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貞
【摘要】省級課題《優化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實踐研究》開展研究一年來,我校一方面優化社團教育活動平臺,另一方面優化社團管理平臺,使社團建設成效顯著,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關鍵詞】優化 社團活動 促進 個性發展
【課題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優化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XJK016CZXX050)。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86-01
為了探索普通高中學生的成才之路,我校于2016年5月向省規劃辦申報了課題:《優化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實踐研究》。一年來,課題組成員認真研究,形成了一個共識: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充分開發和激活人體自身的各種潛能,核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個性發展;一技之長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人本主義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的自我完善為根本目的,學習的關鍵在于開啟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自我、發展自我,進而超越自我,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人本主義強調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心理健康且具有創造性的人,并使每個學生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狀態。根據這一規律,我校優化社團教育平臺,完善教育活動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優化社團教育平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學生的個性修養。
1.搭建多平臺,創設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環境和氛圍。俗話說,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順著這個“長”發展下去,其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展示。由于每個人的“長”、“短”不一,因此,他們絕對不可能成為同一類型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社團建設中,我校特別注意豐富教育平臺:一是立足于多形式的社團組建,或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如高一年級的聲樂社,高二年級的舞蹈社,高三年級的朗誦協會;或以學科為單位組織,如英語俱樂部、數理化生興趣班;或以學生自行組織形式,如春蕾文學社、話劇社團、播音主持社。二是立足于多層次的社團活動,或以培養興趣、普及知識為目標,如表演社、制作社、科技創新社;或以挖掘潛力、發展特長為目標,如美術社、書法社、舞蹈社、籃球之家;或指向學科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如信息技術樂園;或指向科學精神、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如科技創新社,制作社等。三是立足于社團的多項目開展,社團的建設覆蓋各個學科,每個學科又有多種社團,如以體育為例,建立田徑社、球類社、武術社、棋類社等。這樣就能讓每位學生的潛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展。
2.科學管理社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學生的個性修養。為了使社團活動更加規范、更有實效,學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定期對社團活動進行檢查評比,教師和學生真正享受到了“等級加特長”的評價方式。為此,學校強化“三表”、“三冊”的落實,即《社團申報表》,由社團發起人填寫,交至學生會、團委會,提請學校有關部門論證與審批。《社團報名表》,由有意向加入社團的學生填寫,由社團指導老師通過一定的方式(如測試、竟選等)吸收為社團成員。《社團活動表》,由活動相關組織者填寫,做好每次活動的預案、過程記錄、總結及反思,讓活動落到實處。《社團點名冊》,社團負責人在每次培訓時都進行嚴格的點名登記,缺席者扣除相應的分數。《社團記分冊》,社團負責人對社團的所有成員的思想素質和表演水平進行量化管理,使社團成員對自己有較深的了解和把握。《社團好人好事登記冊》,社團負責人將社團成員所做的突出表現及先進事跡都及時登記,以充分調動社團成員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
在社團管理上,我們注重學生的實際,講求社團的實用性,讓學生自由組團,自主活動,自我管理,讓學生享受到自我成長的快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校有些團體由學生自主成立,如小記者團、文學社、學生會、學生廣播站等;有些刊物由學生自主發行,如《春蕾報》;有些活動由學生自行策劃,如學生會干部的選舉、校園藝術節的慶祝、志愿者活動等;有些管理由學生組織,如學校的班風班貌、課間操、眼保健操、衛生區打掃等每天都由學生會組織評比。這種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二、廣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愛好和興趣,發展學生的特長。
1.我校以育人為宗旨,以發展特長為目標,以展示學校的藝術教育成果為主導,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愛好和興趣。按照教學有特色、學生有專長的思路,突出藝術教育的位置,本著普及提高的原則,在大力加強音、體、美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相關的社團活動。在音樂方面,組建舞蹈隊、合唱團、鑼鼓隊;在美術方面,組建美術社和書法社;音樂、美術、書法指導老師每周培訓2-3次,每個月組織一次活動,藝術水平提高很快,全校師生在學校藝術節的表演中大放異彩。
2.大力開展師生喜聞樂見的陽光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體育特長。“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我校大力開展課間大活動,并組建了籃球隊、排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象棋隊、圍棋隊,擂拳道隊,這些社團每天都開展活動。體育團隊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3.開展科技制作興趣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學校成立手工制作、科技制作、信息技術興趣小組,除在校內按時活動外,這些小組可以經常到野外采集標本、開展調查考察等活動,激發了學生探求科學的情趣,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知識,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4.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深入鄉村、社區,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其社會責任品質。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體,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具有支配權和主動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和指導者。在這一方面,我校社團主要通過兩種形式:一是通過讓學生在社區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并順勢對他們進行社會責任意識、助人為樂品德的教育,為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服務;二是通過軍訓和工農業生產勞動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集體觀念和吃苦耐勞精神,為學生走出學校,深入社會創造條件。
實踐證明: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愛好興趣,把學習的權利讓給學生,學校社團建設一定會日趨優化,社團活動一定會充滿活力,學生的個性特長就會彰顯,學校一定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