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妙玲
摘要:“營改增”在我國得到全面推廣,其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改善以往營業稅制度的缺漏,降低企業稅負壓力。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要做好合理配合協調,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效果。
關鍵詞:營改增;稅務會計;財務會計;關系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稅務會計工作主要導向集中在稅法內容,財務會計主要服務于企業,兩者在具體操作上存在一定導向差異。在全國“營改增”改革推進下,人們更需要注重兩種工作差異性,盡可能的協調財務管理工作。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基本職能
(一)稅務會計
稅務會計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稅務與財務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會計系統工作。其工作主要是針對納稅人繳納稅做相關工作的形成、申報、繳納等工作。其工作建立在稅法基本內容之上,采用專業的稅務計算方式,確保企業稅務中不會出現漏稅、重復交稅等情況,按照規定時間做好納稅行為。
(二)財務會計
財務會計歸屬于企業會計的一個分支職務,主要是對企業有關的財務信息做有關統計記錄,同時針對政府、債權人與投資人提供有關信息,接受其監管。該工作主要運用專業的會計方式對企業財務掌控做統計,從而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經營的參考依據,屬于企業管理中的基本工作內容,甚至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是保證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基本工作。
二、營改增后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首先,稅務會計的工作需要以財務會計工作為基礎。財務會計所記錄統計的財務記錄要確保真實有效,稅務會計需要在稅務核算中采納財務會計的統計記錄結果,因此財務會計工作是稅務會計的基礎,財務會計的差錯會直接干擾稅務會計工作的開展。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的后續工作之一。
其次,兩種會計工作的目標存在差異性。財務會計主要是針對企業財務成果做有效統計核算,其工作需要向政府部門、債權人與投資人做對應信息的服務與展示。但是稅務會計的工作開展主要圍繞稅法法律展開,需要對企業所得收入、成本、利潤以及有有關繳納等稅負工作做有關統計協調。稅務會計更多的是服務國家稅務工作,同時可以有效的利用國家稅負優惠政策來達到降低企業稅負壓力的功效。在所服務的對象上,兩者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財務會計針對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事物項目做管理,會計核算需要有效的反饋企業總體的財務情況、資金流動、經營成果等狀況,企業管理與有關財務信息都需要通過財務會計核算來呈現。稅務會計更多的是對國家稅務有關經濟活動內容核算,確保繳納稅務情況的真實全面。稅務會計征稅主要是針對歷史成本展開,主要針對發生的經濟變化做納稅信息的核算,不會對企業未來的受益與損失做判斷計算,所有的納稅信息都是有明確的憑據,這種憑據都是已經發生,確實存在的,同時所有的稅務工作都有明確的操作方法與計算要求,需要遵守有關國家規定,國家稅法是基本操作準則,操作標準具有一致性。
三、營改增后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協調
要較好的處理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處理工作,具體操作上需要從整體到局部不斷的優化。
(一)需要完善稅務會計體系
我國范圍內會計理論的發展相對國外的積累時間較短,制度本身缺乏完善性,因此整體的制度合理性還需要不斷完善,有較強烈的我國國情特殊性情況存在。要達到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有效協作,對稅務制度做充分的利用來保證企業運營的利益。在納稅款項上需以會計系統基本原則與標準要求為基礎,同時管理方面需要讓法律法規與稅收制度做有效融合運用。尤其是“營改增”之后,營業稅的消除,增值稅的廣泛運用,具體的專業發票管理運用、納稅款項的調整都需要做充分的研究,讓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做好有效溝通協調,從而達到工作的良好配合,盡快的讓企業享受到改革所帶來的稅費減負工作效果。
(二)稅務會計核算內容的健全優化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具體的會計核算中存在一定差異性,要充分的縮小兩者操作差別,充分的尊重稅收制度標準。需保證稅收人行為規范合理,可以將應稅費用列支處理中的標準適宜放寬,稅收扣除強度需要適宜的提升,有效的促使資源保有量提升,由此才能有效的保證企業更好的運行。尤其“營改增”后增值稅廣泛運用,要充分合宜的運用稅費進項抵扣,降低企業稅費壓力。
(三)需要完善企業內部協調工作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在相關工作上有一定差異,但是總體上能為企業決策與運營所服務,有效的保證為企業發展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審計報告,有助于領導層對財務與稅收工作有更完善的掌握了解,從而依據財務情況制定合理的企業發展策略與規劃。要有效的做好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協調,從而為兩者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便捷性,有助于為兩者工作的配合協調制定更合理的方案,幫助兩者工作的順利開展,避免溝通不暢或者工作阻礙,確保兩者之間數據溝通交流的順暢性。
(四)注重人才培養與信息公布
在企業財務工作上,需要注重財務人才的培養。在多數企業內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屬于相互分離的獨立結構體系,要對兩者知識結構體系做不斷地完善掌握。要注重人才納入制度的嚴格管理,同時也需要做好人員日常培訓。具體培訓上要依據不同崗位、不同能力經驗做差異性的安排,提升培訓管理的有效性。做好日常激勵制度的設置,提升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謹慎性,做好工作科學考評來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要對企業的信息做有效披露,尤其是不完善不規范的行為,提升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謹慎性,從而支持企業財務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結語
“營改增”改革后會出現稅收計算方法、管理上的變化,相應的稅務會計工作與財務會計工作會產生一定范圍的變化。企業自身要優化相關制度改革的培訓學習,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養,提升企業發展的經濟保障。
參考文獻:
[1]望如屆.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統分關系影響因素的探究[J].商,2016(27):165-165.
[2]高穎.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之間的關系探析[J].中國市場,2016(42):98,110.
[3]王嘉琛.淺談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