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瑤 孫永林
【摘要】本文以云南中醫學院外籍中醫從業人員臨床實習為例,分析外籍中醫從業人員來華實習中面臨的各種由于生活習慣差異、語言文化差異、地理氣候差異以及翻譯質量等引起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外籍來華實習留學生的臨床實習效果,針對以上問題,作者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外籍中醫從業人員 臨床實習 翻譯 西班牙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211-02
自20世紀90年代,云南中醫學院與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合作聯合在西班牙開辦中國-西班牙政府間的“云南中醫學院-加泰羅尼亞”中醫學院,并先后派遣12位專家赴西班牙授課,共舉辦32期培訓班,培訓西班牙及周邊國家學員800余名。同時,接收來自西班牙及其他拉美國家的中醫從業人員,至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行為期3周至2個月的中醫臨床實習,截至目前已接收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共計2000余人次。這一類中醫從業人員是指在海外中醫機構、學校畢業的中醫專業人員,與來華留學生不同,他們以其母語為學習語言,沒有漢語語言基礎。
臨床實習以針灸推拿為主,兼顧兒科、婦科和皮膚科等專業,并穿插太極拳、藥用植物鑒賞等文化課程。以2016年為例,實習安排中有針灸實習9次、推拿實習3次、兒科實習、婦科實習和皮膚科實習各1次,共計15次臨床實習;另外有專題講座3次、太極課程6次、中醫藥文化學習等3次。
一、在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實習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文化差異引起的問題
1.生活習慣差異
來華參加中醫臨床實習的西班牙語國家中醫從業人員主要以西班牙籍為主,而西班牙的生活作息時間異于中國。在中國的工作起始時間一般為早上 9:00點到下午 14:00 點。下午14:00點左右吃午飯并午睡約 2-3 小時,下午 17:00 點繼續工作到晚上 20:00 點。在西班牙,人們一日三餐的時間分別是早上 8 點半、下午14:00 點,晚上 20:00 至 :22:00 點。因此,西班牙籍中醫從業人員在臨床實習期間,容易因作息時間差異影響實習效果。
2.飲食習慣差異
云南省的飲食接近川味,注重急火快炒、嗜食各種泡菜,在菜肴原料方面,既有經過人工馴化長期種植的各種蔬菜,也以野生的各種菌類、花卉、野菜、昆蟲、苔蘚等為食。相較于西班牙地中海飲食,菜肴口味偏重、偏油辣,大部分外籍中醫從業人員都難以接受。其次,由于基因差異,來華外籍中醫從業人員的過敏原比較多,例如香菜、味精、蛋白質等都會成為過敏原,加之外籍中醫從業人員中素食主義者也占一定比重,眾口難調。
3.地理條件差異
由于昆明地處云貴高原,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多來自低海拔地區,到昆明后容易因高原反應引起頭疼、失眠等不適,并且昆明夏季氣候溫涼多雨、晝夜溫差較大,很多外籍中醫從業人員也會因衣著較少引起感冒。
(二)溝通交流的問題
由于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大多沒有學習過中文,無法在教學實習中使用中文,而大多數的臨床帶教醫生均不能使用外語與學生進行交流,這就會給臨床帶教帶來不小的挑戰。
1.無漢語基礎導致的溝通不暢
外籍中醫從業人員沒有漢語基礎,實習過程中與帶教老師、患者溝通有障礙,難以按時按量完成問診、查體、等常規工作,須借助翻譯完成實習。
2.語言文化內容缺失導致的翻譯障礙以及翻譯的不規范
由于中西文化差異,雙方在對應領域的語言系統上也有所不同,中醫是中國獨有的診療方式,對于西班牙語來說,缺失了對應的醫療系統。而翻譯學科誕生時間較晚,翻譯行業缺乏規范性,中醫翻譯標準缺乏統一性和規模化,因此于術語翻譯而言,存在很大的“自由性”,由于對術語的理解的不同、翻譯方法的不同,譯員翻譯時難免自行“創造”,導致了術語翻譯的不統一、不規范,造成理解障礙。
3.難以使用國際通用語溝通
我國英語的發展較其他語種而言,水平高、覆蓋領域廣、翻譯從業人員數量多,使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更為高效、便利。但是西班牙語國家中醫從業人員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難以使用英語交流,而中醫西班牙語翻譯發展時間短,平均水平受限,翻譯人才招聘困難,翻譯質量更難以保障。
4.關于針灸穴位中的國際代碼翻譯方法問題
外籍實習醫生學習、工作使用的穴位名稱大多以國際標準代碼為主,但帶教老師都習慣以漢語穴位名稱來工作,對于國際代碼不能完全記憶,而中醫穴位名稱翻譯的準則一般是采用音譯法,造成了學員和帶教老師之間的溝通障礙。
(三)國內外課程設置差異導致的知識結構差異問題
中醫在我國的發展至今,和西醫在很大程度上相互輔助,相互融合,而與我校合作的國外中醫藥教育機構在教學設置中并未滲透西醫的內容,更側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探索,例如氣功、陰陽學等等。因此在外籍中醫從業人員的中醫臨床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在解釋某些問題時,會使用西醫的概念,或以各種醫學影像、檢驗數據作為依據來解釋、分析問題,而外籍中醫從業人員無法理解西醫部分的內容,對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方法沒有相關的支撐知識。
二、對策研究
為了更好地開展中醫對外教育,提高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在中國的臨床習效果,針對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在中國臨床實踐中中遇到的上述問題,特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一)培養翻譯人員,提高工作質量
