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越
(貴州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7)
淺談侗琵琶
——以黔東南黎平、榕江、從江三區為例
張子越
(貴州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7)
貴州黔東南是侗族生活的聚居地,其侗族居住人口占全國侗族人口絕大部分,特別的在黎平、榕江、從江三地琵琶歌尤為豐富,其所使用的樂器侗琵琶形制多樣,曲調豐富,技巧復雜,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以侗琵琶為主要研究對像試對這三個地區的侗琵琶進行分類和對比思考。
侗琵琶;琵琶歌;黎平;榕江;從江
侗族琵琶歌中使用的樂器,侗族人稱為“君琵琶”俗稱侗琵琶,在貴州黔東南的黎平、榕江、從江三地是侗族琵琶歌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從表演的形式、樂器的形制,歌曲的數量,演奏傳承的人數等問題上看都是最為全面的,幾乎囊括了貴州琵琶歌的各種種類,囊括了幾乎所有貴州侗琵琶的形制(暫時不涉及近廣西侗族的葫蘆狀琴身侗琵琶),侗琵琶在琵琶歌中的演奏部分與表演者演唱部分兩者不分伯仲,甚至可以說琵琶歌的特別之處不僅在于唱更在于彈。琵琶歌曲調豐富,歷史悠久,從而促使形成了侗琵琶演奏的豐富性,琵琶歌使用的琴隨演唱所需而制,侗族人民豐富的演唱需求又促使形成了侗琵琶形制的豐富性,從琵琶歌的表演中很容易聽到侗琵琶豐滿的曲調,近似三弦的大、中、小侗琵琶和近琵琶的兩種琴身結構的琴都統稱為侗琵琶,而表演形式都被稱為琵琶歌。以下我將侗琵琶在黔東南南部三區的分類以及侗琵琶的演奏兩個方面來試著探討以上所提的內容。
在黔東南版圖的南方很容易看到榕江在左,黎平在右,而從江在兩者之下,三地形成一個穩定三足關系,琵琶歌在這個三角區域中尤為盛行,三地琵琶歌各有特色但是又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整體,在這三個區域中我們更容易看到侗琵琶的特點與共性,以這個三角區域為例可以較為立體的對侗琵琶進行了解。三地擁有豐富的侗族琵琶歌,也幾乎囊括了貴州侗琵琶的種類。表一:一般將侗琵琶分為大、中、小三類,但是對于侗琵琶并沒有統一的一種分類。我試用以下兩表對侗琵琶進行分類。

表一 按形制分類

表二 按地區使用風格分類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假唱當地有一種不成文的說法,即是女方在談戀愛時為了不被家人和寨子里的熟人發現因此用假唱來壓低聲響,在行歌坐月時多半雙方都會用假聲來演唱,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六洞最為突出,以前是假唱但是現在也出現了真唱。但是洪川平架的琵琶歌仍然是假聲演唱,不分男女,這一點與其使用的梨形琵琶有一定關系,梨形琵琶大小與小琵琶近似不過60厘米左右大小,其聲音音域偏高,真聲無法演唱,梨形琵琶在限制男女演唱方法的同時也促進了這一特殊的琵琶歌的表演形式的保護與傳承,而受限制的假聲演唱方式又對梨形琵琶的保護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這也是洪川琵琶歌任然男女都用假聲演唱的原因之一。
而關于侗琵琶大中小的使用現在各地都有交叉使用的現象,除了洪川平架琵琶歌的梨形琵琶各地的琵琶都有交叉使用的現象,除了有歷史源流規定的使用限制外根據個人喜好侗琵琶使用并沒有上圖分類里嚴格的區分。各地的交流學習也促進著琵琶歌演唱,侗琵琶使用的豐富性。這也是這三個地區存在不同與共性,各為地區又互為整體不可避免的相互間的融合和影響。
(一)侗琵琶在黎平洪川平架琵琶歌《丟歌不唱荒了夜》中的運用
這首琵琶歌由梨形琵琶演奏,此地區琵琶歌都是假聲演唱。這首琵琶歌表演方式是男彈女唱和男彈男女和唱唱的結合,速度為每分鐘120拍,從調式上看介于降D宮與D宮之間,特別是所有的六級音都明顯的向降六級音傾斜但是也都沒有到降六級音的音位上,侗琵琶的演奏者能很準確的跟腔演奏,找到似降非降的音位。這也是為什么侗琵琶只有兩個品位的原因之一,很多微分音的演奏有明確的品位是無法演奏的,包括演奏者跟腔時左手的按音和滑音使用能更準確的找到他們耳朵熟悉的音準。

