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摘要:提高聾生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是提高聾校數學教學質量的根本。聾生由于聽力和語言能力的缺失,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就已經堵死了70%,甚至更多。本文從分析聾生數學學習基本特點入手,提出采用直觀學具與教具、創設情景、小組合作探究、個別化教學等方式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聾生 課堂 數學教學 方法 實效性
一、提高聾生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意義
提高聾生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是指根據聾生數學學習的基本特點,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提高數學課堂吸引力,增強聾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聾生學習動力和學習效率。
提高聾生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目前越來越成為特殊教育學校十分關注的話題。本文將從分析聾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特點入手,來探索提高聾生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方法和途徑。
二、聾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特點
課堂教學過程包含了諸多復雜的因素,這個過程教師既要把握好受教者的特征,又要把握好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等,教學活動與學生是否參與、與學生的情感態度相關。聽力殘疾是影響聾生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就難以知道學習反饋的信息以及對知識掌握的程度。聾生的數學學習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詞匯量匱乏,語言理解能力差,數學基礎薄弱,,讀不懂題,找不出隱含條件、要求。
聾生由于聽力殘疾而導致語言功能喪失,與正常孩子相比,沒有語言文字的基礎,更不要說詞匯量的儲備,加之聾生在學齡前由于殘疾,受到正常孩子的排斥,失去了從正常孩子那里學習大量知識的機會,因而學前知識準備嚴重不夠。而解答應用題要求學生要明白題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以及其中數量關系式,聾生如果沒有理解詞語文字意思,根本無從入手。隨著年級的逐步升高,學習更感吃力。
(二)思維紊亂、零碎,信息不能有機整合,缺乏正確的邏輯思維。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覺器官來獲取信息,再經過大腦綜合、分析、歸納,形成一個知識慨念或一個知識系統。由于沒有聽覺能力,聾生主要是靠他們的視覺來獲取信息,因此,采取實物教學是聾生學習最有效的手段。而聾生的視覺往往又以事物表面的特征來判斷根本屬性,容易主觀臆斷、以點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要完成一道數學應用題,在捕捉題目中的信息時,這個詞語和那個詞語的意思不能聯系起來,不能有機整合,或者前后顛倒,在沒有具體實物支持的情況下,單憑邏輯推理能力,就難以領悟題目的含義,理不清題目的數量關系以及隱含的條件,往往出現胡亂猜測,主觀臆斷的算法。
(三)學習注意力差,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不夠,所學知識容易遺忘。
大多數聾生上課時喜歡自己做自己的,既不看老師手語,也不看黑板演示,身在曹營心在漢,本身聽力又存在障礙,導致一節課下來根本不明白在學什么,更談不上學會什么。即便上課認真,下課也缺乏主動性,只完成老師課堂規定作業,課后從不加以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沒有及時得到消化,僅僅停留于表面,知識片面、零碎,結構混亂,不系統。學了新的,忘了舊的,新舊聯系不起來,一遇到獨立思考題型,便不知所云,動不起手。
三、提高聾生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和方法
(一)充分采用直觀學具與教具,提高聾生課堂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聾校數學課堂教學時,應盡可能采用直觀學具和教具,來提高聾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教師可以用手中的筆、書等,讓學生進行平移和旋轉,還可以讓學生自制風車、風箏等進一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真正理解了平移和旋轉知識,還能應用于生活中。
(二)創設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引人入勝的情景導入,往往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教師可以用兒童常見的游樂園來導入課題,“同學們,你們想去游樂園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園,在游樂園里探索數學知識,好嗎?”設立這樣一個情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很容易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不會轉移,使學生沉浸在知識的探究中,有效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采取循序漸進,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學
改變傳統的課堂狀態,采取小組教學的模式,把學生分成小組,小組的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之間充分互動,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與交流,讓課堂活躍起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互幫互助的合作能力等。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探究式學習,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不斷觀察、發現、歸納,概括,讓知識不斷的內化。這樣的小組合作模式,有助于每一個學生的提高。
(四)采用個別化的教育方式,讓課堂更有效
特殊教育學校聾生的個體差異較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因人而異,個別化教學。對優生學習的設計要有難度,要求要高一些,對差生的學習相對要簡單一些,要求低一些,甚至要不厭其煩,反復地加以提示和引導。教師只有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知道性格愛好、情感態度,掌控好教學各個環節,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低年齡斷聾生對新事物好奇,同時又有芥蒂之心、自尊心強。教師設計教學時要充分照顧孩子的特點,融入他們的情感,富有情趣,這樣他們就能積極地投入思考,踴躍“發言”。因此,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時,就要注意趣味性,切合學生實際,應用個別化教學的方法,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得,知識和身體同時成長。
(五)把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然,來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我們要用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數學教學,讓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應用數學,學習與社會活動相結合,比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可以帶學生走進附近超市,在實際生活中認識人民幣、使用人民幣。這樣,讓學生進入生活,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既在生活中學習了數學,又把數學用于生活,這樣學起來有趣又深刻,便于學生掌握。讓課堂走入生活,讓生活服務數學,最終讓數學回歸生活,使聾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自然有效。
參考文獻:
[1]向汝森.談聾童數學學習的特殊需要[J].現代特殊教育,2000,(03).
[2]周志英.試論聾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J].中國特殊教育,2005,(01).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