臨床帶教對于翻譯的要求很高,應就中醫專業知識、臨床帶教工作模式等方面培養翻譯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我校與西班牙有長時間的合作關系,雙方也已經著手培養中醫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赴西班牙學習、工作,此類人員將補充臨床帶教的不足,專業與語言的結合可以進一步解決溝通交流的問題。
(二)注重翻譯技巧、提高翻譯質量
1.目標語言不存在與原文對應時的翻譯
1)屬語言范疇的,可以采用音譯,或音譯+直譯
例如:“氣”是中醫常用的術語,不能直譯作“aire”,“aire”一詞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空氣、風、大氣層、姿態、風度等等,還有外表、派頭、傲慢等含義。然而“氣”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是人體內運動不息的一種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之一 ,有推動和調控臟腑功能的作用。在臨床翻譯時,因為“氣”所涉及的內容及其含義是中醫的基礎知識,實習醫生都非常了解,所以采取音譯法,譯為“Qi”。
在涉及到詞組的翻譯時,例如胃氣、腎氣,則采用直譯與音譯相結合的方式,即根據對應部分的內容含義分解詞組進行翻譯。因此,腎氣可以翻譯為“Qi de ri?觡ón”,其中“氣”采用音譯法,而“腎”采用直譯法。如,正氣譯作“Zheng Qi”或“Qi positivo”(將“正”翻譯為正向的、有益的)
2)屬知識、文化范疇的,可采用直譯+注釋
例如:“打馬過天河”是小兒推拿中具有清熱瀉火作用的療法,用于治療小兒感冒發熱。天河,又名天河水 ,推拿穴位名。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即從腕橫紋到肘部的區域。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這里用到的推拿手法比作“打馬”,即用手指蘸清水邊吹氣邊輕輕拍打天河水,像馬過河的聲音,因此這個手法被取名為“打馬過天河”。 翻譯需加注解,才能將此手法的涵義正確、完整地傳達:Pasar Tian He mantando caballo, ¨Tian He¨ es el nombre de la parte interna desde mu?觡eca hasta codo (/es la zona desde ¨Hong Chi¨hasta¨Qu ze¨) , y ¨pasar…mantando caballo¨ expresa la técnica metafónicamente, porque esta técnica require que el doctor sacudir suavemente con los dedos mojados mientras soplar a la zona, el sonido se parece al caballo cuando pase por río.
2.音譯配合國際代碼翻譯,促進溝通效率
臨床翻譯中,音譯是最好的方法,可以使實習醫生在臨床中能快速理解帶教老師在各個病例中所指的穴位。由于中醫針灸治療的特殊性,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取穴習慣,涉及到一些經驗穴、經外穴時,例如腹針療法中治療風濕的幾個穴位:上下風濕點、上下風濕外點等。這些穴位大部份是外籍中醫從業人員沒有接觸過的,并且此類穴位沒有相對應的國際代碼。針對實習人員和帶教老師的穴位名稱記憶不同,在實習前分別給實習人員、帶教老師、譯員提供人體穴位名稱和與之對應的國際代碼圖文資料,翻譯結合音譯與國際代碼,提高學習效率。
(三)培訓帶教老師,提高實習質量
外籍中醫從業人員的臨床實習與留學生實習有所差異,人員專業水平、從業時間、擅長領域都有所不同,因此帶教老師應該提前了解實習者的文化背景、知識水平、工作習慣、實習小組具有的特性以及個體差異性,聽取實習人員的意見、建議,在帶教期間針對不同的情況靈活變化、因材施教。例如,在帶教過程中,某些帶教老師在看診、治療之余,預留一段時間讓各實習人員對于當次實習的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再針對問題一一解答,這樣的帶教方式非常受歡迎,可以針對各科室不同的情況加以改進、推廣。
(四)實習人員語言培訓
針對到中國從事中醫臨床實習的外籍中醫從業人員來說,語言無疑是實習過程中的一大攔路虎,有的要在中國進行長達兩個月的實習學習工作,有的可能更長。針對這些學生,要想在短期內對其進行系統的語言培訓顯然不現實,但是可以考慮在其到中國后,對其進行一些常見常用的中醫術語強化訓練,使其知其大義,或者更多地了解中醫術語,讓學習者對中醫的術語不再有陌生感,這樣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可以提高他們對中醫相關知識的認知,減少翻譯甚至理解上的偏差,為教學整體服務。
結語:外籍中醫從業人員的臨床實習過程中,由地理文化、語言習俗、知識結構等差異產生的問題,解決時需要從增強文化交流、提高語言溝通能力、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等方面入手,真正實現臨床實習的教學目標,使外籍中醫從業人員在臨床實習中提高中醫診療水平,加深對中醫文化的理解,深入學習了解中醫知識,成為合格的中醫醫師。
參考文獻:
[1]許婷芳.《西班牙作息時間分析》
[2]方鐵.《論云南飲食文化》選自 《社會科學戰線》2007(3):160-168
[3]高曉薇,趙玉閃.中醫翻譯研究[M] 河北大學出版社:2014
[4]Mariana Orozco Jutorán. Metodología de la traducción directa del inglés a espa?觡ol[M]. Granada:Editorial Comares, 2012
[5]楊瑗,牛迎花,陳天燕,趙英仁. 淺談留學生在感染科臨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 2015, 33(13):96-97
[6]蘇云, 孟祥俊, 于海波.留學生骨科臨床實習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3, (1): 7-8
作者簡介:
嚴瑤,女, 1990年4月6日出生,云南中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醫西班牙語翻譯、西班牙語教育、中醫漢語預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