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我國學生的必學科目,更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尤其是讀寫能力是基礎的基礎。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小學生的特性以及小學教育的特點,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促進語文讀寫教學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結合 教學模式
一、運用讀寫結合同步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語文科目以文字為基礎,讀與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不僅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而且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強化讀寫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通過“以讀促寫”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知作者的寫作技巧、寫作靈感、寫作方向等進而提升自我寫作能力。在日積月累的閱讀過程中,可以總結膾炙人口的名句的創作源泉與創作方式等、將名人名家之言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模仿名家之言創作類似句子等;其二,可以通過“以寫促讀”,實現兩者相輔相成。對于學生而言,不論是其寫作水平如何,均可通過長期的寫作積累詞語、積累寫作靈感、積累寫作思路等,而且在寫作過程中還可以感知文章的價值與作者的思想等,通過思考與反思以提升閱讀的興趣以及知識儲備[1]。從上而言,通過讀與寫兩個環節的培訓,學生即可在閱讀過程中提煉出寫作的技巧與靈感,同時從寫作過程中感知作者的創作歷程,提升閱讀的興趣以及閱讀的理解力,進而達到個人的全面發展,為語文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積攢能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的策略
(一)在閱讀文章后要寫讀后感
任何一篇文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人的思考,換而言之任何人在閱讀文章之后即會有所感悟,或正面或負面。為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完文章之后,即可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并將所想記錄下來,為后期的寫作積累寫作靈感。同時,由于個人寫作能力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培養所得,學生即可將日生活中的點滴所感記錄在案,以備后期寫作所用,通過不斷積累激發想象力與創作力。例如,教師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一文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行分組談論,并寫下自己的讀后感,講一講自己在這一篇文章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以及想法等等。
(二)根據自己的想法續寫課本內容
一篇課文是作者思想的體現,雖然文章結束了但閱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擴展,以豐富課文內容。教師即可據此安排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續寫課文,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例如,在《農夫與蛇》一文中,最終的結局是農夫被蛇咬死了,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可依次聯想并展開續寫。假如農夫沒有遇到蛇,農夫會怎樣?假如蛇沒有遇到農夫,蛇會不會凍死?假如農夫直接打死了蛇?假如農夫救了蛇,數年后蛇化作成人報答農夫的恩情……,以上假設均可以成為該文的續寫之篇,讓學生展開聯想,放飛思想,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所想續寫新的篇章。
(三)聯系日常生活寫作日記
好的文章一定是來自于生活的,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如此感人,那是因為先生寫的是自己父親生活中的背影,楊絳“先生”的《我們仁》被譽為一個世紀的溫暖之作,可是故事講述的只是“先生”與她丈夫和女兒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閱讀書本即可聯想到生活,從中體悟到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同時亦可以在生活中收集到創作的資源以及培養創造靈感等。對于教師而言,應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確定日記寫作內容、寫作數量、寫作字數要求等,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可以培養其關注生活的習慣和能力以及積累寫作素材[2]。
(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素材
語文課本中有諸多課文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部分課本知識就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此類課本教學中可結合日常生活的點滴進行教學設計。例如,教學《春聯》這一篇課文時,就要結合實際來進行講解,眾所周知,春聯是我們國家在過年的時候每一家、每一戶都會進行張貼的,春聯上不同的字就代表著每一家或是每一戶不同的期望,所以講到這一課時,教師即可讓學生回憶以往生活中熟知或記住的春聯,在課堂上進行朗誦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詮釋春聯的意義,積累寫作素材而且可以將之運用到后期的創作之中,豐富個人文章的內容。
(五)通過閱讀,進行仿寫性練筆
當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與練習之后,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即可加大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以提升其文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基本語句的運用能力,盡量避免錯句、語病句、錯誤修辭等發生概率,同時,還可安排學生模仿名家之作,在模仿中提升寫作能力與文學修養。例如,在小學課文中有這樣一篇文章《火燒云》,作者是筆者最喜歡的女作家蕭紅,筆者經常感慨怎么會有人,能夠將火燒云,描寫的這么美,后來在讀《呼蘭河傳》的時候,也就不再稀奇了。在《火燒云》這篇文章中,作者在描寫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充分體現出了火燒云的真實狀態,每一片云彩經過作者的描述盡顯逼真之勢。教師在講授修辭的意義以及運用技巧之后,即可安排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擅長點去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現象。例如,月光、彩虹、波濤等等,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作品以及個人能力進行點評并指導學生進行修改,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三、結語
語文在我國各階段教學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小學語文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階段,在此過程中讀寫能力對于語文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應當結合當前教學中的不足并結合教學資源,設計多樣化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立雙.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初探.《課程教育研究》, 2012(33):99-99
[2]完瑪草.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讀寫算:教研版》, 2015(16):26-27
作者簡介
李艷華,女,1967.02,籍貫:吉林省柳河縣,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