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振海
摘要:探索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多樣性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得到不斷發展,從而促進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關鍵詞:教學;探索;激發;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實施英語新課改最為核心的任務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改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探索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筆者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總結提煉出英語五步教學法,希望能夠對渴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同學們有所裨益。
一、著力抓好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學習英語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絕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美事。走好漫漫求學路,首先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學業才能不斷有長進。一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從教學第一天起就嚴格要求學生按格式書寫,老師要言傳身教,作好示范。通過持之以恒練習,上英語書法欣賞課,開展英語書法比賽等途徑,提高學生書寫能力,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激發學生對英語書法的審美情趣。二要養成按讀音規則記憶單詞的習慣。隨著拼讀練習的進展,老師要都會學生善于歸納梳理、把握規律,讓他們逐步掌握按讀音規則記憶所學單詞的方法;反過來,讓學生通過記憶單詞,再去小結字母組合讀音規則。這樣反復操練讀音規則,就能逐漸養成按讀音規則記憶單詞的習慣,進而輕而易舉地訓練學生按構詞法記詞的能力。三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從入門開始就培養學生獨立拼讀單詞,了解課文大意,模仿錄音朗讀課文,提出問題等課前預習習慣。這是發展學生自學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四要養成大膽發言、主動參與質疑研討的習慣。質疑是活躍課堂、深入學習的有效手段。老師要本著“嚴格要求,循循善誘,正面鼓勵”的原則,幫助學生把問題準備好,多想些點子,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積極性,鼓勵每位學生大膽發言,并充分肯定和消除疑慮,讓他們在不斷探究中學有所獲。五要養成課后復習、整理所學知識技能的習慣。學完一單元后,要求學生自覺復習整理,小結讀音規則、語法要點、單詞、詞組、句型,教師則定期檢測,根據反饋,進行矯正練習。
二、積極創設英語交流運用平臺
目前,學生普遍反映上英語課比較沉悶,老師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光會寫不會說,“啞巴英語”在所難免。為了解決好這些問題,教師除了要優化課堂結構、精心組織教學外,還要在課外活動安排上下功夫,給學生創設更多交流練習英語的機會,使整個教學過程都要體現學用結合的原則,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獨立運用英語的能力。一要堅持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和直觀教具創設情境,發揮多種器官的學習作用,并把學用相結合起來。由于語言材料成了語言事件,可以發揮事件記憶的功能,學生因而學得快,記得牢,學了好用。二要教唱英語歌曲,增強學生審美情趣。采用唱讀結合的教學,讓學生在唱歌中運用英語,從而使學用結合。三要強化口語實訓,提升學生會話能力。比如,學唱英語歌曲,朗讀排演短劇,開展課外英語會話,為課堂內上臺表演做準備等等,這些活動主要由學生獨立進行,非常有利于培養他們獨立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全力培養學生敏捷反應能力
新教材較重聽說,聽說的一大特點是節奏快,不容細想。因此,老師必須著重培養學生敏捷的反應能力,以適應口語活動的需要。當學生初步養成自己預習單詞的習慣和能力之后,上新課檢查學生朗讀單詞時就可以加快速度。與此同時,還可采用多種速度訓練形式,尤其是聽寫。聽寫是一種積極的綜合性語言訓練形式,它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聽寫可以在快速活動中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培養聽、說、寫能力。此外,為了提高操練速度和單位時間的利用率,抽問時不依次叫學生名字,也不一定要求起立回答,而只要求快速回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加快課堂活動節奏,還能促使學生專心聽講,加快反應速度。
四、說寫并重訓練連續表達能力
寫的練習是使用新教材中容易忽略的一環,而寫與說構成表達能力,是為交際而初步運用英語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使用新教材忽略寫的練習的原因,主要是課堂時間有限;加之口頭訓練速度較快又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所以有限的時間都用到口頭訓練上去了。為了既不誤口頭練習又兼顧筆頭訓練,并使口筆頭練習互相促進,老師在高一就不時讓學生先口頭表達,再寫出表達內容,即由口頭而筆頭。到了高二,更要時常組織學生縮寫、改寫課文,以至寫周記,然后在課堂上口頭敘述、修改;還可用兩人對話或表演表達出來,即由筆頭而口頭。高三以后進行口頭——筆頭——口頭交叉練習更要加強,以培養口筆的連續表達能力;即保證口頭筆頭兩不誤,又為高考的書面表達打下基礎。
五、拓展閱讀空間擴大學習成果
擴充理解的輸入量是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必要途徑,已為中外學者所公認。新課標教材的總詞匯量大于統編教材,運用能力的要求也高于統編教材,故教學中要加大閱讀量,以促使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再者,從教學環境看,在我國普通中學,閱讀仍是最可靠、方便的英,外語輸入渠道和信息源。此外,由于新課標教材對語言知識的鞏固練習不足,擴大閱讀量還可幫助學生在運用中鞏固和深化所學語言知識。因為中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為了弄清難點、疑點,總會有意無意地用語法分析和“以舊套新”作為工具,所以加大閱讀量也會產生語法練習和用中學的作用。據此,推薦采用許效禮同志編寫的《非常英語:高中英語分級閱讀訓練》作用為輔助教材,同時選用《初級英語讀物》和《中學生英語讀寫》為補充讀物。輔助教材主要在課堂使用,但教學方法與新課標教材不同,而采用聽音——會意——閱讀——問答——朗讀——解釋或復述六步。補充讀物主要在課外進行,一般配按自讀——檢查兩步進行,補充讀物由于可讀性和平趣味性都比較好,學生為了獲取新的信息會不知不覺地加快閱讀速度,從而鞏固了雙基,熟悉了外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這又反過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加了運用英語的實踐量,從而促進了他們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