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
摘要:高校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其安全與穩定關系到社會以及國家的未來發展。近年來,隨著社會轉型和高校改革不斷深入,由于各種不穩定因素造成的突發性事件在高校中逐漸凸顯,對高校的正常教學以及學生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也影響著高校的聲譽以及建設發展。當前,高校應加強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理工作,增強危機意識,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維護高校的穩定。
關鍵詞:預防;突發;安全事件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成長受到社會各層面的關注和重視。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現如今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數比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隨之而來的在校大學生所潛在的突發安全事件的發生率也有所上升,如何及時有效的預防和處置學生的突發安全事件,已成為各高校和全社會密切關注的話題。
一、學生突發事件的含義及特點
大學生突發事件是指高校大學生因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在沒有明顯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打破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或生活秩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師生員工身心健康嚴重損害,或是公共財產損失以及學校名譽損傷,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事件。一般是指學生中發生的打架斗毆、酗酒滋事、群體起哄、集體罷課、游行示威、意外傷害、突發疾病、自殺自殘和自然災害等事件。
學生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緊急性、不可預見性和隱蔽性等特點。往往讓學校和老師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和防備,來不及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
二、學生突發事件的成因分析
1.校外因素:社會環境與家庭教育的長期影響
(1)社會轉型期的各種負面效應。社會轉型造成對高校傳統倡導的追求拼搏奮斗的理想信念和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對艱苦奮斗、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的校園風尚;對團結、互助、熱誠的人際關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產生了很多迷茫、困擾、沖擊。
(2)校園周邊環境的復雜影響。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隱患明顯增大;校園周邊的娛樂場所、KTV、網咖、茶社、酒吧等,吸引著意志不堅定、容易受誘惑的大學生;校園周邊人員復雜,治安的管理混亂,大量社會人員與高校學生接觸頻繁,犯罪分子容易盯上單純的學生。
(3)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理念的失當。在現代家庭的教育中,父母往往注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危機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塑造。使得初入高校的學生難以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容易迷失自我。
(4)互聯網的魔法效應。網絡雖然給高校師生帶來一定的積極效益,但網上的一些消極、頹廢、錯誤、低俗、甚至反動的信息,也給學生們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很容易讓自身上當受騙,甚至喪失了人格和國格,更甚者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
(5)國內外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有組織有計劃的蓄謀滲透。國內外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往往通過舉辦講座、開展英語輔導、參加英語角、進入反動網站或舉行PARTY、打著宗教信仰的幌子等,不斷對大學生進行滲透、拉攏、洗腦,宣揚西方世界所謂的“獨立”、“自由”和“民主”的思想,竭力推行其“西化”和“分化”的陰謀。
2.校內因素:學校管理、安全文化
對在校大學生管理的還存在真空地帶,平時安全教育雷聲大雨點小,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收效甚微。
3.學生自身原因
(1)學生心理承受力能力較小,法律意識淡薄。一旦面臨難題,就會產生心理上的失衡,誘發校園危機。還有,某些學生的法律觀念和法制意識淡薄也會導致突發事件。
(2)部分高校學生過于強烈追求物質欲望。有些學生追崇高消費,吃洋餐,喝紅酒,高檔手機、品牌電腦等一應俱全;有的喜歡沉迷高端消費的娛樂場所,還有的同學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而陷入不良貸款——校園貸的深淵等。
4.意外因素:疾病,意外傷害與交通事故
(1)身體病痛。極個別學生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癲癇病怕別人對自己有戒備,被疏遠,而不告知老師,導致老師不能及時發現,在學生一旦發病時而措手不及,釀成重大事故。二是學生患有流行性傳染病,由于學生對病情的了解知之甚少,嚴重的甚至導致引發大規模傳染。
(2)意外傷害。年輕的學生喜愛各種體育活動,在參加籃球、跑步或戶外活動時,由于學生精神過于集中投入,缺乏對安全的認知和防范,意外事故也屢屢發生。
(3)交通意外。學生交通意識淡薄、安全意識不強,學生中交通意外也時有發生。
(4)其它意外事宜。五彩繽紛的現實當中,超乎我們經驗和能力之外的意外也常有發生。
三、學生突發事件的預防措施
突發事件雖然具有突發性、不可預知性,但是通過細致的工作,是可以降低發生率,甚至是可以預防的。
1.掌握四種方法
