想。遵循這一年齡特征,設計幻想語場,開發口語交際的主題。如:提供圖或實物編童話,講童話,演童話;讓學生動手畫一幅簡單的畫,畫中要有老師規定的學生熟悉的某種動物或植物等,再圍繞畫面進行口語交際活動;還可以根據老師提供的物品講它的樣子,用途等。
三、一年級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樹立自信心
口語交際的過程也是感情交流的過程,因此上課時首先要激起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感情投人,使他們想說,愿意交流。特別是剛剛開始上口語交際課,激勵學生愿說、愛說、敢說比會說、說好更為重要。他們想說什么就應該讓他們說什么,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別人的交流中去。激發、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主要途徑是創設情境。比如上一年級第一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我說你做》,我首先用游戲把學生帶入交際情景:“同學們,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聽說要做游戲,學生精力馬上集中到老師身上,興高采烈,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我說:“同學們用開火車的方法來說,老師來做,雙手和雙腿,你們喊右手,老師就舉右手……老師如果做錯了就停,讓一個同學來糾正”,并借此引導學生怎樣說一句完整的話。學生進入了情景,這次口語交際練習就能夠順利開展了。
2.激情示范
示范是“做出某種可供學習的典范”,也就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看。為什么說示范在口語交際教師指導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呢?原因有兩個:一是根據語文工具性特點,工具的掌握不是“教”會的,而是照著樣子即示范通過不斷的實踐逐漸掌握的。二是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中,由于兒童知識、經驗的貧乏,模仿就成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兒童的一切學習最初都是從模仿開始的。雖說在學生的生活中口語交際幾乎是無處不在,但自然狀態下的口語交際還存在不少問題,離《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有較大的距離,如說話膽小害怕,文明禮貌的缺失等。那么,應該怎么說呢?怎么做才算是講究文明禮貌了呢?講解當然是一種辦法,但實踐證明最簡便、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適時適當的示范。如教學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上課鈴響了,我走上講臺用很小的聲音說:“上課!”,學生有的睜大了好奇的眼睛,有的嘻嘻的笑了,有的還坐著不動。我說:“坐下!”第二次,我用洪亮的聲音說:“上課!”學生整齊利索地站了起來,我說:“請坐!”我讓學生對比這兩次老師說話不什么不同?從而展開了這次口語交際聯練習,效果非常好。示范有時還可以借助電腦媒體。
3.入境演練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動態言語實踐活動,所以學生口語交際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言語實踐才能達成。相應的實踐方式有:聯系生活,學習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教材一般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情境圖,作用是交代口語交際的場合、對象、目的,創設了一個虛擬的交際環境。而是文字提示,作用是顯示本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學生要聯系生活經驗結合畫面進入情景,展開口語交際活動;說演結合,練習口語交際,每堂口語交際課,都要讓學生多次議論和反復演練,或讓他們同桌討論、組討論,口語交際活動中,要求學生用上體態語,包括面部表情、首語、手勢語等,讓他們同桌演練、集體演練,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說、演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4.激勵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如:在語言素質方面,看學生是否能基本做到語句通順,把想表達的意思用普通話說出來;在綜合素質方面,看學生是否能具備初步的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愿意交際,能根據交際對象的不同調整交際內容,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至于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前面已經談到。在具體操作中,要遵循“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的原則,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自信心。
總之,教師要認真領會新課標和新教材精神,從一年級開始,精心設計每一次口語交際練習,做到一練一得,螺旋上升,并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加強口語交際練習,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定能得到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