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
摘 要 大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水平。因此,高校要注重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注重專業知識的教育,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本文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整合的方法途徑做一個簡要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1.1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個人的思想、行為進行引導、影響和規范的一種教育,注重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在實踐和學習中能夠自我理解、自我思考、自我感悟,形成對世界和生命正確的理解和感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建屬于自己的一套穩定的正確的價值體系,并且通過自己的意識來指導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意識,進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和舉止,能夠讓自己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同時遇到心理問題也能采取合理的方式解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思想意識,從而有利于學生端正自己的態度,遇到心理問題時,也能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進行解決和化解。
1.2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在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通過上思想政治課來進行的,主要講解毛概、思修等內容,偏重于內容傳授點形式,讓學生獲取這些書本理論知識,并教育學生應該如何規范自己的思想以及行為。這種教育方式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學生的體驗以及心理感受。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感悟,通過自己的心理體會來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這個不足,讓學生能夠切身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規范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途徑
2.1教育觀念的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育都是重視學生的內心世界、思想的教育。心理和思想都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應,都是以人腦為載體、以現實物質為內容,在實踐當中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品格,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是培養學生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構建完整良好的價值體系;心理健康教育側重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有健康的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有時也需要從心理方向尋求一個突破口。因此,要在教育觀念上進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只是側重方向和具體操作上有所不同。
2.2教育原則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保密原則和換位思考原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公開原則和價值導向原則。雖然這兩種教育的原則都不同,但是這兩種教育都是注重學生的實踐、互動和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實踐能力、積極性和創造性,都是注重學生在實踐中、互動交流中、思考探討中能夠自我理解、自我感悟、自我體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遵循換位思考的原則、移情原則,在心理教育中也要遵循價值引導原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要整合教育原則,要以德育人、以心育人。
2.3教育方法的整合
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中,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經歷、知識、能力等不同特征來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素質、理論水平、心理素質等不同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活動,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得參與到課堂中來,注重學生的心理感悟,同時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及時進行疏導教育。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也可以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上的普及性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結語
大學生的培養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要在教育觀念、教育原則、教育方法上進行融合整合,培養出具有較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大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剛.堅持立德樹人 注重提升質量 扎實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
[2] 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3] 徐輝,楊眉.探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J].中國高教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