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摘要:何為上市公司,官方的回答就是指所公開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準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簡而言之就是指一個公司的利益不再只是關乎與這個公司,同時也影響著買這個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所以關于加強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監管的研究就顯得格外的必要。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舞弊行為大多是在賬本方面做文章,以此達到竊取公司利益的目的。雖然上市公司較其他的非上市公司更能增加大眾對公司的信心,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但仍然無法排除掉公司財務舞弊的現象。所有筆者將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原因,特點及解決方案的分析來提出關于如何加強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監管方面的相關意見。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監管研究;原因;特點;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上市公司出現財務舞弊的原因
眾所周時,當一個公司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為了大量資金的需要,就不得不選擇通過上市的行為來進行融資。根據《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的規定,一個公司上市除了需要達到一些法律方面的硬性要求外還需滿足資金方面的相關條件。例如公司的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連續三年的營業額都是上漲的趨勢以及發行前凈資產不得少于總資產的30%等,正是這些條件的限制,導致了上市公司進行財務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能達到上市的標準。當公司在財力方面不能達到上市標準但又急需大量資金的融入時,公司就會選擇通過做假賬的辦法來先獲取上市公司的牌照以此來獲取資金。當然除了爭取上市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就是監管機構的不作為行為,所謂在其位謀其職,在一個崗位但卻不作為就極容易導致整體工作的無法進展,尤其是當監管部門不作為時極有可能導致的就是內部的腐敗。其次就是在關于財務舞弊這方面的懲處制度依然不夠完善,這就使得一些不法人員鉆法律的空子,走捷徑。例如三星新材上市公司在處理此類相關案件時,最后的懲處結果不過是對違紀人員進行“公開譴責”或者相關高管人員三年內不能擔任上市公司的董監高。此類懲罰不痛不癢難以起到威懾作用。這也使得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情況層出不窮。
二、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特點
現如今,上市公司出現財務舞弊現象已不算什么大的社會新聞,成百上千的上市公司都出現過這類的事件。那么上市公司在財務舞弊方面都有那些共同的特點呢?特點一:就是大多是會計作假。上市公司作為一個巨大的融資平臺,同時也是一個社會資源共享,與股民利益同進退的大型公司。所以按照規定,上市公司需要定時的公布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并且需向股民詳細介紹公司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如果公司的財務狀況出現不理想狀況甚至無法達到上市的基本要求或者已經連續三年處于虧損狀態的話,那么公司就極有可能面臨股民的撤資以及暫停上市甚至終止上市的風險。所以公司為了避免此類的風險,不得不通過會計作假賬的方式來向股民做交代以及避免公司倒閉等風險。其次正是因為此類的暗箱操作,導致此類財務舞弊事件永遠見不得光,所以公司違法違紀人員也極力的來掩飾事實的真相。這也就是第二個特點,通過財務舞弊來掩飾賬目上的虧損或者滿足少部分人的私欲。第三個特點就是造假的人員大多是公司管理階層的人員,這也不難想通,無論是任何時候,任何領域,都只有管理人員才能接觸到利益的核心,所以這個特點不僅是大多上市公司的特點也是其他企業機構等的共同特點。
三、關于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解決方案
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都應該考慮,關于這一類現象是否能有相關解決方案。因為上市公司不同于其他的非上市公司,它的利益并不只是掌握在小部分人的手中,除了公司占大多股份的董事會以外還有購買這個公司股票或債券的股民,所以,公司不僅要對公司職員,董事會等負責還需對股民負責,所以當公司出現了財務舞弊的現象后,損害的利益不僅是公司的利益也包括股民的利益,因為利益要做到共享風險才能同擔。
方案一,加強對企業的融資力度,眾所周知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是以股票市場作為融資活動的主要平臺,所以通過調控企業的融資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方案二,就是提高股票發行價格,在上市公司中,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的多少取決于股票的發行額度和股票的發行價格。而股票的發行價格主要由證券主管部門決定,同時中國證監會在制定上市公司的發行價格中提出,盈利的能力是決定股票的發行價格的一個核心因素。所以通過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
方案三,加大對于違法違規的企業的嚴懲制度,為什么上市公司在財務方面舞弊的行為一直無法杜絕,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違法亂紀所獲得的收益遠遠大于相關部門的處罰程度,這也導致此類事件一再發生。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加大懲處力度那么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財務舞弊就不在那么頻繁的發生了。違法與懲處劃等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的杜絕此類事件。
方案四,就是在監管方面加大力度,盡量杜絕在監管部門不作為的行為。首先在政府層次,政府應該做到整體化常態化的監管,而不是采用一年一審的制度,給企業留下作假的機會,以致不能拿到真實數據與信息。所以政府應該采用隨時的抽查的制度,讓企業隨時警鐘長鳴。其次就是在企業層面,首先我認為應該加強企業內部監管部門的權利,讓他們能放開手去干而不是,畏手畏腳,戰戰兢兢。而應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作用,盡量杜絕公司內部的腐敗情況。最后就是社會方面的監督能力,上市公司作為一個相對透明的存在,除了公司自身與政府外同時也在接受著來自社會的檢驗,例如,當時轟動一時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一個名為張力元的記者在不顧艱險的情況下將這件事公之于眾的,所以企業應該鼓勵來自社會群眾的監督,因為監管有力才是杜絕財務舞弊最有力的威懾與提醒。
如上是筆者的拙見,希望能對讀者有細微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韓迅.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灰幕[J].董事會,2011(2).
[2]黃新建,李若山.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6(8).
[3]趙素英.上市公司舞弊成因與治理[J].現代審計與會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