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釗++李丹
摘要: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全面普及的時代,計算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需要計算機應用人才的行業也越來越廣泛,在巨大的社會需求下,開設計算機應用專業的院校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有中職學校,有高職院校,有本科院校甚至是研究生都開設了該專業,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要想走向穩定與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專業培養模式,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向導。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模式;人才;社會需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在信息化時代,計算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需要計算機應用人才的行業也越來越廣泛,而目前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卻存在嚴重的供需問題:一是社會對計算機應用人才需求量大;二是培養出來的計算機應用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建設的要求,畢業生質量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忽略了目前應用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更新換代。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要想走向穩定與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專業培養模式,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向導。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就業現狀分析
廣西畢業生人才網《2016年度廣西人才網聯系統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供求情況分析》中顯示,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無論是求職還是需求,均排名前列,而《2017年第一季度廣西人才網聯系統大中專院校畢業生供求情況分析》中顯示,計算機硬件開發類職位競爭激烈程度位居前三名,畢業生供求比高達34.00。在這競爭激烈的就業大環境中,根據本校數據及友校走訪調查,中職生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向為:電子產業園的電子廠、電子產品銷售及維護。總得來說就業情況并不樂觀,他們一技之長的優勢并不明顯,只能從事一些基礎服務型的工作。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模式分析
當前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的安排、教學活動與市場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
第一,專業培養方向模糊,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崗位要求脫節,導致學生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能力不足。用人單位需要的是對計算機多方位、高技能的人才,能夠獨擋一面,而我們的課程設置培養的成果大多是只能擔任基礎性或維護性的工作,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不能適應用人單位崗位要求[1]。
第二,課程內容陳舊,不符合生產實際需要,比如:部分學校雖然也開設有網站建設課程,但是所用的開發語言仍然是已過時的asp,而目前社會上主流的開發語言是PHP等,教學內容不符合目前市場的生產需求。
第三,開設的課程種類繁多,每一種課程學習不夠深入,學生只能達到了解一門課程的程度,而不是達到掌握一門課程的程度。計算機應用專業需要長時間的不斷鉆研,去練習鞏固才能夠真正的掌握知識技能,盲目的增加課程種類而犧牲每一門課程的課時,學生根本無法達到掌握課程技能的目標。
第四,實訓課時不足,實訓設備落后,影響教學目的達成。計算機應用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去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只有經過自身去實踐,才能夠真正了解技能的知識結構,從而掌握操作技能,而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實訓課時并不多,而且實訓設備與社會目前正在使用的設備差距甚遠,教學目的難以達成。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模式調整建議
根據上述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要想走向穩定與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專業培養模式,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向導:
第一,安排計算機專任教師到企業一線進行為期半年或者一年的生產實踐,計算機應用技術更新換代非常的迅速,只有安排教師到一線企業,教師才能夠了解專業在實際生產運作中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技能,自身的知識庫才能夠得到最徹底的更新,從而相應的調整專業培養方向,重新進行課程設置,更新課程授課內容。
第二,加強校企合作,推進師徒培養模式。計算機應用專業是操作性極強的專業,通過讓老師傅帶領他們參與生產實踐,他們才能夠最真實的體會到本專業工作后從事的工作內容、學習本專業后應當掌握什么知識技能,這樣即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加強與企業的交流,讓更多的企業了解中職生計算機應用學生的實際情況。當學生的技能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后,校方可推薦優秀學員直接留在企業進行就業,從而提高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第三,針對社會主流技術調整課程設置,我們的辦學宗旨就是培養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我們的課程設置必須與社會接軌,做到加大實訓設備采購力度,完善實訓設備,讓學生的實踐盡可能的接近實際社會生產,努力達成學生畢業后能擁有一技之長的標準。
第四,在教學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學生的再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對提高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團隊協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較強的再學習能力的畢業生到具體的工作崗位中也能夠獨當一面,崗位適應性強,這樣的人才無論到哪,都能成為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強硬的優秀職員。
四、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教師知識庫更新,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優選之路,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生要想在社會大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掌握一門以上過硬的技術,具有突出技能的學生才會被社會所青睞,為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適時調整專業培養模式,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向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師資力量,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更能鍛煉學生的綜合操作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潘巧書.淺析“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J].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發.
作者簡介 :余乃釗(1987-),男,廣西桂平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研究。