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歡

(長沙賀龍體育運動學校,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本文從初中學生的特點和初中階段教育的要求出發,提出初中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地理思維、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地理品質等,并重點結合地理教學中的實際例子探討了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地理核心素養;地理思維;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地理品質
2014年,我國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中,指出要“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掀起了國內研究學科核心素養的熱潮,而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也一直是地理教育中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結合初中地理教育的實踐,淺要分析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
1.從新課標看初中地理核心素養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目的是“為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打基礎”,那么作為一個合格社會公民應有的地理素養的核心,應該不僅包括基本的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更應該具備社會情感品質方面的要求,同時這個核心素養也應該符合初中學生的特點和初中階段教育的要求。
2.初中地理核心素養與地理學的關系
地理學科是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初中地理課程學習的主要是區域地理,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而區域地理的主要內容又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部分。根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人地關系三者的關系,結合初中學生的發展特點和我國當前初中教育的培養目標,初中地理學科培養的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地理思維、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地理品質等。
3.培養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構成
3.1地理思維。地理核心素養的核心是地理思維的培養,地理思維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理知識的積累之上,是培養地理技能形成地理學習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獲得地理情感和培養地理品質的基本條件。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形成地理思維是決定和檢驗地理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地理環境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也存在著差異,探討人地關系,培養人們適應環境發展的需要就要從地理思維養成開始 。
3.2地理技能。地理技能是獲取地理知識、培養地理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掌握地理基本技能是學習地理的必要條件。
3.3地理情感。在課堂教學中除了知識的教授外,培養學生的地理情感同樣重要,這些地理情感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地理知識的學習。
3.4地理品質。地理品質是維護人地和諧發展關系的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地理品質也個人對待世界的科學態度、積極養成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個人品質、社會公德等等。
4.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4.1地理思維的培養。地理思維是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是地理學習的核心能力。 根據思維的形成,地理思維的形成應該遵從從知覺到感性思維再到理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到多種啟發學生思考的方式。
4.1.1問題設置。在地理教學中,根據所將知識點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講天氣和氣候,提問今天是什么天氣?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描述天氣?講到氣候時:提問氣候和天氣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我們沒有到過沙漠卻都知道沙漠地區今天的天氣呢?
4.1.2材料分析。利用數據、材料,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律,找到地理現象的原因。通過閱讀繪圖分析,啟發思考等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世界人口的發展,就可選用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讓學生得出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快的特點;如世界人口問題,可以用資源缺乏、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一系列的材料,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人口過多產生的問題。
4.1.3假設矛盾。利用假設,創設情境,逐層遞進引導學生從假設情景推導結果,最終把握問題的本質,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如牧場放牧過多的牲畜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因而我們應該怎樣發展畜牧業?
4.1.4案例分析。地理教學中也可運用不同的案例,讓學生透過案例了解世界事物的多樣性,從而增加思維的廣度,訓練學生多視角看待問題的能力,同時把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換,通過對比分析,辯證地看待問題。如:七年級下冊分析解決西亞缺水問題時,可用以色列的節水農業以及阿拉伯調用南極冰山補充水源等案例讓學生分析那種方式更具可行性。
4.1.5小組討論。創建討論式課堂,學生自主探討,集思廣益,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去獲得靈感和創新思維,提升思維的高度。
4.2地理技能的培養。地理基本技能包括使用地圖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等。
4.2.1注重學生的運用地圖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訓練學生根據用途選用合適的地圖。第二,要培養學生養成查閱地圖的習慣。地圖上承載的信息量很大,學習的過程中地圖可以作為學習輔助工具。第三,一些簡單的地圖,如國家輪廓圖可以訓練學生繪制出來。在繪制的過程中加深印象。第四,培養學生利用繪圖解題的能力。
4.2.2培養學生空間能力。地理學科一門關于各種空間事物位置關系的學科,涵括的內容較廣泛,空間能力是正確把握地理事物空間關系的能力,是認識空間位置、空間分布格局的能力也是一種抽象想象能力。初中學生因為閱歷的限制,空間能力還處在一個上升發展的階段,需要接受教師啟發和借助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板圖或是借助真實的影視材料或者動畫演示。如從極地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的方向,很多同學一開始完全沒有概念,但通過動畫演示,就都能很好的描述出來在北極看到呈逆時針,南極看到得呈順時針了。
4.2.3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利用多媒體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這個收集的過程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增加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地理信息的種類繁雜,怎樣找出有用信息或是把不同信息進行歸類整理,能更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2.4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的能力。盡可能地多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多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實踐操作的空間,為學生構建新平臺,讓他們在操作中,演示、實驗中掌握內容,學到新知識,并以此增加他們自主創新的信心和勇氣。
4.3地理情感的培養
4.3.1地理審美能力的培養:第一,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美,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兩個部分,其中就有許多自然美的素材,像珠穆朗瑪的巍峨壯麗、薩哈拉沙漠的廣袤無垠等,如果把這些用圖片或視頻再加上優美的音樂向學生展示,世界的絢麗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便充斥了整個地理課堂。第二,地理教學過程中,要用美的語言。講課中穿插一些小故事、小典故,如講海陸變遷時可以引用《滄海桑田》的典故;還可以用到一些詩歌,如講到內蒙古高原就可以用到《刺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第三,同時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學生去參觀學校附近一處古跡,或者看一座古建筑,或游覽一處風景區,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平常中的美,學生也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3.2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第一,通過對中國的山河和自然環境的學習來激發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第二,通過介紹我國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來鼓舞學生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第三,利用對比分析當今國際國內局勢,激發學生的責任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4.4地理品質的培養
4.4.1培養學生對物質世界的科學態度。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強調自然環境的存在和發展既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但同時又符合客觀規律,老師對待自然環境的態度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 ,從而引導學生逐步樹立唯物主義世界觀,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資源觀。
4.4.2培養對自己的科學態度。通過學習世界自然環境,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和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同時培養自身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自信、樂觀、堅強的品質。而這些品質是人類更好發展自己,適應環境的基礎條件。
4.4.3培養學生對他人的科學態度。地理是一門博大的學問,即研究我們周圍廣闊的物質世界,也研究我們人的世界,尤其是人與人共同生活的過去和未來。因而,在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倡導共同發展,以及團結互助的精神,同時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
總之,初中地理課程不能僅僅傳授地理知識,更應該培養初中學生善于學習的能力及適應環境的能力、養成一種更積極生活的態度。地理知識隨時間的變化,內容不斷豐富,廣度、 深度不斷增加,但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應該是保持不變的,對地理核心素養的體系的建構我們還在路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11.
[2]鄭磊、張廣花.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20).
[3]張家輝.試析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