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李輝+++左可勝+++鄭貴山+++熊堃
【摘要】本文分析了礦物加工課程設計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礦物加工課程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優(yōu)化實驗課程的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建立規(guī)范的成績評定模式等方面探討了改革礦物加工課程設計的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礦物加工 課程設計 實驗課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長安大學2017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本科教學建設項目(核心課程),項目名稱:礦物加工課程設計,項目編號:0012-310627171426;長安大學2017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本科教學建設項目(核心課程),項目名稱:油藏工程基礎,項目編號:0012-3106271714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項目名稱:河南鞏義鋁土礦工藝礦物學研究,項目編號: 310827161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214-01
前言
《礦物加工課程設計》是長安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是學生將來從事選礦廠和選礦工藝流程設計、選礦研究、礦產資源和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所必須掌握的專業(yè)課程。為了進一步提高《礦物加工課程設計》實驗課程的質量,使學生更好地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去,夯實專業(yè)課的基礎,特提出本次課程設計改革,通過本課程實驗部分建設達到與先修課程課堂理論建設完全配套,真正比較全面地完成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
1.礦物加工工程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形式單一
以往的實驗教學大多是固定模式,即指導教師統(tǒng)一給出設計題目,學生只需依照已有范文步驟設計、搬樣板書寫設計說明書,無需花費大量精力深入思考,便可完成設計任務。操作過程出現的問題由實驗老師處理,學生對實驗結果解釋不清,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都受到限制,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1.2 教學方法單一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按照教師提前所安排的內容去完成,沒有選擇實驗內容的權力,老師按學生是否完成操作步驟而給成績,學生是以完成實驗步驟為目的。實驗課的結果是一個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發(fā)展。
1.3評價體系不完善
以往的考核只對學生的設計說明書、出勤和實驗報告做一評價,進而評定出優(yōu)、良、中、及格、不及格。這種考核方式偏重于文本,缺乏針對性,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設計水平與應變能力。
2.礦物加工課程設計的改革與探索
2.1“礦物加工課程設計”實驗課程的目標
“礦物加工課程設計”設立實驗課程,首先必須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這是課程設置的基礎。通過完整的實驗流程,使學生掌握選礦實驗方法和技能。將課程目標具體化分為實驗設備、儀器的認識與了解、實驗操作過程的掌握與熟練、理論知識的運用與深化。
2.2優(yōu)化“礦物加工課程設計”實驗課程的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礦物加工課程設計》涉及的知識點幾乎覆蓋了礦物加工工程專業(yè)學生所學的大部分主干課程,涉及內容太多,課程改革需要對《礦物加工課程設計》課程的實驗內容優(yōu)化、重組整合,開設出具有一定難度且又符合本科生知識與能力水平的教學實驗內容,以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目前這門課程設計除去課堂講解、實驗報告撰寫環(huán)節(jié),總實驗課程只有38學時左右,因此實驗課程給出設計性實驗項目,給定實驗目的的要求,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加以實現的探索性實驗,同時可以將碎礦與磨礦、重選、浮選、磁電選等多種選礦技術貫穿起來,綜合比較運用,對學生實驗技能進行綜合訓練。
2.3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注重師生互動
實驗室要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作為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首先是放手讓學生去做,內容包括常規(guī)儀器和設備操作、實驗步驟的設計、數據的采集與處理解釋,而實驗過程中教師主要任務是觀察學生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如何啟發(fā)幫助學生排除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和帶動全體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2.4建立規(guī)范的成績評定模式、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在以往的課程設計中,由于時間的倉促性,由幾個同學組成小組進行答辯或者不答辯,直接交說明書。本次課程設計采用了全班所有同學全體答辯的措施。在答辯時可以針對性地再向學生提問進一步復察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為最后評分獲取更多依據。避免有些學生鉆空子,沒有認真思考參與設計,卻拿出了完美的設計。
改革本課程的考核方式,課程成績的構成與評定,根據學生所設計工藝流程的合理性、設計參數的選擇與論述和現場實驗動手能力以及答辯表現綜合評定成績,其中工藝流程占20%,設計參數的選擇與論述占20%,現場實驗動手能力占40%,答辯成績占20%,評分標準按優(yōu)、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級記分。
3.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驗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 盡管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許多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將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下去,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市場需要的高水平和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士弘.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劉新星等.加強專業(yè)課實驗教學的改革[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
[3]李敏等.專業(yè)課程設計教學的項目管理模式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1)
[4]馬力強等.“礦物加工工程”實習教學改革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
[5]陳忠林等.高校實驗室建設及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實驗室科學,2012,15 ( 2)
[6]于偉.礦物加工專業(yè)實驗室軟環(huán)境建設探索與實踐[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4,07(2)
作者簡介:
王燕(1980-),女,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新型礦物材料和實驗室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