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熠鵬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202
摘 要:在社會進步的影響下,我國民航事業發展迅速。民航安全是保證航空事業得以有序發展的重要前提,關乎用戶效益,是推動航空事業實現和諧發展的關鍵。任何事故的發生,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社會影響十分巨大。為此,要重視對安全管理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理性進行體系模式的選擇,正視民航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和問題,形成具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民航事業的有效運行提供保障。該文全面探討了民航安全管理系統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民航 安全管理體系 選擇
中圖分類號:V3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202-02
民航事業得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安全性,在根本上維護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各項利益。對于當前的民航,公眾對其安全性期待較高,同時,風險系數較大,系統性突出,因此,安全性的增強是衡量民航發展水平的關鍵。民航事業領域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對整個社會的經濟帶來損害,威脅生命財產安全,甚至帶來嚴重的社會影響。因此,民航安全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是提升民航安全指標的重要方面,切實保障民航的可信度。
1 對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概述
對于民航安全管理體系,需要將國際民航組織所制定的規定作為依據,在本質上體現的是措施體現的特性。同時,立足國家相關民航發展的基本政策,嚴格遵循國家的相關政策,在此基礎上,構件民航方面的安全方針和目標。在整個民航安全管理系統中,涉及較多方面的內容,如民航安全相關理論、約束性的法律法規、信息數據庫、監管數據、安全文化以及相關的技術手段。為了促進民航安全目標的實現,要關注民航安全體系中各種要素,將其維護在最近的運行狀態
2 對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背景的介紹
2.1 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歷史背景
在整個民航事業的發展中,對事故的處理,主要是立足后期調查與糾正,將其作為主要的安全管理模式,目的是實現對事故的有效預防,避免再次發生。當前,公眾對航空安全期望日益提升,傳統安全管理方法彰顯不足,很難實現對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為此,要尋求一種全新的民航安全管理體系,樹立高效的民航安全管理思想,采取有效的手段,將安全理念滲透其中,強化民航系統的過程監管,實施動態跟蹤,保證閉環管理的可持續性。
2.2 我國民航引進安全管理體系的環境
對于民航事故而言,其危害性巨大,彰顯突發性與國際性的特征,因此,其所帶來的損失十分大,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民眾對安全性、舒適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重視對民航安全發展瓶頸的應對,千方百計提升民航安全管理系統的自身安全系數,充分認識到任務的緊迫性。在民航發展的初級階段,民航領域更加關注事故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形成對安全問題處理方式的完善,也就是對物理因素引發事故的分析,因此,更加關注飛機的自身建設,忽視對事故隱患的調控和管理。在長期發展中,各種情況不斷兼容,吸取了一些經驗,推動了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發展與建設。對于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創新,要重視安全管理觀念的改革,強化對運行過程的跟蹤和控制,強化長遠性與可持續性。
3 對民航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目標與指標體系的介紹
3.1 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發展方向
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重視經驗的積累,追求系統的全面性、完整性與實用性,正視這一任務的艱巨性。另外,在安全管理體系與質量管理體系的融合中,民航業務范疇不斷擴大,在時代的推動下,與時代特征相結合,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統,明確安全目標和方向,構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配套安全指標體系,促使民航安全管理與國際接軌。
3.2 民航安全管理系統的指標體系
立足民航高層管理層面,要重視對系統運行的全面安全評估,強化對風險的預測,實現對風險的科學規避,同時,形成更加科學和有效的安全目標,制定有針對性的體系指標,這是民航在認識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安全管理體系構建的重要基礎;在完成安全管理制度構建之后,要對其權威性進行明確,強化執行力度,將風險管理和安全管理落到實處。例如,在實際中,要進行安全風險預警閥值的設定,實現對整個系統的全程監控,保證各個環節能夠進行數據信息的及時獲取、存儲和收集,強化整合;在民航企業安全管理系統完整中,要注重應急事故處理系統,實現事故危險級別的降低。在最短的時間范圍內,形成合理的、針對性較強的應急處理方案,發揮有限資源的作用,有序調動各個部門,發揮各自職能,實現對危害程度的降低。
4 如何推動中國民航安全管理體系的理性選擇
4.1 重視開展以人為本的機務隊建設
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建立關乎民航事業運行的穩定性與長遠性。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方面不斷改革,成效顯著,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人的作用不容忽視。為此,為了更好地貫徹安全目標和指標體系,需要強化機務隊伍管理與建設,培養能力強、素質高的管理人才。立足實踐,機務人員是最基礎的人員,能夠實現對故障及早發現,與機體安全運行與否關系緊密,因此,如果問題能夠讓機務人員及時發現,同時,在最短的時間進行科學的分析,形成最佳的應對方案,為此,要切實增強機務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這對于整個民航安全體系的建設意義重大;要積極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為機務人員的培養創設有力的環境。
4.2 正視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為了建設更加有效的民航安全管理體系,要明確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應對的針對性。在當前的民航企業中,人因數據繁雜,相關制度存在缺陷,直接阻礙民航企業的有序發展。因此,要正視民航安全管理體現的發展水平,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體現框架,更好地發揮整個體系的價值。
4.3 加快一體化建設
針對民航安全管理系統,在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相關體系,如安全監控環保體系、保安管理體系等,在發展中不斷融合,相互促進,在融合中實現安全管理體系的整體完善。安全管理體現的建設需要立足企業實際,形成多體系相兼容的一體化建設模式。
4.4 積極開展安全文化建設
目前,很多國內民航企業都更加傾向于自己進行安全體系的建設,“閉門造車”的現象十分突出,但是,需要明確的是,規章制度很難實現對所有情況的覆蓋,同時,制度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民航安全管理體系需要在關注制度建設的同時,重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結合時代發展步伐,積極引進高素質的文化運營人員,同時,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為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保證規劃的科學性,為民航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4.5 重視法律法規的完善
民航安全管理建設離不開政府相關法規的約束,也就是安全管理法規,這是企業實施安全運行和管理的根據。為此,相關人員要明顯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嚴格遵守民航生產的相關法規,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安全管理法規涉及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范性文件,需要全面考慮國家、企業以及行業的發展情況,立足企業運營實際,切實提升民航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民航建設領域,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具有系統性、長遠性與艱巨性,需要立足可持續發展,以安全管理為核心,對安全管理現狀給予正確認識,貫徹科學的安全管理目標和指標體系,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在根本上推動我國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俊杰.科學發展觀視閾下民航安全管理與創新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 朱慧敏.山東航空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實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