(1)教育:①生命觀教育。積極創造條件和學生探討與生命相關的話題,譬如在國家某些地區發生較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給學生帶來觸動之時,及時開展如“如果生命只剩一天”等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善待生命。②安全法制教育。加強安全教育,每月應開展至少兩次安全教育班會,每學期開展至少兩次法制教育。向學生通報存在的安全隱患,教會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時的應對步驟,引導學生自覺加強自救、急救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通過邀請相關專家對大學生開展講座、觀看法律宣傳片等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法律、遵守法律、樹立法制觀念。
組織新生簽訂安全責任書,輔導員可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說明學校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對學校的要求、責任、權限等有清晰的認識。
(2)暢通信息渠道:①班級學生干部的反饋渠道。班干部好比一個班級的“火車頭”,輔導員的“左右手”,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班干隊伍是班級管理成功的一半。班干部與學生的接觸最多、最直接,最便于發現、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狀況。一旦發現重要信息,我們就能從干部哪里以最快的速度、最可靠的途徑獲得。這說明班干部在班級管理特別是解決和消滅問題萌芽時發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主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班級突發事件的發生率。②完善的班級安全信息網絡。我們學校實行的教學區生活區的四、六級安全信息網絡制度和重大信息反饋制度,在預防和處理學生突發事件的發生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中要認真落實,最大限度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③現代化信息網絡信息渠道。通過網絡宣泄情緒是當今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現象,也是學生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流露。如果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到學生的空間動態,及時的采取措施,將會最大限度的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率。為了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我院的具體做法是:輔導員把班委和特殊學生設置為特別關心好友,班干部分組把班級內的每個同學設置為自己的特別關心好友,宿舍長把本宿舍內成員設置為自己的特別關心好友,這樣一旦學生的思想動向異常,輔導員或班委就會第一時間掌握,能夠及時采取應急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
(3)排查、關注“問題”學生。即排查隱患,掌握實情。對可能引發突發性事件的突出問題和隱患,進行認真細致的排查,摸清情況,掌握實情,事先研究措施,進行疏導,把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同時準備好處置預案。對于有心理問題和先天性疾病的學生,只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耐心細致的觀察,不遺余力的排查和篩查,總會發現一些苗頭和征兆的。對于發現有此類問題的學生,我們必須做到交流溝通、關心愛護、不言放棄。對已有可能會發生安全隱患的學生必須要做到一對一、多對一的關注,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4)與家長溝通。發現學生有特殊情況后,需與家長取得及時聯系,家長的參與很多時候有助于學生盡早調整狀態,使突發事件在出現苗頭時就及時得到遏制。與家長作好充分溝通后,即使仍發生突發事件,良好的前期溝通也有助于為學校的處理贏得主動。
2.培養、練就一種能力
即超前預見的能力。預見能力來自對基層的了解,對生情的體察,對各種隱患的排查和分析。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有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牢固的宗旨觀念,作為輔導員一定要深入基層,了解生情。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深入到宿舍、班級,了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并想方設法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四、學生突發事件處置的方法及原則
作為輔導員要想能夠真正的處理好學生突發事件,首先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是作為輔導員應該熟悉處理學生突發事件的流程;二是作為輔導員應該熟悉了解和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條文。
在處理學生突發事件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一旦學生發生突發事件以后,切勿驚慌失措,要做到沉著冷靜,隨機應變。
(2)要及時向學生了解事情的情況,第一時間趕往宿舍、登錄學生空間,在公安機關陪同下打開學生手機等,通過書面記錄、錄音、錄像等形式將證據和事發經過固定下來。
(3)當突發事件特別是學生死亡事件發生以后,不要在沒有做好任何準備就告知家長,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后,在征得領導同意后再與家長聯系,讓家長迅速趕往學校事發現場。
(4)在知學生發生意外以后家長的情緒往往是很激動,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輔導員一定要沖在第一線絕不能出現推脫,要抓住輔導員自身的角色定位開展危機公關工作。
(5)在事件發生以后,一定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輿論導向,提醒學生不要再不了解真實情況的前提下發表或者訴說一些不實言論,以免給事件的處置工作造成被動。另外還要第一時間做好個別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特別是同宿舍的學生及關系親密的同學,最好是尋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