譜例一
從侗琵琶的演奏來看除了第一小節是兩個單彈演奏以外,后面都是以雙彈挑、三彈挑,這個指法將空弦音f1、g1的二度關系的緊張性貫穿在整個音樂中,特別的,在演奏前八后十六分節奏時,演奏者運用了按音接打音的左手演奏方式處理后十六的節奏,保證了撥片雙彈挑演奏中平均的四分音符空弦g1的連續鋪墊。在侗琵琶的旋律中除去鋪墊音g1還有一個旋律,雙彈挑演奏時左手按音弦與其他非按音弦若有著持續的節奏就會讓旋律產成有著兩條旋律弦存在的感覺,這種演奏方式在彈撥樂中甚為常見,此樂譜的第三排在演奏中可以感受到這樣的旋律弦,如下:

譜例二

但是這里所提的指揮作用對于侗偏偏演奏和演唱者而言并非是單方面存在的關系,人聲演唱同時也在對侗琵琶的演奏進行了提示。從譜面上看這種指揮關系當人聲加入時這種指揮作用傾向于侗琵琶,當人聲完畢時這種指揮關系傾向于人聲,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
(二)侗琵琶在榕江車江琵琶歌《心心相印》中的運用

譜例三
此譜例為《心心相印》的開始部分,調式為降b宮,速度為每分鐘120拍,傳統表演形式是男彈女唱和男彈男唱的結合,女生先唱。侗琵琶演奏貫穿始終,五級音向降五級音傾斜(特別是當五級音作為句尾時),特別的歌曲第8小節的第二拍五級音下傾斜最為明顯。雖然五級音向下傾斜但是整個旋律并沒有脫離降b宮的感覺太遠,微分音的感覺沒有上一首強烈。
在演奏中,前八后十六節奏平凡出現,在第26小節還出現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型,并且還有附點音符的使用,在120的速度下,這些豐富的節奏增加了侗琵琶的演奏難度,使整個侗琵琶旋律較人聲更為緊湊和連貫,從而對演奏者的彈挑技術提出了一定要求。侗琵琶演奏者還是速度控制的高手,整個表演過程速度穩定,與演唱融為一個整體。
侗琵琶與人聲旋律相差一個八度,侗琵琶為低,人聲為高,出現這樣的搭配或許與是男女間戀愛時所唱情歌有關,侗琵琶在歌曲中體現男方,并始終伴隨女方的演唱,這個八度之差體現了男女雙方的關系。不得不說,八度距離雖遠但是卻恰如其分的體現了侗族青年男女行歌坐月,琴音相隨的浪漫。侗琵琶以底八度的形式為女聲演唱的旋律做了充分的支撐和鋪墊。這個八度似男與女也似天與地,八度在此使用得尤為自然和巧妙。
(三)侗琵琶在從江《巨洞琵琶歌》中的運用

譜例四
此為歌曲開始部分,調式為C宮,速度是每分鐘120拍,表演形式是男彈女唱與男彈男唱的結合,女生先唱。侗琵琶的旋律微分音感覺出現在六級音,即六級音向降六級音之間,但是較《丟歌不忘荒了夜》向降六級傾斜度小,整首樂曲也有大量的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較《心心相印》更多。侗琵琶演奏速度快,較前兩首都更為緊湊。而演唱部分旋律出現連線長音的演唱,整個演唱旋律較侗琵琶旋律舒緩,兩個聲部因此形成鮮明對比。并且人聲部分由大連連續的休止,使侗琵琶承擔歌曲旋律比重更多。
在雙彈處(第4小節和第25小節)雙音除譜面所記音還有六級音同奏,這個音起到牽引出下一小節旋律開始的作用,在聽覺中,樂句界限較前兩首較為模糊,這種旋律的進行方式也是侗琵琶演奏的特性之一。同樣的侗琵琶任然對演唱者起到指揮和引導的作用,這首琵琶歌中的前八后十六節奏是連續出現的,在120的速度中演奏是并不容易的,但是侗琵琶演奏者演奏起來非常穩定,清晰。特別的在第20小節出現前十六后八的節奏,這個節奏的出現打破了演奏者左右手前八后十六節奏的演奏慣性,增加了雙手演奏的難度,而32-42小節(最后一排譜)中的前八后十六的使用加上快速密集的旋律的起伏頻率,需要演奏者一氣呵成,不慌不亂節奏穩定,完成這樣的彈撥技巧是有一定難度的,侗琵琶演奏者快速度演奏中表現出的穩定的彈撥技術,優秀的節奏素養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他們的演奏節奏穩定,并且彈撥樂中旋律特有的點狀顆粒感都表現得非常清晰,整個琵琶歌中侗琵琶的演奏還有很多有待挖掘的內容,其應該獲得新的重視。
[1]和云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2]吳國棟.中國民族音樂[M].上海: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
[4]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上).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5]貴州省音樂家協會.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集萃[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
J60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