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我國在教育方法和方式上一直在不斷的嘗試改變。想要通過課改的方式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來增加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需求 導向 中小學 教師 培訓 分析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90-01
一、近年來關于課改的相關情況
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綱要發布以后,我國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問題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對于中小學老師如何實行課改計劃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雖然國家要求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但大部分學校并不能夠很好的落實課改的相關內容。長時間的應試教育使老師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教學方式,但在此同時,老師也養成了一定的教學習慣。對于課改這個新式的教學方法難以接受。所以課改在落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二、關于課改的主要意義
對于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內容是根據當下學生的需求進行分析后,同時結合了最近幾年的課改結果總結出來的經驗所得出的成果。提出了以需求為導向的中小學教師雙平臺網絡培訓研究模式,為培養新時期的教師提供相應的幫助。
1.相關的探討與分析
該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學好分析理論。要做到科學的合理的安排課堂內容、學習時間以及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并且根據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開展一個正確的、能夠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方式。中小學生還處于未成年狀態,外界環境對他們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如果老師能夠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傳達和教授,那么學生將會很高興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很好的加強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對學習有興趣的學生才能夠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目前的課改狀態以及課改中所運用到的科技手段
新課改在實施后,要求老師們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授課,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對于學習的興趣。然而,這并沒有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雖然多媒體教學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授課方式,但老師們仍然習慣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過程中所需要到的PPT等內容的制作,仍然是十分無趣的。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教師把原來在黑板上寫出來的內容搬到了PPT的屏幕上。這樣的講課方式并不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們在對幻燈片進行制作時,要不斷的加入新鮮的元素,不斷的有所創新。這樣才能不斷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
3.關于培訓平臺建設的相關內容
隨著時間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所以,互聯網無疑是一個好的培訓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受相關內容的培訓和學習,能夠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減少了很多的麻煩。然而,只通過互聯網進行培訓還是有一定的不足之處的。所以在培訓過程中,需要把面對面的培訓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這樣雙平臺的方式才是最合適的。
三、以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方式
該培養方案主要是為了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而培養過程也需要循序漸進,逐漸的使教師的專業能力有一個質的改變。這就需要有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培養計劃。在培養過程中,先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培訓,由簡到繁,使老師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過渡的時間,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對培訓的內容進行了解和接納。在培訓過程中,根據培訓內容的性質和難度有所不同,把培訓內容劃分成一定的區域。這樣能夠很好的減輕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壓力,也能夠更好的對培訓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實現和利用。這樣的培養方式也需要有一個相應的保護措施。除了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有保障,相應的培訓場地、資金以及培訓的環境等等,這些都需要得到一個良好的保障。
結束語:
以需求為導向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主要是為了培養老師的專業能力,不斷的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促使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和自主學習的優秀能力。所以,培養教師能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培養學生和人才。在學生時期接受良好的教育,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能夠讓老師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時代對他們進行好的教育能夠有效的促進一個人成才和成功。然而,在改革和培訓過程中也要有一定的相關制度,以此來保證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優秀的工作秩序。
參考文獻:
[1]徐建,王娟,馮群,郭君州. 蘇州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實施成效調查與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4(18)
[2]董麗華.提高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研修效果的對策分析[J]. 教育信息技術. 2014(Z1)
[3]張曉東. 個性化學習:一種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解視角與實踐路徑[J].江蘇教育. 2013(07)
作者簡介:
蔣文星(1970.3-),男,漢族,本科,河北唐山人,唐山師范學院工作。研究方向:教師培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