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祥榮
【摘要】安全教育是指在幼兒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保障幼兒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發展,引導幼兒形成安全意識并學會基本安全防范與自我保護的方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必須將保護幼兒生命和加強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庇纱丝梢?,良好的安全教育是幼兒園順利開展其他工作的前提。由于幼兒好奇心強,熱衷動手探索世界,且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較弱,幼兒園安全事故時常發生。為保證幼兒人身安全,某些地區規定市級以上幼兒園需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并作為常規課程,省編教材中也有專門的課程設計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以提升幼兒安全意識,增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種種手段的實施似乎為幼兒的成長提供了足夠的安全屏障,然而,筆者在幼兒園實際觀察中發現,理想課程與正式課程之間的沖突致使幼兒園安全課程實施過程存在著刻板化、片面化和單一化的傾向。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安全課程 實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235-01
一、幼兒園安全教育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分析
1.偏重理論灌輸而非幼兒實踐,課程組織刻板化
20世紀杜威“活動課程”理論風靡以來,幼兒園活動經歷了由教師講授到幼兒自主探索的蛻變,幼兒主體性地位得到認可,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得到尊重。但在幼兒園實際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相對其他領域,幼兒園安全課程實施水平較低,在選題方面,教師只是照搬教材內容,而欠缺將活動主題與幼兒生活實際結合的意識,如“危險建筑物”這一節中,教育對象是某市中心幼兒園大班幼兒,教師選取茅草屋、工地等案例完全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難以喚起幼兒該方面的共鳴;在活動展開過程中,教師更加傾向于采用集體講授法,忽視幼兒的個性差異,無效提問較多,如“是不是”“好不好”“應該怎么做”,滿足于幼兒的口頭標準答案,疏忽了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在活動結果方面,由于教師的主題設計忽視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教學方法陳舊,實際收獲并不理想。
2.強調生理安全忽視心理安全,內容選取片面化
安全教育包括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兩部分,生理安全是進行其他一切活動的前提,而心理安全則為幼兒發展提供保障,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社會的高速發展帶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父母離婚率的提升、性侵幼兒增加等,這些都不約而同指向對幼兒心理安全的關注。然而,當前教師對安全教育理解較為狹隘,狹隘的理解導致內容選取片面化。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對幼兒園安全活動課程主題進行了簡單統計,其中,幼兒園安全教育主題多集中在幼兒園生活和社會生活兩方面,如同伴交往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幼兒園常規等,對于幼兒心理安全方面卻鮮少提及。由于教材編寫時間較久,難以應對當前涌現出的一些新問題,幼兒心理安全的需要被忽視,這也反映出當前教師對安全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存在消極應付的可能性。
3.傾向后果恐嚇輕視情感激發,教學手段單一化
安全課程設計的應然目的在于加深幼兒的安全意識,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與幼兒園教師訪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園教師對安全教育課程教育目的理解存在偏差,多將課程安排在周一上午,實施目的在于“喚醒”幼兒假期的放松狀態,使其更好適應幼兒園常規,安全教育成為規訓幼兒的手段而非發展其社會性的途徑。這就扭曲了課程的實施目的,異化了課程存在的意義。幼兒教師在實施安全教育課程時,更多強調認知類課程目標的達成,忽視情感態度類目標,課程實施中的常見表達是:如果你做XX,會有什么后果呢?這種恐嚇式教學法的使用,其初衷是杜絕孩子一切危險傾向的行為,促使幼兒盡快掌握相關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實例引導,幼兒難以與經驗結合,容易滋生逆反傾向,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導致幼兒怯懦、自私的性格。
二、幼兒園安全教育課程的實施建議
1.教師抓住教育契機,注重生成課程
兒童中心論的代表人物杜威在論述教育本質時,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將這一思想進一步闡釋為“生活即教育”,強調生活經驗和幼兒興趣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題材選擇方面,幼兒園教師可以教材為本,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打破固定的課程安排,設計靈活的課程表。如夏季到來,教師可選擇某一雨天,為幼兒講述雨天的安全常識,這就將安全課程內容與幼兒生活經驗加以緊密結合;此外,教師要抓住教育契機,關注幼兒的興趣點,注重生成課程,大膽調整預設活動,如春天到了,帶領幼兒外出散步的時候,與幼兒探討是否可以采摘、食用花果,使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幼兒生活實際,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
2.幼兒園組織理論學習,關注心理安全
隨著幼兒自殺行為的不斷低齡化,以及虐童、離異、網絡暴力等社會問題的出現,孤僻、恐懼等心理安全問題頻發,幼兒心理安全教育越發成為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相矛盾的是教育者的漠視和僥幸心理。為此,幼兒園可組織專門的安全教育學習活動,選取幼兒園中的典型事件或者特殊幼兒作為教研案例,集體學習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幫助教師對安全教育有個全面、深刻的認識,提升教師對幼兒心理安全的敏感性,鼓勵教師共同商討心理安全課程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幼兒園的實際,嘗試創設園本安全教育課程,形成自己的特色園本文化。
3.注重提供實踐機會,創新課程開展方式
《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在安全教育課程實施中指出:“綜合活動內容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也理論為學前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學前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認知的發展依托動手操作和經驗的獲得。因此,我們在實施安全教育課程時,要打破固有的授受式,轉而引導幼兒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探索,提供幼兒實踐的機會,將課堂上的安全知識與生活實踐融會貫通。如在學習“安全標志”后,教師可帶領幼兒尋找幼兒園中的安全標志,加深對其的印象;學習“安全信號燈”后,教師可帶領幼兒制作紅綠燈,投放到區域活動中,以游戲的方式鞏固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