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蘭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三新小學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擁有能夠正確并且迅速計算的能力,這對學生以后在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現實中,學生計算不僅準確率低,而且速度慢,出現各種錯誤。文章對六年級小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根據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舉措。
【關鍵詞】小學數學;六年級學生;計算錯誤;成因;對策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導致出現計算錯誤,會對其心情有所影響,導致其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有所下降。對于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找到原因并進行分類,分析錯誤的原因,并找出解決的方法,以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促使小學生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一、計算錯誤原因分析
小學六年級學生剛步入少年期,有青春期叛逆的情況,心理有了改變。這些改變對學生在學習上有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也養成了一些習慣,而不好的習慣使學生在數學計算中出現了錯誤。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應及時根據學生的計算錯誤分析原因并探尋出解決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減少學生的計算錯誤。
(一)知識錯誤
學生在數學計算中對運算順序不清楚,法則模糊,對所學知識沒有掌握好,導致出現錯誤。
1.口算錯誤
在運算的過程中,由于數字較大,在運算的過程中數字位置放得不準確或者是由于口訣混亂,導致出現基本的錯誤。如:42×9/28= ,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忘了42能與分母28約分,并且學生習慣性地計算出42×9的結果然后再去除以28,這導致在口算的時候分子與分母的數字較大,容易出現計算錯誤。或者是在口算的時候由于口訣混亂導致出現錯誤,如8×7=72,學生已經習慣7×8=56的模式,導致出現錯誤,同時也能夠看出學生對口訣的運用不夠多。
2.方法不對
在計算過程中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到位,導致出現一些問題,從而使計算出現錯誤,這是因為學生在做計算題的時候對計算法則沒有理解清楚或者是沒有掌握好。例如:156-89=73,學生對退位減法算理不清楚,沒有弄清楚個位不夠減可以從十位退一當十然后加上個位數字再去減。做練習題的時候,(-3/5)×(-15/27)=(-1/3),學生已忘了“負負得正”,答案應該是。學生在進行計算訓練的過程中,對于括號的增減算理模糊。如89-(-46+24)=89-46+24=67,學生做題的時候對去掉括號時的加減沒有變化,不理解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等于用這個數加上第一個數再減去第二個數的算法。學生在進行乘法分配律運算中對分配律理解不透徹,導致在運用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在分數加減乘除法則中會出現對法則不清楚的情況,乘法是分子與分子相乘,分母與分母相乘,誤以為在分數加減中也是這樣。由于學生對計算法則掌握不好,導致在加減乘除中弄混淆,從而出現錯誤。
(二)非知識性錯誤
小學生在計算的時候,由于把其中的數字抄錯,導致結果出現錯誤;學生遇到計算題數據較大時,在計算的過程中步驟較多,會存在畏懼感,失去信心;當遇到感知題的時候,學生忽略了其中的計算過程,導致出現錯誤。如:25×4=100是一個很強的信息,很多學生在遇到24×5的時候,也習慣性地以為等于100。還有,學生的不良習慣也會導致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出現錯誤,如做題粗心大意,沒把題目看完就去做題,或者是在做筆記的過程中寫字潦草,做題的時候不習慣用草稿紙,做好了也不檢查,只求速度不求質量等情況造成計算錯誤。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中學生計算錯誤的糾正策略
不管什么原因導致六年級學生在計算的時候出現錯誤,教師與家長在輔助的時候都應該重視,找到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用合理的途徑及方法進行解決,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增強學生計算興趣
在計算中,口算是計算教學的基礎,也是筆算的基礎,并且口算能力在計算能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口算對學生思維和記憶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當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如開展口算比賽、口算接力等口算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趣味學習中開展口算能力訓練[1]。同時對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提出要求,讓學生從拿到題時就應該對題進行解析,計算的時候盡量用草稿紙,并且在書寫的過程中達到規范書寫,從做題開始到書寫結束能夠做到認真仔細,不三心二意,在面對題的時候,不管題難度的高低,都應該認真對待,培養學生擁有一有顆克服困難的心。如在“圓”教學中,求圓的周長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各組成員分別圍成一個圓形,根據圓形來試求自己所組成圓的周長,這樣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
有的學生在計算的時候由于不夠認真,書寫潦草,抄錯數字等情況,使結果出現錯誤;有些學生在計算的時候不喜歡動手或者不喜歡打草稿,只用口算,審題的時候粗心大意,題目沒看完就開始做題,不知道靈活地運用計算法則導致出現計算錯誤。針對這些情況,教師首先應給每一位學生發一個草稿本,要求學生寫草稿的時候也要書寫規范。教師還要不定期地進行檢測,對書寫規范的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打草稿的習慣。在做題的時候,應讓學生先觀察題目的特征,認真審題,從而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并將數字及符號弄清楚。引導學生在面對較大數據的時候,可以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做到省時、省力,這樣不僅提高了計算速度,同時將計算質量也提高了。如在“空間與圖形”中,教師應利用學生的思維來進行教學。面對圖形的計算,教師可組織學生來進行交流討論,并說出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擴大學生與數學的接觸面;還可拿一個實物模型,讓學生從三個方面將看到的模型形狀畫出來。
(三)加強課堂訓練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僅要對教學教材進行分析,還應結合學生的興趣對教學課件進行制作,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協助學生的理解運算,讓學生做到能夠合理科學地處理算法和算理的關系,讓學生不僅知道理論計算方法,還能將方法合理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將原有的計算方法和新學到的計算方法結合起來,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如在“圓錐與圓柱”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拿出自身擁有的圓錐或圓柱物,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對相關計算的了解,并且能合理運用身邊的事物。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課堂計算鍛煉,讓學生在計算中遇到問題時敢于提出疑問,合作探討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講解,讓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讓學習優異的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帶動學習成績較差學生的同時,也使自己鞏固了知識,加深了記憶。這樣在提高了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
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方法,加強簡便運算的訓練,也是提高學生計算速度與正確率的一個重要途徑[2]。如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對于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并記錄下來,從錯誤中找到典型的,如方法使用不對、理解模糊、法則模糊等錯例,讓學生討論,找出其中的原因,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解決方法。同時,教師對于這些典型錯例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有目的地讓學生去做。教師也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對錯題的原因、種別、所占比例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法。在記錄的時候,應記要點及重點。這樣不僅將學生出現的問題解決了,同時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幫助。在不斷反思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在原有基礎之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3]。同時要求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準備錯題本,將錯題的原因進行記錄,記得整理分類。長期這樣下去,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會大大提高。
(五)加強知識學習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做到認真仔細,踏實地打好基礎,對于基礎題能夠熟練計算出來,并且準確率達到很高的程度,對教師教的基礎知識不僅要做到掌握,還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只是簡簡單單地將學到的知識融入大腦中,還需懂得舉一反三進行變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材中的練習題進行講解,也應注意教學方法,為學生建立知識體系,讓學生理清做題思路,找到做題的方法,同時應加強學生對計算的練習,并進行鞏固。
三、結束語
小學六年級數學計算錯誤不僅是知識掌握上的原因,同時跟學生習慣也有一定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知識的難易程度而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有所疏忽,再加上這個階段學生心理的改變,導致學生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學生的不良習慣采取措施進行糾正并通過增強學生的計算興趣,加強知識學習、課堂訓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等途徑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的養成起到一個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春玲.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5(01):131-132.
[2] 張永燕.關于偏遠農村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6(06):12-14.
[3] 許巧蓉.立足錯誤 提升能力——例談學生數學問題程英及解決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5(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