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逸
摘要:會計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十分熱門的專業,選擇會計學這個專業的學生人數也逐年上升,可是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卻令人堪憂。這是因為各種崗位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偏向于綜合管理型人才,而造就這種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實踐。可回顧中國高校會計學的教育模式,實踐教學卻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近幾年會計學專業的綜合型人才寥寥無幾。本文將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會計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1.實踐教學的資源缺乏
(1)實踐課程缺乏
當前很多高校對會計實踐并不重視,導致教育體系中設立的實踐課程偏少,其學時大大少于理論課程,一般一個學年才會設立一個實踐課程。同時實踐課程的學分也很低,一般為1-2分,然而理論課程的學分能高達4分。并且設立的實踐課程內容單一,大部分都屬于財務會計的范疇,像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科目的實踐課程容易被忽略。
(2)實踐教師團隊缺乏
一般高校不會專門成立實踐教師團隊,通常選用教授理論課的老師對實踐課程進行監督指導。但是教授理論課的老師并不能分出大量時間在實踐教學上,并且在實踐教學上的整體教學水平不高,同時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精力去親身實踐,很容易讓已有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但如果能成立專屬的實踐教師團隊,他們將專注于實踐教學,會有大量精力及時間去設計讓學生真正受益的實踐方式,教學水平也將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3)實踐技術缺乏
許多高校都沒有引入比較高端的實踐技術,目前我國高校的實踐大多停留在手工帳核算實驗或者簡單的會計電算化。這些簡單的實踐技術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實際,不能為學生模擬一個真實的會計環境。學生在這種不明晰的會計環境下進行實踐,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生本身的積極性都不會有提高。
2.實踐與理論脫節
實踐教學在高校中由于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在實踐課程中都不會精益求精,大多都抱著合格萬歲的心態。老師僅是將實踐課程的程序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重結果不重過程,讓實踐教學虛有其表。但由于實踐課程過少,加上現有實踐流于形式,學生不能快速有效地將實踐與理論配對,形成了實踐與理論“兩極分化”的局勢。
3.實踐與社會脫軌
目前的實踐教學局限于基礎數據的處理,在已有的實踐課程中,大多數給出的業務信息都是現成的,并且都是簡單基礎的業務,不能反映實務的靈活性和復雜性。但在社會實際中,會計人員第一手拿到的不會有現成的信息,只有一張一張的單據,并且經常會發生突發狀況,不會像實踐中設立的基礎業務那樣一成不變。
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所謂“實踐出真知”,講的就是在實踐中能悟出精髓。會計實踐也如此,在會計實踐中,學生能快速發現自己沒有理解的地方,也能將理解了的知識再次進行鞏固,實踐是一種對自身所學知識進行快速審閱的方法。通過實踐,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理論知識是如何運用到實際業務中去的,聯合實際,學生也能探索出有些會計處理方法的原因,這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
2.有助于培養管理型人才
實踐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反應能力,這是一個高素質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現在社會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身知識的“移動教科書”,而是能掌管大局,理智應對的管理型人才,這就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較高的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實踐,學能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度,加強自己對知識的運用程度,同時也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綜合能力將會有明顯提升,為成為管理型人才打下基礎。
3.有助于快速融入社會
會計學子從高校到融入社會需要一個過渡期,因為社會環境與高校不同。在高校里,學生面臨的所有業務和交易,都出現在教科書上,有現成信息有步驟有答案,還可以向老師咨詢。但一旦邁入社會,就會面臨“信息需要自己提取、問題需要自己解決”的境況,很多學生會一時難以適應。但在高校里的實踐可以縮短融入社會的時間,因為有效的實踐體系將會模擬會計實際環境,可以讓學生提早適應這種復雜多變的環境。
三、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1.提高實踐課程學分及比重
目前,高校的當務之急是調整實踐教學體系。高校應調增實踐課程的平均分以及調增實踐課程的數量,讓學生及教師逐漸地了解到會計實踐課程的重要性,摒棄以前那種隨意的心態,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去進行實踐課程的學習。同時,讓學生們有更多機會去運用所學知識,并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設立ERP沙盤模擬教學
ERP沙盤模擬是一種角色體驗的實驗平臺,可以說高度還原了真實的會計環境。ERP沙盤包括了6張沙盤盤面,代表六個競爭企業。每張盤面上都分設了基本的職能中心,每個小組的成員根據人設需要分配工作。ERP沙盤模擬了持續經營的實際過程,學生可以從市場分析,制定策略,財務處理等各方面領悟到會計處理方法是如何滲透到每個程序中的,可以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提供穩定有效的實習崗位
目前高校對會計學這個專業還是會定期提供實習崗位,但是大多數提供的實習崗位要么就位于學校內,僅是提供一個電算化的模擬軟件,要么就是在學校以外的實習基地。這些都不能模擬真實客觀的會計環境,并且不能長期穩定地提供實習崗位。高校可以尋求信譽較好的企業,同他們簽訂定期的實習協議,雙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要求后達成一致,為學生提供一個穩定有效的實習崗位,讓學生真正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劉慧娟.會計學專業本科教育實踐教學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
[2]丁江賢.高校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通訊,201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