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華
摘 要:隨著社會上重組家庭現象的增多,夫妻雙雙外出打工,家庭關系的不和諧,一些大齡婦女身體不適,生下孩子無心照顧,經濟條件的限制,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是十分明顯。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未來人口素質的提高,無疑是一個不利的因素,因此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不可忽視。
關鍵詞:特殊家庭;德育;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2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32
由于孩子過早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溫暖,過早承受了家庭的矛盾,其性格、智力、情緒及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良好發展受到壓抑和扭曲,而且也導致了行為異常和心理異常。近年來,我對特殊學生群體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但就結合中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來看,對他們的家庭教育的專門性研究缺少針對性、具體性,致使學校對特殊群體學生教育產生盲,目前嚴重影響學校德育的實效性。面對這一特殊群體,學校應與特殊家 庭聯手探究指導其正確地開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使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走上更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的軌道。
一、學校和特殊群體學生家庭教育共識的形成
要讓家長明確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家庭是終身教育,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既擔負著生養哺育的義務,又擔負著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的責任。建立每周學校與特殊家庭教育聯系卡制度:每周內,學校與家庭對學生實施了哪些方面的教育,采取的什么方法,效果怎樣,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分別填卡,周末以書面的形式,由學生傳遞互換,這樣家長和學校都能互相了解對方的施教情況和學生在家、校的表現情況,便于及時調整配合教育,使之達到教育的一致性。
二、教師自身素質的加強,才能給家長以有效的幫助
教學中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瓢水,你必須先要有一桶水”。同樣道理,教師要指導家長,教師首先應加強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只有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才能真正幫助家長。在真正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輔導家長,就會感到得心應手,學生家長也感到很有收獲。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多學習心理教育的知識,了解心理疏導的方法并采取的措施,利用教師的特殊身份,關注和關心著這個群體,協調好監護人和孩子的關系,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三、發揮班集體優勢,營造溫暖氛圍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溫室,良好的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集體的感化和溫暖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安排班上優秀的同學主動接近特殊家庭學生,與他們一起談 心、學習和搞活動。在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和學業能力等方面幫助他們,努力讓他們找到成功的喜悅,促進其在各方面進步。同時,要利用學校開運動會、文藝匯 演、春游活動等活動,讓他們主動的參與進來,全班同學為其搖旗吶喊,加油助威,這既讓他們覺得集體的溫暖,又讓其嘗到成功的喜悅。平時在生活上、學習上多 給予她們關心、鼓勵,多和她們交流,相互學習;關照老師在課堂上多提問她們,多表揚、多輔導她們,以此樹立她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好知識的決心。讓她感 受到集體的溫暖,并從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學會寬容。
四、給特殊家庭學生以更多的關愛和信任
愛生是教師必備的美德,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學生的要求,老師更要用真摯的愛對特殊家庭的孩子。特殊群體的學生若缺少教師熱情的關懷和鼓勵,得到較多的是教師和同學的冷眼與訓斥、嘲諷,那么就會導致他們對教師不滿,表現反常,成為所謂的“問題學生”。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愛和學習上的關心、信任,教師的愛和信任,是開啟特殊家庭學生心靈的最佳鑰匙。所以,教師要以誠懇、尊重、平 等、信任的心去同他們談心,同情理解他們,和他們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發動老師同學關心他們、幫助、信任他們,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 特長,提供他們顯示才華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溫暖、信任、愉快。即使有反復,也要能理解和有耐心,對他們多些親近,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寬容,多些鼓 勵,也會“金石為開”的。
五、為特殊家庭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
馬克·吐溫曾說過:“我可以為一個愉悅的贊美,而多活兩個月。”每個特殊群體孩子身上都有其閃光點,而閃光點就是我們施教的支點,把握好 時機,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挖掘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隨時給他們創造機會,并及時肯定和表揚鼓勵,哪怕是他們彎腰撿一小紙屑、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等,這 樣在前進的道路上能給他們極大的溫暖和動力。合作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的發展,為了促使特殊群體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嘗試并積極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通過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張揚個性,從而培養其健全的人格。特殊家庭學生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渴望有出色的表現,渴望別人的贊揚和羨慕,只是他們不善于表現自己,使他們的交往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得到鍛煉,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可能老師給他的一次機會、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成為他們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總之,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這個整體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分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證良好的教育效果。特殊群體學生的家庭教育指導,需要我們進行不懈地探索。我們將繼續抓住家長家庭教育這個關鍵點,結合學校具體實際,聚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力量,不斷提升我校特殊群體學生家庭教育的質量與效率,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教育大環境。
參考文獻:
[1] 謝群鋒.淺析家庭教育在“三結合”教育現實中的一些困惑教師 [J].2013(7):10-11.
[2] 馬忠虎.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3-4.
[3]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著.林志英譯.家長教育學[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2(10):13-15.
[4] 王華曄.影響小學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D].河北大學師范大學,2013.11-15.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